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2019年8月第33卷第4期Aug.2019Vol.33No.4
收稿日期:2019-05-14
最特别的生日礼物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7jyxm1366)。
作者简介:朱亮(1986—),男,安徽岳西人,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教学管理研究。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演变及其特点
厦门旅游朱亮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安庆246001)
2021年抖音最火语句[摘要]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是国家对地方进行管制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无疑可以左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以官为主、官绅结合、以地方士绅为主。三个阶段都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为主线,结合各朝代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各朝代特的乡村治理模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乡村;乡村治理模式;乡里制度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9)04-0055-04
历史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乡村自古至今都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治理成为中国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其治理模式的选择及治理成效无疑可以左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封建王朝的命运与兴衰,因此,乡村治理就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乡村治理是指中国的历朝统治者如何对乡村进行管理以保证乡村地区的稳定,从而达到夯实统治者统治基础的目的。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到1912年辛亥革命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可知,皇权止于县政,“乡”不在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之中,它只一种社会组织,主要职能是“劝导乡里、掌民教化,以促进民风、维护统治秩序”。但在中国封建农业社会大前提下,乡村是封建王权巩固的根基。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地位,在乡村治理方面一直坚持“官民共治”的基本政策,即:王权与族权的相互融合及博弈。在农耕社会,能够创造财富的主要是乡村,为减少官僚机构,节约治理成本,国家依托乡村内部的宗族,培养出一批委托管理人员,将“国家行政力量”深入农村,这样既可以维护乡村稳定,同时也方便统治者最大幅度掠取乡村的资源。分析研究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对于当前进一步推
进我国乡村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开淘宝网店步骤1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纵观历史,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可分
为三个阶段:以官方为主的治理阶段、官绅结合的治理阶段和以士绅为主的治理阶段。 1.1以官方为主的治理阶段(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95年)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萌芽形态是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乡里制度,乡里制度是由乡官制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乡官制是当时乡里制度的雏形。以官方为主的治理特点是:中央王朝体系就力图将权力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
关于天气的农谚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在全国建立郡县制,封建王朝自此就几乎垄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秦始皇通过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机构并设立近乎苛刻的封建律法,不断巩固其统治地位,从而控制整个社会。郡县行政区划的设立,使得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直接到达全国所有的郡和县,甚至可以将行政力量和宗族力量结合来控制乡村。在行政区划设置上,秦始皇将西周的诸侯国改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在县以下设若干乡、亭。乡、亭以下设里,因此,乡和亭则是这个时期地方的最底层行政区划。这种治理制度叫做乡里制度,也被称为“乡亭制”。“乡亭制”的乡村治理制度遵循“有秩,各有掌,重教化”的原则,因此“乡”和“里”
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成了中国乡村治度里最为重要的两级组织。乡官主要由官派产生,
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民选的乡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德高望重者,因为这些人在乡村里具有较高的地位,易使乡民信服。但是,在这一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无法达到高度集权的程度,此时的乡村社会依然基本处于半自治状态。中国古代这一时期的乡村治理制度,组织形式
相同,且历代因循,随势而变,大小不一,由于王权不下乡,乡和里就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乡官由上级官员指定或由县令指派。DOI :10.13420/jki.jczu.2019.04.0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