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随着
物流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职院校也将“1+x ”证书制度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中,以此来提高物流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1+x ”证书制度正在稳步推进,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物流管理专业与“1+x ”证书制度的融合度不高。基于此,为了使二者更好地融合,本篇文章在符合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与“1+x ”证书制度融合的基本要求下,积极探索构建融合课程的思路,以此促进“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019年,我国正式颁布《职教20条》,其中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在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中全面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了贯彻落实“1+x ”证书制度方案,应从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20余个比较缺乏技能人才的领域开展做起,其中就包含物流管理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应积极配合国家的“1+x ”证书制度,优化课程方案、加强师资水平、积极与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与“1+x ”证书制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获得证书的过程中也能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 ”证书制度课证融通面临的挑战
1.1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使命。在“1+x ”证书制度下,要求职业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别和实际职业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为导向,培育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物流管理专
业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确保其通过就业市场成功走向物流职业;另一方面,还必须对接与物流专业相应的企业,对员工进行高质量专业技能训练,以促进在职者从业能力、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培养其终生就业、终身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力素质。
1.2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由于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市场导向性以及职业性,这也使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培养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技术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主要表现在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而在“1+x ”体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效将越来越明显,并且国家对高职的培养职业能力也作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一方面,“1+x ”证书制度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保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也必须更加严格,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胜任“1+x ”证书
制度的基本要求,才能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
。
1.3密切对接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1+x ”证书体系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要求对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体系加以改造,使院校教育标准与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以及企业规范有机地融合,还需要在第三方教育评估组织的指导下,从客观层次上要求高职学校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和办学管理模式上紧密地联系行业企业,使人才主阵地、用人单位的协同教育优势发挥,使专业教
学、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的相融程度更加深入,这也将会对高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开放性、校企合作的紧密性、产教融合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 ”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2.1物流类职业证书缺乏高度认可。2015年至2016年之
间,我国国务院针对“物流职业经理资格、全国外贸物流员、中英
合作采购资格、物流师、供应管理职业资格、采购师”等专业资质的认证许可证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减少,并将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进行持续推进,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人才转移等的方便。不过这么做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即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往往与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不相符合,也无法全面突出持证者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从而导致物流类的职业证书在物流行业领域缺少高度的
情侣号认可[2]
。
2.2部分试点院校的办学水平不高。我国自2019年正式实施1+x 证书制度后,教育部发布了全国第一批物流管理专业1+x 证书制度的354所试点院校,其中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占比分
别是22.6%、69.21%以及8.19%。由此可见,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在高职学校中将会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而高职学校物流管理学科和1+x 证书制度融合的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1+x 证书制度试验项目的教学质量。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提高了院校申报试点工作,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水平、校企合作水平等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1+x 制度试点标准。其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且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基础教育设施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能力低下等问题,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缺乏关联物流业子行业x 证书。物流行业领域中有多种类型的子行业,例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等,而运输产业则可划分为公路运输、铁道、航空运输、港口物流等产业。一般情况下,高职都会针对当地在物流领域的实际发展特点,把物流管理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再划分为“快递、港口物流、航空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等专业,各个专业之间的发展方向、人
才培养目标、规格、技术标准等方面也各不相同[
3]
别问我是谁 余文乐。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更侧重于“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所包含的专业覆盖面比较窄,难以充分满足我国物流产业所有子行业的基本需求。除此以外,从实训设备方面来看,传统的实训设备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现代化、智能化的设备比较缺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
服装厂顶岗实习报告式存在滞后性。
3.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 ”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对策3.1正确处理“1”和“X ”之间的关系。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重要设计,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1”和“X ”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培养高质量实用性技能人才,但是“X ”证书培训更加强调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将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景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技能的应用,是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推动物流经济发展的补充;而教育的过程来看,“1”和“X ”证书作为一种学历教育,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在“1+x 证书制度”的带领下,学生在校内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够了解到“1+x 证书”中的相关考试内容。同时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从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来看,“1”指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体技能以及理论知识,“X ”是强化并拓展“1”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缺
