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通用15篇)
免费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通用15篇)
2022年几点立春时间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四大基础模块和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安排组成。通识基础课程是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各专业在校本科大学生都必须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在校本科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所必须掌握的本学科本专业特有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其目的是在修完通识基础课程基础上,为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专业核心课,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特有的、在特定专业领域和范围内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置这类课程,是为了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专业选修课是指在掌握专业核心课并修满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定数量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密切相关的若干其他课程,既可是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动态以及热点问题,也可是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领域,以拓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的实践性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尽管有些高校根据本校师资状况、教学条件及培养目标的差异,对上述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南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简化课程,减少课时,注重训练”;武汉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一是注重外语教学,外语课采用不断线的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侧重于英语听说写三种能力的训练;第二阶段侧重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习,以强化专业语言功能。二是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见习实习;第二阶段为外贸实习;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等,但主要课程设置上仍然大体相同,都没有对上述课程总体框架所规定的课程范围和内容做出实质性和突破。因为,不论哪类层次高校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几乎占理论教学80%左右,被牢牢锁定在规定范围之内,几乎没有太大的调整余地,唯有剩下的20%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可作适当调整,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与创新。
了解上述内容,以便我们能针对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方面存
在的问题,寻素质培养与课程设置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与矛盾,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提供依据。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分析
一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本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关系到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评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必须以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对国贸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衡量标准,用人单位的素质要求,是检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试金石,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于校园安全的作文从目前情况看,全国许多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多都将培养目标定在培养适应从事国际贸易及其它涉外经济活动的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第一线”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问题。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没有考虑专业的特殊性。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设
置仍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科目,比较强调政治、体育、军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学分大概占全部学分的40%(含公共选修课),而且难度较大。就数学而言,我国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会计专业、金融专业还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学数学的难度是一样的,学校没有考虑高难度的数学课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否必要,由于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考研学生比例有限,因此,学生感到压力很大。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仍存在整齐划一的倾向。
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大学的重视,如有的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行五年制,专门用一年的时间学外语;还有的大学将公共基础课的学分让出50%为院管(或系管),主要用来安排外语教学。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词牌名有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过于狭窄。专业基础课又称专业核心课、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本着“宽口径、后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比如,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开设一些介绍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
制度、基本体制、基本规则,商贸公司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政策和商贸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等。除此,还应增加开设“现代物流”、“期货”、“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的课程,重点突出国际贸易主干学科特,克服目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科之间相互重叠的问题及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过于狭窄等问题,有利于学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感动早安图片唯美3.专业课的设置实务性不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格外重视,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四个能力里,创新能力是关键。要在大学4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并从中探索其规律性,这就需要
在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练。但是,实际上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较大,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甚至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而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中写人的作文
4.英语课的设置缺乏应用性。现有高校的英语教学体系是依据为涉外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而设立的,该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能力要求不高,没有专门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作为一名能胜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的业务人员,其英语听、说、读、写熟练程度应达到大学英语6级水平。可见,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必须引起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的高度重视。
三、合理构建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目前全国高校可划分为国家教育部所属重点院校、地方所属普通等高院校和专科院校三类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也不相同。在
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上,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开设的同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作为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1.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应推进双语教学。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等院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开设的双语课仅占5%,开双语课的空间很大。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的课程体系一直是以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流程为序进行讲解的,在实践应用中,特别强调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将该课定为双语教学非常合适。总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增加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模拟》、《国际结算》等应用性强的课程,除了课本教学之外,应该安排1/3左右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业
务操作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后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实践教学采取企业实习和实验室模拟流程两种方式。一是学校与国际贸易企业的相互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点。国际化的民营企业将是未来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国际贸易专业应该与民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国贸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二是对于现场教学困难的课程,可以采用实验室的虚拟化、仿真化、模拟化教学。比如,可以建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模拟)实验室,与有关经济部门合作,建立一整套国际贸易实务的实习环节。从谈判开始—接受—签订合同—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有关业务,包括备货、运输、商检、报关、结算、保险及索赔等,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身体会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填写有关函电、单证,办理相关的手续,学生在专业机房实现模拟信息交互,从而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3.采用前期基础统一培养、后期定单式与自主式专向培养的方式。为达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把基础知识和基础性专业知识的统一培养,与方向性专业性知识的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和定单式培养结合起来。采用前期基础统一培养、后期自主专向和定单式培养的方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本院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实践和认识加以设计,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其大部分课程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
对于后期的专业性课程,采用以各个方向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式设置,表现形式是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志向选择自己的方向,再根据选定的方向系统地组织学习。在这个阶段,教育的方式是以学生的自我定位、自我设计为特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自主地向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发展。这个阶段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两年。学生的自我设计是以大三上学期的生涯设计为根据,由专业导师辅导每个学生设计自我生涯,由此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知识的构成和能力特点。对特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也可以结合社会就业需要,与社会合作单位设计和培养学生,根据岗位需要签订合同,根据合同要求设计课程,定单式培养,让学生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4.开展双学位教学。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与英语专业合作,也可与计算机专业合作,开展国际贸易专业与英语、计算机专业的双学士学位教学,使学生不仅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知识,更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还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学生只要另外交一定的学费和
资料费,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在四年中修完两个专业所要求的专业课程,就可以获得双学位,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通过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格外重视,外语好,懂电脑,专业知识过硬的毕业生以成为时代的宠儿。因此,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突出最能反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总之,只有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