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分析
西藏自治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从西藏自治区的资源优势出发。论述西藏自治区的产业政策的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对产业政策的思考。旨在指明西藏自治区基于资源优势建立和调整的产业政策。那一刻我长大了600字
关键词:资源优势;产业政策;分析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总数262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一、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状况:
西藏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资源有:
1、土地资源,西藏有耕地面积343.14万亩,人均耕地1.41亩,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西藏垦殖系数和复种指数都不高,而广阔的水域基本上处于未利用状态。
2、植物资源,西藏是中国植物最富集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是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植物宝库。森林蓄积量为20.8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84%。
3、动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在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98亚种,其中有22种西藏(青藏)高原特有种,西藏野生脊椎动物共计799种,构成了西藏的动物资源优势。
4、矿产资源,据初步统计,已发现矿产多种,矿产地2000余处。已探明储量46种,产地164处。居全国前10位的有18种。矿种包括铬铁矿,锂,铜,硼矿、菱镁矿、重晶石、砷,白云母、泥炭,石膏、盐、芒硝、陶瓷土、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刚玉、水晶、玛瑙等。
成立租赁公司需要什么条件5、能源资源,西藏的地热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拉萨市当雄县辖区内的羊八井热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气热田,也是世界已获开发利用的大型地热田之一。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林草和畜粪等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现较少。
6、水资源,西藏是中国河流与湖泊最多的省区之一。西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据统计,西藏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30%;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354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5%;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00多亿立方米。西藏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为5659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5%。
7、旅游资源,西藏具有优越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西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和广布之地。人文景观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民俗风貌。现已形成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拉萨、藏西、藏西南、藏南四个旅游区。
二、西藏自治区的产业发展状况:
1、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1年,西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49.0:14.8=36.2调整为目前的27.0:23.2:49.8;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三大产业的结构类型由以前的“一三二”型变为“三一二”型;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步被第三产业替代,产业结构调整突破了掣肘,实现了优化升级,为推
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了结构性铺垫。按照“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思路,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组织引导农牧民开展劳务输出,农牧区经济稳步发展。但是,就近阶段而言,西藏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二产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来说,第一产业畸重、第二产业畸轻、第三产业不发达,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落后、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具有典型的农业经济的特点。造成西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差,各产业之间没有明显连接,产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较强需求与支撑,不利于产业发展和质量、效益的优化升级。
2、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西藏自治区积极落实规划与项目,完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建设项目,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城市市政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3、输血式的供给型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有关研究表明,国家投资在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央给予西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投入是西藏产业结构演化的重要源动力,也是西藏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西藏自治区的产业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既为产业政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产业政策工作的重点。
西藏自治区产业政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区各级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突出加强农牧业基础、落实规划与项目、改善发展环境等重点。
1、高原生态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蔬菜基地、商品粮油基地、禽类养殖基地及草场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后续产业开发。
2、加工农畜牧产品。农产品方面,各地缩减了低品质的传统青稞、小麦等种植面积,增加了优质青
稞和油菜、玉米、蔬菜等经、饲作物种植面积,使经济效益明显上升。畜产品方面,各地以黄牛改良、绵羊改良为突破口,优化畜种、畜结构,同时开展畜产品加工,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3、水灌溉技术开发及应用。西藏自治区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了大水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工矿企业及其他用水单位,都采取了节约用水措施,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4、合理开发硼砂、硼镁石开采,加工(限于合资、合作),铬矿的开采与加工(中方控股)
贷款利息如何计算5、开发利用盐湖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优势资源,优先开发易采选、易运输和价值高的矿产(如金、铬、锑、宝玉石、矿泉水等),并根据条件逐步加强其他矿产(如铜、盐湖矿产等)开发。对于全国短缺而西藏具有优势的矿产应根据国家需求和国际矿业市场态势,实行保护性开发或战略储备。
6、生产藏药新品种、新剂型产品,藏医药业将充分发挥西藏丰富的药用资源和在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提高藏药研制、开发、生产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注重藏药材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力争建立全国最大的藏药材基地,形成全国藏医药研究开发生产中心,做大做强藏医药业。
7、开发旅游景区(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和经营西藏旅游业将努力加强旅游基础
教师节贺卡制作大全简单又漂亮
设施和导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围绕西藏独特的人文
和自然景观,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构筑多元化的特旅游区域,形成自然、人文、观光、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8、加强公路旅客运输。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已经形成,全区有干线公路15条,支线公路315条,总长度2.2万公里。先后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和滇藏公路。完成了青藏、川藏公路的整治和中尼公路、黑昌公路的改造工程。加强公路旅客运输,发展第三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对西藏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思考:
1、产业政策由所改变,1985年,西藏提出“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中心,以教育、交通、能源为重点,理关系,打基础,带动其他行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这项政策从总体上提出了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具有西藏特,体现了产业倾斜发展的战略意图。199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提出了今后西藏经济的战略重点是:必须重视农牧业为基础的战略地位;继续抓好能源、交通、邮电通信;重点发展有地方特的加工、矿业、旅游业和内外经济贸易,并进行组织实施。
2、要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人手,引导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乡镇企业作为农村非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加非农收入发挥
高考查成绩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尚未形成与农村劳动力合理就业结构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因此,充分利用我区的自然资源,重点扶持优势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中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由此增强乡镇企业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3、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难以实现: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然而地区非专业化倾向使有限资源被分散,低效的使用,并最终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十分突出。
4、产业技术政策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缓慢。虽然西藏一直强调技术进步和技术结构调整,但却无明显起,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的作用并不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开发和运用脱节,另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展缓慢。
凤凰传奇新歌
今后,西藏将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会计、律师、资产评估、房产交易、公证等中介机构和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积极引导商业、服务业向农牧区延伸,在广大农牧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综合性服务。
此外,西藏还制定了一系列结构优化的政策,如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和加强企业管理等产业优化政策,并对重点产业制定了“十五”规划,如旅游、藏医药等产业的规划,为西藏
调整产业结构勾画了美好蓝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