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文/王雪娇
199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中秋节祝福语给客户
2022.08
一不可,只有二者优势的共同发挥,才能够构成系统性的物流管
理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社会属性与教育属
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权衡二者的关系[4]
。3.2实施证书课程与专业课程半融合式。实施1+x 认证和物流管理专业的零点五融合型教学指的是,在常规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整合与1+x 认证相关的考试内容,并分解为原有的课程任务。培养方法与实际教学融合,一般可安排在二个时间段内。第一时间段也可安排在第三个学年,即使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教学,因为通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在第三学期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
生进行1+x 证书培训,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空出了补考的机会。而第二个时间段是在第四学期,同样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1+x 证书考试培训。由于在第四学期需要完成较多的专业课程,因此可以适当地减少培训的时间[5]
。具体安排内容见表1。实施1+x 证书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半融合式课程的可以有效减少课时,将大部分的1+x 证书培训内容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能够完成学习内容,还能够加强对1+x 证书考试内容的理解,提高常规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除此以外,还可以减少教学中重复的内容,教师也不需要对此反复讲解,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中几乎将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所有内容都有覆盖到位,利用此方式能够减少课堂重复讲解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表1第三学期考证培训课程安排内容
3.3校企联动提高证书的认可程度。1+x 证书作为教育成果
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的重要标准,其开发以及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市场、企业的合理对接。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其教育标准应对照着“X ”来实施,而是应该将考核内容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以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融合,不应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将考试通过率以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基础,利用物流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例如,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的筛选物流行业领域内领军企业进行合作,同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立“1+x 证书”培训教师团队,团队中的教师可以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企业单位中专业能力较强、工作能力较高的员工或领导,同时通过“1+x 证书”中相对应的职业等级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理论知识标准、岗位技能要求、培训方式以及实训项目,形成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并将其贯穿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全过程。与此同时,通过校内外实践项目的开展,不断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磨炼,教师队伍中的教师与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全程评价、指导,并建立相应的,全面管理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
为企业后期的人才选拔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将校企双方的优势、利益诉求充分发挥,
还能够有效提高“1+x 证书”在企业、社会中的认可程度[6]。3.4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师的水平。为了保障“1+x 证书制
度”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稳步推进,各大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不仅要根据“1+x 证书制度”中对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要求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紧跟物流行业领域的发展脚步,利用“编制滚动投入”的方式不断对人才培养计划进程投入,通过“1+x 证书制度”不断带动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除此以外,还需要注
意的是应全面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团队。师资团队不仅是“1+x 证书制度”持续发展、稳步推进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决定高职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中物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多期“1+x 证书制度”物流管理考评员、中级师资培
训,但是各大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继续组织教师参与“1+x 证书制度”培训,选择高职称、高层次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1+x 证书”的开发工作中,同时在“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中融入“X ”证书教师资格,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完善并全面实施教师实践制度,即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教师在企业中实践的时间不得低于连续6个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即教师
在企业中实践的时间不应低于90天,保证教师能够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1+x 证书”的开发与试点工作中,促使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培训能力全面提高。
3.5完善物流管理专业配套制度与机制的建设。“1+x 证书制度”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包含高职院校的内部教育管理、培训评价组织,二者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因此,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促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与“1+x 证书制度”课证深入融合的重要保证[
7]
。一方面,应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完善,健全规章制度与组织机构,明确双方之间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保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以此来促使高职院校教育社会开放性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应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下,对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组织与结构进行完善,同时明确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职责,同时对“1+x 证书制度”的工作机制与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例如,使用培训资料以及审核培训资料的流程、学习成果的认定、教师的培训薪资、转换政策等等。在此基础上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1+x 证书制度”的深度融合,为二者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提供保障,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高质量实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手机上怎么查中考分数?
4.结束语。综上所述,“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新形式,高职院校作为实施以及落实“1+x 证书制度”的主阵地,应在“1+x 证书制度”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进一步优化,通过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创新课程体系与内容、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完善相关制度与机制等措施,促进“1+x 证书制度”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证”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践工作能力,保证学生在走出校园时能够快速对接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终身就业、全面发展的能力。C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用出处
200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
[1]崔媛.物流管理“1+X ”双证制人才培养研究与践———基于产教融合背景[J ].中国市场,2021(33):166-167.
[2]马剑锋,李娜.基于“1+X ”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中国市场,2021(28):188-189.
