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史
黎路遐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三、世界各语系语言的分布及研究情况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一)历史比较法产生的前提
语言科学建立于19世纪的头25年。在这以前,不同国家虽也有人对语言作过不少观察,在语法方面作过许多关于语言系统的记述的尝试,并发表过一些有关语言本质和语言起源的饶有趣味的意见,但没有把规律的和偶然的事实分别开来,使语言的研究丧失了科学的基础。
19世纪初,人们用历史主义观点去研究语言的各种现象,注意到其中的演变规律,语言的研究才成了科学的研究。语言的研究也就成为真正的、独立的科学。
语言科学在欧洲建立是跟历史比较法的运用分不开的。历史比较法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一是梵语材料在语言比较中的运用。1. 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
(1)德国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
关于雨的诗词莱布尼兹是德国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数学家、神学家和律师,对语言研究也很有兴趣。《人类理智新论》(1794)最早察觉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他认为,应当从所能得到的具体语言的研究开始,把它们互相加以比较,出其中的相异点和相同点,然后进一步去研究那些前一代的语言,揭示它们的亲属关系和来源,再一步一步直追溯到最古的语言,这才是合理的,这些最古的语言的分析一定可以得到唯一可以相信的结论。
纳威隆巴顿他有意识地提出要进行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曾编过一份最简单和最必要的词表用来比较各种不同的语言,指出各地方言土语的词汇对于解释语言词源结构的重要性,也曾做过一些语言的分类。
(2)俄国的《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
另一个对语言标本的搜集感兴趣的是俄国女皇卡捷琳娜
二世。她在没有以前就赞同莱布尼茨编普遍词典的意见,并曾鼓励圣彼得堡英国工厂里的牧师马列斯克从事这种
工作,据说这位牧师曾依照她的旨意编成过一本《东方语言
的比较词汇》,她登基后,事情虽然很忙,并没有忘掉语言学。曾幽居将近一年,专门编纂她的比较词典。当时不仅一
切俄国的驻外大使都接到训令搜集材料,德国的教授尼戈莱
等也为她提供许多语法和词典,连美国第一任大总统华盛顿
也把她的词表寄给各地方的首长和将军,要他们搜集美洲的
语言和方言。
最终,她让德国学者帕拉斯编写的词典《全球语言的比
较词汇》于1786~1787年在彼得堡出版,第一版包含200种
语言的词汇对照表,共收285个词。翻译成51种欧洲语言和140种亚洲语言。1790~1791年,该书第
二版问世,由米里耶和主编,共四卷,把一些非洲和美洲的语言也包括了进去,语言数增加到280种,其中亚洲语言185种,欧洲语言52种,
非洲语言28种,美洲语言15种。
(3)赫尔伐士的《语言目录》
《语言目录》出版于1800年,包含了300多种语言的材料,成就超过许多前人的同类著作。
赫尔伐士曾整理了40多种语言的语法,第一次指出语言的真正的亲属关系主要应决定于语法上的证据,而不是词汇方面的相似性。
他用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的比较证明希伯来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埃塞俄比亚语等同属一种原始语言的方言,并确定了闪族语系。
他否定了一切语言出于希伯来语的论调,很清楚地看出了汉语和汉藏语系方言,匈牙利语、拉普兰语和芬兰语有亲属关系的迹象。
(4)阿德隆的《米特里达特斯或普通语言学》
阿是德国语文学家。所编《高地德语语法评注词典》
(5卷)是格里姆之前对德语最详尽的研究成果。
另一本最重要的有关语言标本的著作是他晚年编著的
《米特里达特斯或普通语言学》。这本书是一半依据于赫尔伐士的《语言目录》,一半依据俄国的《比较词汇》编成的。全书共分四册,未能在生前完成,第一卷在其死后出版于1806年。阿德隆死后由法特续编,1809年出第二册。第三四册由法特和阿德隆的儿子续编,分别于1816和1817年出版,规模比赫尔伐士的《语言目录》大,汇集了约500种语言和
方言主祷文的例证。
《米特里达特斯》按地域将语言进行分类,是19世纪初特种类型的语言学百科全书。阿德隆对语言的分类方法遵照区域语言远近的原则(南亚—西亚—欧洲),因而把希腊语和拉丁语归为一个语系。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但他也指出,有大量证据证明,梵语与欧洲的主要语言有历史的亲属关系。
《米特里达特斯》可以代表18世纪各种语言的知识,由此可看到在19世纪欧洲的学者在这方面曾经有了怎样巨大的进步。
2. 梵语材料在语言比较中的运用
18世纪,欧洲人已渐知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学,有坚强的宗教组织。许多耶稣会士学会了梵文并能读《吠陀》经的一部分。
格尔都是由法皇路易十四派到印度去的一个法国传教士,1767年写信给巴黎的巴尔德勒米院长回答“美文和铭志学会”向他提出的何以梵语有这么多与希腊语和拉丁语相同的词,
指出梵语与拉丁语确有许多相同的词和语法结构,例如:deva—deus(神)、mrityu—mors(死)、
ganitam—genitum(产生)、gānu—genu(膝)、
dattam—datum(给与)、danam—donum(礼物)
他还指出梵语vidhavā与拉丁语vidua(寡妇)相同,
而梵语的vi是“没有”的意思,dhava是“男人”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引起了欧洲学者很大的兴趣。
