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word版含答案)_百 ...
2023年黄冈孝感咸宁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共8分,每小题2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周敦顾《爱莲说》中的“  ,  ”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意相反,集中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思念家乡而又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自己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瑾的《满江红》中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作者面对国难满腔愁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雁是报春的使者,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因而成为迁客骚人笔下的“常客”。请从你所熟悉
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含有“雁”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孩儿立志出乡关,  ”(《七绝•改诗赠父亲》),我们青少年要励志,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答案:(1). 一蓑烟雨任平生(2). 一轮秋影转金波(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7). 示例一: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示例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示例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示例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学不成名誓不还
二、语文基础与语文实践活动。(共18分)
9.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疲惫(bèi)淤滩(yū)纤绳(qiàn)喷薄(pèn)绯红(fēi)
B. 簇新(zú)旌旗(jīng)飞窜(cuàn)呻吟(yín)翡翠(fěi)
C. 带挈(qiè)名讳(huì)解元(jiè)嗔怒(chēn)勾当(gòu)
D. 聒噪(guō)拜谒(yè)愧赧(nǎn)撮弄(cuō)朴刀(pǔ)
【答案】C
【详解】A.喷薄(pèn)——pēn;B.簇新(zú)——cù;D.朴刀(pǔ)——pō;故选C。
10.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金周”“小长假”,还有年假、双休日……节假日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关键
时点和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消费的需求旺季。
高贵的施舍读后感
B. 近日,中国作协把包括《驻村笔记》《经山海》《海边春秋》《乡村国是》《十八洞村
的十八个故事》在内的16部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题材的精品力作列入推
荐书单。
C. 20世纪末,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尤其是淡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接理不断的灾变,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D.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答案】A
【详解】B.“《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尤其是淡
水资源)”应移到“资源”和“破坏”之间;D.“确立了”后面冒号应去掉;故选A。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实验中学的几位选手通过三轮苦战,终于不孚众望地夺得了全市创新作文大赛的冠军。
B. 李军同学在写作文时经常文不加点,语文老师已经跟他谈了好几次,但收效甚微。
C. 在网课期间,常吴沉迷手机游戏,妈妈多次制止都无济于事,老师为此事也多次打电话公务员考试要求
好言相劝,但他都置之度外。
D. 近期发生的多起骇人听闻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市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答案】D
【详解】A. “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与本句的语意不符,此处应该用“不负众望”,所以本项错误;
B.“文不加点”的意思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用来形容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本项有误;
C.“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应该用“置之不理”,所以本项有误;
D.“骇人听闻”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这里形容“校园欺凌事件”,本项使用正确;故选D。
1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B. 刚刚成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开始正式收案,专门管辖海南省内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实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
C.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D. 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B
【详解】A.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改为“提升”;  C.成分残缺,后半句改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句式杂糅,应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中的“有”改为“由”,或者删掉“组成”;故选B。
6个字的游戏名字
13. 下列关于语法与文学文化常识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位新兵在射击场上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评委”中,“这位新兵”充当句子的主语。
B. “人类要想在地球上长远立足,就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能总是以地球的主宰者自居而为所欲为”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C.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该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玉轮”“银盘”“蟾官”都是月亮的别称,“芙蓉”“芙蕖”“水芝”都是莲花的别称;“家母”“愚兄”“足下”都是谦辞。
【答案】C
【详解】A.句子的主语是“这位新兵在射击场上的表现”;B.第一层在一、二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D.“足下”是敬辞,而不是谦辞;故选C。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材料一)全世界约有29%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日本在地震预警方面的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全国各地密集安置的地震监测仪组成一个网络,一旦地震发生,可以利用地震波横波与纵波时间差的传播特点快速发出预警,民众可以通过手机等接受预警信息,在地震来袭前争取到数秒至数十秒的反应时间。
(材料二)在日本公立中小学和公园是常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在日本人的理念中,学校、体育馆等设施能够容纳较多难民,周边隔离带又能在一定程度防止火灾等蔓延,是理想的避难场所,与日本大多数
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比起来,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用“星罗棋布”来形容并不为过。位于日本近畿地区中部的明石市,面积仅5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却有42个应急避难所和10个防灾公园,防灾公园内专门设置储备仓库储备的专用防灾食品保质期长达5年并设置耐震型储水槽.储备的饮用水可供1万人饮用3天。
(材料三)在日本有关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相当普及。人们不仅要知道和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更要掌握相应的防范技能。
日本政府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抗灾意识。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举行防震演习,日本各地还设有许多防灾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供人们亲身体验发生灾害时的实况,了解避难方法。
