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
自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只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文化是人类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
2、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狭义的文化?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赖以生错的物质精神存在的总和,又称“大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双十协定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 小文化 ”
文化结构四层:
( 1 )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 2 )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 3 )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 4 )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
指 6 千年前的文化至战争( 1840 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4、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才能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目的:
(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国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果学习:
(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第一章
书P25思考题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民族人口:a人口分布很不均衡。b人口迁移相当频繁。
(3)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
(4)气候:a季风气候明显。b大陆性气候强。c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1、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农耕自然经济为主,同时包含多种经济成分。
2、结合史例,说明古代商品经济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缺乏独立性,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
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
反之,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安史之乱、甘露之变、东周列国混战、八王之乱、侯景之乱。
3、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保卫工作个人总结①持续性。春秋战国之后,封闭式的自给自足式的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这在中国古代一致占据着主导地位几千年。
②多元结构成分。农耕自然经济为主,同时包含多种经济成分。
③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早熟是指早在秦汉时期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了,唐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剥削形式是租佃式,同时劳役实物和货币地租长期并存,以上各种现象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不成熟是指中国农耕经济收多元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
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文件隐藏了怎么恢复(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3)中国农耕经济的极早熟而又不成熟,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
第三章
1、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那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1.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种范式所带来的正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劲,注重道德修养,比较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这种范式所带来的负价值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等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2.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这种范式带来的正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文人学士的经世致用思想等等。
这种范式带来的负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理,对权威和权力的迷信,个人自信心的缺乏,文人的影射传统等等,并且抑制和摧残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枷锁使认得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而狭隘的自私自利的小农意识又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
3.宗法和专制的结合。
2、宗法制度包括那些内容?
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风邦建国制。
③宗庙祭祀制。
3、kszx.fsjy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那些特征?书46-49
(1)家天下的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
(2)封国制度不断。分封制曾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汉以后,尽管郡县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区划制度,但封郡县制度一直不同程度地或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动荡不安常常困扰着中国历史,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的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但超姓氏的家族 本身却依然在发展。到汉代,由于较长时间的环境,一些强宗豪右迅速发展起来。对这些豪强地主势力的处置失败,助长了这些大家族的发展。
(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宗教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家国同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度长期遗存的结果。
4、中国君主制度有那些特点?
①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②经济基础稳固; 新八仙过海主题曲
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④对人身控制严密。 另外,中国专制统治者还十分重视用控制生计的办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
第四章
1、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什么?原始宗教崇拜有那三大类?
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
原始宗教崇拜有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补充:原始艺术主要形式是原始彩陶、陶绘、雕刻和岩画。 )
2、说明上古文化集团的简况
(1)华夏文化集团。
(2)东夷文化集团。
(3)苗蛮文化集团。
3、书P85思考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 面。所谓“诸子百家”,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
1)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
拍一拍后缀怎么设置3)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
4、秦汉宏阔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秦始皇文化一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1)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2)注重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
措施:(1)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与统一工作。
(2)订车宽以六尺为制,同一车辆形制,一车可通行全国,是为“车同轨”。
(3)版不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结束战国时各国货币、度量衡标准制度混乱的局面,是为“度同制”。
(4)“以法为教”,并在各地设置专掌教化的乡官,名曰“三老”,统一人们的文化心理,是为“行同伦”。
(5)发出周代以来的封土建国制度,粉碎地区壁垒,将东至大海,西达陇右,北抵阴山,南越五岭的辽阔版图统一于中央朝政的政令、军令之下,又通过大规模的移民,开发边境地区,传播中原文化,是为“地同域”。
意义:秦始皇用以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唐文化的隆盛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文学:(1)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中国诗的辉煌颠峰就在唐代。唐代是一个全民族诗情郁勃的时代。见于《全唐诗》的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个。诗歌接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诗国华岳三峰。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至今唐诗仍是进行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2)唐代的散文也有丰硕成果。韩愈,柳宗元为为唐代古文双璧。他们发起了古文运动,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唐代传奇小说开创了后世短简小说的先河。蒋防的《霍小玉传》为传奇的代表作。
(4)唐代的词与变文开创了文学体裁的新样式。
2、书法:书法至唐,达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各种书体都有发展。篆,隶,行,草都有优秀的书法家。楷书成就最大,唐楷后世无出其右者。欧阳洵,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将唐楷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直到今天,仍是人们学习的主要范本。
3、艺术:唐朝是绘画的极盛时期。唐代画坛百花盛开。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鞍马画等,都各自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具备了鲜明的艺术特。(现在学美术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也是分科学习的)。唐代画家辈出,仅有文献与画迹可考者近四百人。“画圣”吴道子画的“禽兽、台殿、草木”无不“冠绝于世”。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唐代的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瓷器艺术、建筑艺术的等等各门艺术都取得了令后世追慕不已的成就。因此,可以下个结论,中国艺术发展至唐,显示出一种阶段性的集大成性的灿烂风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