要学梵语的人越来越多,但苦于没有词典和语法。这样,从1776到1789年曾在印度住过的德国教士巴尔多洛美奥(原名魏尔丁Werdin)于1790年在罗马编出了他的第一本《梵语语法》。
后来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梵语和印度的文献资料便几乎成了英国的专利品。他们于1784年在加尔各答成立了一个“亚洲学会”,供御用学者从事研究工作。威廉·琼斯(Willam Jones)(1746-1794)1786年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发表演讲,发现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的词根和语法形式方面都有显著的共同点,一举确定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的历史亲缘关系。
“梵语不管多么古老,它的结构是令人惊叹的,它
比希腊语更完美,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更精练,但是与它们在动词词根方面和语法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这不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这种相似性如此显著,没有一个考察这三种语言的语文学家会不相信它们同出一源,这个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同样有理由(虽然这理由的说服力不是特别强)认为,哥特语和凯尔特语尽管夹杂了迥异的文法,还是与梵语同源;假如这里有篇幅讨论与波斯的历史有关的问题,或许能把古波斯语加入同一个语系。”
——《威廉·琼斯爵士文集》
对梵语的研究有两大意义:
一是梵语与欧洲语言的比较研究,成了比较语言学的第一阶段;
二是梵语语言学对欧洲语言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德国诗人施莱格尔《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1808)首次提出“比较语法”这一术语,认为梵文同拉丁语、希腊语、波斯语、日耳曼语词根和语法结构相近;提出语言类型带词缀、带词尾变化的二分法观点。他也认识到语音对应对于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不过,他过于相信德语和波斯语有近亲的关系,只把语言分为有机体语和无机体语两类,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源地是德国。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形成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也叫“比较语法”,施莱格尔的书中已经用上,因没有整理出规律,所以只是比较语法的先驱者,而还不是奠基者。
第一个奠基者是德国的佛兰兹·葆朴(Bopp),1816年写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的比较》,影响很大。
之前丹麦人拉斯克(R ask)1814年采用历史比较法写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只是影响不大。
接着雅克布·格里姆(Grimm)的《德语语法》于1819年出版。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早期最重要的著作。
1.拉斯克和《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是他花了几年
时间为了参加丹麦科学院的竞赛而写的,他去瑞典研
究瑞典语、芬兰语和拉普兰语,去冰岛研究冰岛语,
这篇文章寄到哥本哈根参赛,1814年获得丹麦科学院
的奖金。1816~1923年他完成漫长的印度等地的旅行,带回了大量的珍贵的手稿,这次旅行使他认识到禅德
语(Zend)的地位,并第一个看出了南印度语(Dravidian达罗毗荼语)是与梵语不同的一个语系,他于1826年的一篇关于禅德语的论文,直到1863年才有人将它刊印出来,认为很有价值。
要出语言的亲属关系,必须有方法地考察它们的整个结构,尤其是语法系统。
一种语言无论怎么混杂,只要它最基本的、最具体的、最不可少的词和另一种语言相同,它们就属于同一个语系;其中语法最复杂的语言就最接近于发源的语言。其中代词和数词的相同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如果两种语言间这些词大体一致,而且有可能从中出一些语音对应规律,那么这两种语言基本上就有亲属关系;如果整个结构和组织都有这种互相对应的关系,那么它们的亲属关系就可以确定了。
拉斯克根据以上原则去考究冰岛语的起源,他首
先把冰岛语归入日耳曼语系,然后寻它与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
他把冰岛语和芬兰语、拉普兰语进行了详细比较,最后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出于假借,而没有原始的亲属关系。
他看到了各斯拉夫语和冰岛语具有基本的相同点,认为它们属于一个更大的语系。
他在哥特语、斯拉夫语、立陶宛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之间出了许多词汇上的对应关系,并为这些语言整理出了一个比较语法。
他约略地看出波斯语和印度语与冰岛语有一个较远的共同来源。2. 葆朴和《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
德国学者葆朴(Franz Bopp)1816年出版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的比较》。这本书只有一半的内容是语法比较,其余都是梵语原文的编辑和翻译。
