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可以剪头发吗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
【法规类别】质量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黄政发[2016]5号
【发布部门】黄冈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3.14
【实施日期】2016.03.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弄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笔记本CPU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
(黄政发〔201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建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强省的新要求,顺应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推进黄冈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新跨越,促进黄冈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双强双兴”战略目标,现就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省质量大会精神,坚持以质为帅,全面深化质量改革,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格局,着力形成以统一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综合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责任追溯体系为重点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计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发展能力,以质量建设引领经济转型,以质量强市支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创
新驱动、以质为帅,诚信为本、全民参与的原则;坚持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与微观产品质量结合,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结合,事前源头治理与事中、事后监管结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与本土实际结合,着力增强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合力、内生动力、发展实力和服务能力。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水平居全省前列,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质量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农村种植什么不愁销路”成为主流的质量文化,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基本建成质量强市。
1.产品质量目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重点食品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药品抽查合格率超过96%,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稳定在爱上qq吧9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率达到9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5%;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和产品。
2.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
重不断提高,绿建筑总面积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住宅性能明显改善。人民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新开工建设工程项目95%执行节能环保标准,施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优良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3.服务质量目标。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推进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培育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旅游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标准覆盖率大幅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4.环境质量目标。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
水排放达标率达到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99%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比例达到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质量责任体系
1.强化政府引导责任。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质量观念。监督企业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质量共建、质量共管、质量共治、质量共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现代质量责任体系。完善“大别山质量奖”工作机制,树立质量先进典型,激励广大企业重质量、讲诚信。引导社会质量舆论,形成良好的社会质量氛围。
2.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现代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引入质量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清理精简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推行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资格评价机制。按照简政放权、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原则,探索行政审批先证后核的监管模式。
3.突出企业质量责任主体。明确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企业法人质量第一责任人地位,落实质量管理和失职追究责任制。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服务质量保障制度,督导企业严格执行质量法律法规、标准及合同的规定,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自我申明公开制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质量水平。建立产品质量责任和质量事故责任担保保险制度,提升企业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