在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家里稍高一些的家具,为了防止它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或物,都有专门装置把它们与墙壁固定着。而摆放的音响、
电视、易损坏的工艺器血等.在其四角都有防滑的胶皮垫。
(1)请仔细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出日本在防震方面的三点经验。(3分)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信息。如可
分析材料一"日本在地震预警方面的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材料二"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用“星罗棋布来形容并不为过”,材料三“有关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相普及”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答案:①地震预警技术先进,预警体系完善。②应急避难场所密集("星罗棋布"),防震物资储备充足。防震教育及的防震意识强。
(2)请以“防震演习”为陈述对象,将(材料三) 中的划线句重新表述。可适当添加部分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举行防震演习。
解析: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改换陈述对象,对句子进行重新表述。明确做题的"方向”,仔细分析原句特点,抓住重要信息,重新防震演习“为主语进行陈述,且语句要通顺。如可改为“防震演习每个月都在东京都内的小学举行”。这样事件中的“每个“东京都内的小学”等重要信息都没有漏掉。
答案:防震演习每个月都在东京都内的小学举行。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只要医生认为是必要的,他都同意。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失去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冬天过去了,春天推开了紧闭着的窗户。失血过多的保尔挺过了最后一次手术。他觉得医院里再也呆不下去了。十几个月来,看的是周围人们的种种痛苦,听的是垂死病人的呻吟和哀号,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还要困难得多。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一口拒绝说:“算了,我做够了。我已经把一部分血献给了科学,
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乙】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搧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15.下面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甲】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B.【甲】文中的保尔是在谢廖沙•布鲁扎克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的壮大、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奇迹,成为“钢铁”。
C.【乙】文选自《西游记》,它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乙】文选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
俱无火”的潜台词是不往西天取经了,从中可以看出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的心理。【解答】1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ACD.表述正确;
B.有误,文中的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不是谢廖沙•布鲁扎克,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B。
16.联系【甲】选文,分析保尔的性格特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分析保尔的性格特点,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通过“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等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保尔的镇定顽强;通过“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失
烟台景点
去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等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保尔的乐观自信;通过“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等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保尔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先等性格特点。
答案:①镇定顽强;②乐观自信;③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先。
17.对照保尔成长为钢铁战士的经历,结合《西游记》整部书,分析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妖猴最终修炼成斗战胜佛的原因。(2分)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先要对保尔成长为钢铁战士的经历做到心中有数,保尔的成长一方面靠着自己顽强地意志和对布尔什维克的忠诚,一方面是在朱赫来等前辈的帮助,所以分析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妖猴最终修炼成斗战胜佛的原因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条件上看,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天生乐观积极,降魔除怪中意志坚定,归唐僧忠诚,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条件上看,有唐僧坚定取经的信念、师弟等的帮助,另外还有菩萨及众多神仙的大力支持,这是他成功的次要原因。最终靠着主客观的条件,孙悟空完成华丽的转身。
答案:示例:与保尔成为钢铁战士的经历相似,孙悟空的成功有独特的主观条件和外在的客观条件两个因素。从主观条件上看,孙悟空神通广大,乐观积极,意志坚定,忠诚坚韧,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
因。从客观条件上看,孙悟空不仅有以唐僧为核心的取经团队作支撑,还有众多神仙的大力支持,这是他成功的次要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19题。(4分)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
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
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8.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选文第②段介绍了海啸的巨大破坏性,第③至⑥自然段逐层深入地对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进行了具体说明。
清华图书馆C. 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
D.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第②段介绍了什么是海啸及其巨大破坏性;第③至⑥自然段按从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引发海啸的原因。故选项B中的“逐层深入地对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进行了具体说明”说法不准确。故选B。
19.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而不是刚好100次。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陂陁(pō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20.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共同) 
(3)车马之迹不至(到 ) (4)意适忘反(同“返”,返回)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表达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子瞻迁于齐安  C.庐于江上  D.往往留宿于山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的理解。
A.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于,在。
B.子瞻迁于齐安,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于,到。
C.庐于江上,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于,在。
D.往往留宿于山上,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于,在。
故选:B。
2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这句的意思是: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所以断句为: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