书中,葆朴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进行比较,寻求它的语法形式的来源。他认为这些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了更多的原始形式。
1833-1852年先后出版了6册《梵语、禅德语、阿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哥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简称《比较语法》)。电视机的发展史
书中,他把比较的范围从动词变位系统扩大到名词、代词的变格,注意到各语言间的语音对应。
葆朴的主要目的,是要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好几种语言相比较,以求出它们的语法形式的来源。他不相信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欧洲的语言是由梵语变来的,也不相信梵语是由其他语言变来的。他认为它们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
3. 格里姆和《德语语法》
德国学者格里姆(Jacob Grimm)1819年出版
了《德语语法》。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语法书,主要观察德语(日耳曼语)是怎样自然发展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跟它的同族语言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德语语法》第一版中,格里姆只谈及形态学,很少谈到语音的变化;在第二版中,他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的对应关系,总结出日耳曼语辅音转移的规律,即“格里姆定律”。
格里姆定律
拉斯克已发现日耳曼语言与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语音有整齐的对应关系,并由此归纳出一些彼此字母间转移的规则。
英语拉丁语希腊语
father pater
foot pēs
few paucī
fire pente
日耳曼语中的/f/音相当于其他印欧语中的的/p/音。
格里姆对日耳曼语言与其他印欧语言的辅音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解释,创造出“音变”这个术语。他不仅研究了日耳曼语与印欧语之间的关系,而且研究高地德语的语音变化。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日耳曼语的音变叫“第一音变”或“日耳曼音变”;高地德语的语音变化则称为“第二音变”或“高地德语音变”。
词义希腊语哥特语
脚p oús fótus
三t reis reis
心k ardíā h airtō
————
十déka t aihun
种族génos k uni
忍受phérō b airan
女儿th ygátēr d auhtar
院子chórtos g ards 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的对应
希腊语哥特语希腊语哥特语p oús fótus p f
t reis reis t θ
k ardíā h airtō k x ————————déka t aihun d t
génos k uni g k
phérō b airan f b
th ygátēr d auhtar θd
chórtos g ards x g
日耳曼辅音转移的规律主要涉及三套塞辅音的变化。格里姆先对塞辅音系统作了总的叙述。
清塞音tenues T(p、t、k)
浊塞音mediae M(b、d、g)
送气音aspiratae A(f、 、x)
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日耳曼语,塞辅音的发展规律大体是:
T > A(p、t、k > f、 、x )
A > M(f、 、x> b、d、g )
M > T(d、g> t、k )
高地德语音变
词义日耳曼语古高地德语(以古撒克逊语为例)
开o p an o ff an
吃e t an e ss an
制造ma k on ma ch on
欢迎领导标语镑p und pf unt
十t ehan z ehan
奶牛kōchōo p an o ff an p 变成f
e t an e ss an t s
ma k on ma ch on k x
p und pf unt p pf t ehan z ehan t ts
kōchōk kx
日耳曼语的清塞音/p/、/t/、/k/在中间或词尾的位置时变成清擦音,在词首或辅音之后则变成塞擦音。
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德国的中部和南部,结果原始德语被分成了两部分:地势平坦的北部没有经历音变,成为“低地德语”,中部和南部的高原和山区的语言,成为“高地德语”。
格里姆在元音方面也有所发现。
①古日耳曼语的有些长元音和短元音跟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完全一样,虽然音素有所改变,但长短没有变化。
母亲mōdar (古英语)
māter (拉丁语)
父亲fǎðir (古冰岛语)
p a ter (拉丁语)②变音(Umlaut),一个元音受下一个音节的元音,特别是i或j,u或w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化。
高地德语s o hn 儿子,单数
网游角名söhne 儿子们,复数
瑞典语s o n 儿子,单数
söner 儿子们,复数
ö是o的变音。
哥特语s u nus
s u njus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