志在精英!哈军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在美丽的北国重镇哈尔滨,曾经有过这样⼀所神秘的学校,在新中国国防技术现代化起步伊始,她曾经以⼀⼰之⼒,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具条
“到了快要毕业的时候,哈⼯⼤的研究⽣处的领导,和103部队的解放军的吉普车,就到我们宿舍来了,就叫我说,103部队已经来接你了,因为你是103部队的⼈。”直到这个时候,柳克俊才明⽩,原来“103部队”就是那个神秘莫测的军内最⾼科技学府——哈军⼯。
“他⾸先带我进去的时候,⽑主席的塑像就给我看⼀看,⽑主席的训词,就是讲我们为什么要建⽴军事⼯程学院,尤其是中国⼈民解放军,全⼼全意为⼈民服务和⾃我牺牲的英雄⽓概,是时刻不能忘记的。”
“所谓⼤学者,⾮⼤楼之谓也,有⼤师之谓也。”
⼀所⼤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平的师资⼒量,深谙此道的陈赓上任以后,抓的第⼀件事就是调集教师,原则就是必须挑最好的。
名著简介就如哈军⼯的第⼆任院长刘居英所说:“那确实是有许多都是世界上很有名的,钱学森是有名的,钱学森有两个徒弟都在我这⼉,另外,我们有许多很有名的⼈,像张述祖,那是德国的弹道专家、博⼠。”修身养性的方法
在熟悉教育界、科技界情况的张述祖、马明德、任新民⼏位教授的帮助下,陈赓很快就摸清了分散在政府机关、⾼教系统、科学院所和⼯业部门的专家、教授的情况,并很快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个请调⼈员名单,第⼀批请调的师资⼈数,共计六⼗⼆⼈,其中三⼗九位声望较⾼的教授和专家属于指名请调。由于这些教授、专家,都是能挑⼤梁的⼈才,即使是指名请调,原单位也不放,往往要打通天的官司才能搞定。
刘居英说:“后来是我们的副教育长曹鹤荪,交⼤的教育长,上海硬调回来的,卢庆骏那是浙江⼤学的苏步青的⾼徒,死也不调,还是经过总理才调过来的,都这样⼀个⼀个的都是有名⼈物。”
到1953年春天,已经有六⼗四位专家、教授赶到哈军⼯报到,在短短半年时间⾥,哈军⼯便汇聚了⼀⼤批国内⼀流的“⽼教师”。
教师节征文800字“两⽼办院”
曾任哈军⼯教员的朱起鹤说:“虽然当时叫⽼教师,其实那会我才⼆⼗⼋岁,不管是副教授或者是什么六、七级讲师,这些⽼讲师也都算在⽼教师这个范畴⾥头,其实,那会我们的平均年龄,还都是⽐较不算太⾼的,⼆⼗多岁的也还是有⼏个的。”
这个时候的哈军⼯,还处于艰苦的筹建阶段,住房⾮常紧张,为了稳住这些“宝贝疙瘩”的⼼,陈赓下令,把⼀栋楼房选定为专家楼,专门供调到哈军⼯的教师居住使⽤。
朱起鹤说:“这个楼的设备,暖⽓各个⽅⾯都很好,当时学院的领导,包括陈赓院长都是住的⼩平房,当时就是把这好的条件都让给我们这些新调去的,这些⽼教师。”
当时,陈赓⼀家居住的⼩平房,冬天要靠⾃⼰⽣炉⼦取暖,⽽且空间⾮常狭⼩逼仄,连个转⾝的地⽅都没有。
哈军⼯第⼗⼆期学员陈赓之⼦陈知建说:“我⽗亲⾃⼰编了⼀套体操,天天做体操在房⼦⾥头,⼀伸⼿不是碰到桌⼦,就是碰到窗户了,要不就是碰到门,就是那么⼩的房⼦。”笔记本触摸板设置
上世纪五⼗年代,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学院的空⽓动⼒学家庄逢⽢教授,从上海到了哈军⼯,刚刚办完报到⼿续,他就应邀来庄逢⽢说:”我们参军的那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是不⼤争⽓,喝了两杯就不⾏了,就躺下了,到陈赓的家⾥做客,庄逢⽢说:
不过有些话我还记得,陈赓⼤将讲,那时候我们还不是党员,他说第⼀步参军,第⼆步⼊党。”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元旦短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