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考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绪论
内容提要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 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 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 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学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 ,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 、教育学的对象是研究 (教育现象) 。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萌芽阶段 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阶段。
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要算 《学记》 了,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 《大教学论》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德国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 美国杜威的 《明日之学校》 , 俄国乌申斯基的 《人是教育的对象》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5、我国杨贤江的 《新教育大纲》 ,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2、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 ()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 , 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
5、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6 、不学习教育学也照样当教师 , 优秀教师不一定都学习过教育学。
四、问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
2、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态阶段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 ? 你打算怎样学好中学教育学 ? (学习中学教育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 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章 教育及其作用
内容提要:教育及其作用是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阐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揭示教育具有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以及在阶级社会里具有的阶级性特征。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教育对文化意识开拓的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思考练习题 :
一、解释
1 、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是通过专门的机构进行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 ,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 , 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3、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与生产密切联系,是生产斗争的工具。
4、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二、填空题
1 、教育产生于 ( 原始社会qq说说 。
2 、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 、教育实践的贫乏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
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 礼、乐、射、御、书、数 。
4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等级性 。
5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 智力开发受到重视;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趋于结合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6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 。
7 、教育的两种职能是 传递文明、和 发展文明
8 、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 其表现在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速度与规模;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课程设置飞教学内容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9 、教育现象中的 (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制度、受教育的权力、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都受经济、政治制度所所制约。
10、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正确的办学方向;协调飞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红包发多少寓意比较好。
三、判断题( 错的打“X”飞 , 对的打“∨”)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
3、教育是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4 、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 所以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
5、教育一定要通过培养人才才能为经济、政治制度服务。 ()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
7、一定社会的教育水平往往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8、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 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 ()
9、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
10、在人类社会中, 教育具有永恒性。 ()
11、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标志着全体公民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
1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13、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 ()
14、教育是人类社会生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四、选择题
1 、学校产生于 (A)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
2、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A)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社会其他意识形态
3、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化起 (B)
①决定作用②促进作用③加速或延缓作用④影响作用
4、教育与社会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C) 。
①相互决定性②相互促进性 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五、辨析题 (先作判断 , 再作简要说明 )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1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而是起能动作用。
不正确。
2、经济要发展 , 教育要先行。
六、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2、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起能动作用表现在哪里 ? 教育培养专门人才以巩固、完善经济、政治制度。教育传播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影响经济、政治制度。
3、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里 ? 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 继承、传播作用。选择、净化作用 ; 创造、更新作用。吸收、融合作用
七、论述题
1、试用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原理,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 ,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 , 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能把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2) 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在没有社劳动者所掌握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之前,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已经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与生产力三个要素结合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特别是当代高等教育古朗月行全诗解释,由于人才集中,科研设备齐全,各门学科协作,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和边缘学科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拿出科技成果,培养新的科技人才,而且还可以研究出许多新的工具、新的工艺。(4) 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 管理成了生产
经营中的重要问题。现代化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提高生管理者、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所以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2、根据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1)既要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 又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我国学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银行卡种类我国的在校师生人数有两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 1/5 。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的现状与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全国、全社会。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既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磁盘写保护怎么取消3 )我国学校是生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培养人的同时, 也在直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精神文明生产活动 。
第二章 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内容提要:教师在教育过程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教师劳动的特点 :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行为。
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教师 : 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教师的职业行为教师的职业行为 :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
1、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传承文明。 。
3、教师的劳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 即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
4、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5、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 精通所任学科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掌握教育科学知识。
。
6、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
7、教师的身心素质包括 健康的身体;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时代的性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