[3]杨晓,吴斯科,李小芳.产教融合与“1+X ”制度下高职物流专业课程重构[J ].中国航务周刊,2021(40):64-65.
[4]廖梅芬,潘新薇,曹志强.1+X背景下应用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
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9):195-197+194.
[5]易伟.基于1+X证书制度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储运,2021(09):92-93.
[6]张卓远.“1+X ”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15):72-73.
[7]李菁.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相关问题思考[J ].营销界,2021(31):73-74.
外语专业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应急事件造成的不利形势和局
面。相比于西方国家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而区块链以其不可伪造、可以追溯、公开透明和集体维护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实践。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应用于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应急物流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应对频繁发生的灾害、突发事件。
一、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自然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物流信息关乎生命,快速有效地获取实时信息有助于应急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各部门之间获取的信息不能及时汇总和交流,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和时效性低下的情况,如物资管理部门不能实时获取物资的供需信息,导致供求不匹配,不能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组织与任务分配。
2.管理不规范。我国缺乏应急物流常设部门和联动机制。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我国通常是从各级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成临时性的应急小组,尽管集结速度非常迅速,但由于指挥职责不够明晰,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等,且由于参与应急小组的人员涉及多个主体,包括政府、军方、企业等,可能造成应急物流效率低下。
3.过程不透明。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应急物资的来源除了国家的应急储备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赠,这些捐赠大多是通过慈善机构进行发放,但慈善机构对于物资及善款分配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湖北红十字会对医疗应急物资分配的不透明和不作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流程可追溯,以此来保证物资分配的公平和透明。
4.可追责性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废弃口罩,这些物品具备高传染性和污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传染。因而,加强过程可追溯,可以有效追本溯源,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定位问题点,避免二次风险扩散。
二、区块链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中的作用1.时间戳技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应用在应急物资分配阶段可以掌握整个过程的信息,如物资来源、存放地、运输车辆、物资运输状态和位置、分配地等。在这种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约束相关部门合理分配物资,而且可以让捐赠人能够悉知自己所捐赠物资的去向。
2.去中心化加速信息交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指每个节点都有高度的自治性,节点与节点之间自由连接,不需要第三方中介
的接入,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是不具备强制控制能力。而其分布式记账的特点能够让应急物流节点与节点之
间相互监督和检查,所有节点共同参与交易账本的记录,有效避免信息传递不对称的情况,保证了各节点之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3.智能合约机制提高应急物流运行效率。智能合约是基于不能随意篡改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语言,预先在区块链上设定合约条款,当这些合约条款被满足时便自动执行。当应用于突发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应急物流预案的自动响应等阶段时,提前将应急物流预案写入区块链,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其能自动抓取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简化流程,提高应急物流预案的执行效率,也可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三、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体系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体系的目标是在应急物流常设部门的管理指挥下保证受灾地区正常的物资供应。传统应急物流系统以政府为中心,目的是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行政执行力,统一指挥形成合力,但这种强中心化的构建模式在面对突发性疫情时,可能会因为政府缺乏相应的专业经验或是暂时性的行政效率低下,不能够充分做到对疫情的快速反应,进而影响应急物流的整体质量。而单纯以专业型的物流企业为中心,又会因缺少统一管理,出现缺乏合作和各自为政的问题。同时,在没有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物流企业会出现消极工作的情况。优化后的应急物流体系设立了应急物流常设部门,该部门有专门职位,责任分明,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与物资接收部门、物资仓储部门、物资运输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进行信息交流,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统一的分配和指挥,应急物流平台根据灾害信息与应急预案条件进行匹配,实现自动响应。
四、结论
我国的应急物流正借助信息技术寻行业痛点,优化用户体验,使应急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政府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应树立互联网思维,改变应急物流组织模式,优化行业管理、运营环节,充分体现应急的本质;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高效透明、信息对称、价格公开的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完备的预防预警机制。(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引用出处
[1]台启民.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超前支护确定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01):109-118.
[2]李炳元.中国地貌区划新论[J ].地理学报,2019.68(03):291-306.[3]戚利平.全风化花岗岩富水隧道浅埋段开挖施工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2018,44(20):147-148.
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文/吕晨睿
201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