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艺术类招考制度的理性思考与变革
范文
民生信用卡提升额度 艺术类招生考试制度事关艺术类考生的切身利益,又牵涉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复杂环节,其改革应该尊重艺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艺考新机制。针对当前艺术类人才的现状,改革应该从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入手,通过逐步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并且分类完善省级统考和校考的方式,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化水平,最终实现艺术类人才总量合理、质量优异、结构均衡的目标。
天龙八部钓鱼 一、艺术类报考热的突出弊端与追问
(一)被动地选择艺考:低门槛的文化课成绩要求引发艺考热
从历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看,艺术类文化课要求比普通文理类低一二百分。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艺考生如果仅凭文化课成绩可能升学无望,或者只能进入较低层次的院校。若参加艺考,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的概率则要明显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低,是艺考热普遍认为的主要原因。[1]
究其原因,一方面,艺考文化课要求低的现状,在客观上强化了“文化课不好的学生才学艺术”的社会认知。考生对自己的发展缺乏规划和思考,再加上整个社会对学历的崇拜、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他们往
往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投身艺术,而是在老师、家长的建议下被动地选择艺考。另一方面,那些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外界的压力下很难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弃文从艺。从不同类型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的分布可以发现,不论文理,高分段中艺考生寥寥无几。艺考文化课要求低的现实和预期相互作用,非常不利于艺术类人才的选拔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加上重文轻艺的观念也致使艺术被视为副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课时都被无限压缩甚至取消,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艺术教育。
(二)通往大学的捷径:艺术类本科录取率长期高于文理科
艺术类本科录取率曾长期高于普通文理类本科录取率,这也是过去艺考热的重要原因。但最近几年,这一状况发生了逆转。教育界流行的看法认为,艺考已经不是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但实际上,这一观点忽略了艺术类专业特殊的生源结构。以艺考大省山东省为例,2014年,该省高考考生共计 524 361 人,其中艺术类考生数为102773 人,接近总数的 20% ,高居全国之首。从生源类型看,文科生无论是参加艺考的比例,还是在整个艺考生中的比例,均明显大于理科生。当地普通文理类考生中,文科考生数量仅相当于理科人数的 55%; 但在艺考生中,文科人数却相当于理科人数的 4. 65 倍。艺术类文科考生人数接近普通文科考生人数的 60%,而艺术类理科考生人数仅占普通理科考生人数的 7%.从这一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文科生是艺考的主力军。严格地说,艺考热只存在于文科生中,原因在于普通文科明显偏低的本科录取率。
2014年山东省普通文科的本科录取率是 32. 2% ,而普通理科的本科录取率约为56% ,后者高出前者 70% .在不分文理科的总体统计情况下,艺术类本科录取率接近40% ,低于普通文理类47. 6% 的本科录取率。但文理分科比较的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艺术类文科本科录取率接近42% ,高于普通文科本科录取率近 10 个百分点。
哪种进口牛奶好 艺术类理科本科录取率接近32% ,低于普通理科本科录取率 20 多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普通文理类严重失衡的本科录取率差别,艺考仍然是文科生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理科生则毫无优势可言。
从历史数据看,山东省艺术类的本科录取率与十多年前相比并没有出现趋势性的下滑,而是基本稳定在接近40%的水平。[2]
普通文理类的本科录取率则几乎维持了十多年的稳定增长(个别年份除外) ,尤其理科录取率的提高幅度更大,普通文理类本科录取率的不平衡状况在持续加剧。艺考第二大省河南省的数据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2014年该省普通理科本科录取率大约 47% ,普通文科本科录取率仅约 27%,二者相差近 20% 之多。虽然没有河南省艺术类文科本科录取率的独立数据,但由于艺考生中文科远远大于理科,这一数字应该与艺术类 35. 3% 的总体本科录取率大致相当甚至更高。如此计算,当地艺术类文科本科录取率高于普通文科本科录取率8%以上,与山东的情况基本类似。事实上,普通文理类悬殊的本科录取率
并非山东、河南特有,而是一个普遍现象,部分省份甚至可以相差一倍。可见,文科生考上本科的难度明显大于理科生。艺考仍然是文科生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这就是艺考文科生比例显着偏高且多年热度不减的重要原因。数据分析显示,艺考热并非像大家习惯认为的盲目随大流,而是一种相当 “理性”的选择。
白杨树的作文 除了文理科录取率的巨大差异外,不同省区之间的录取率特别是名校录取率的差异,也是艺考热不可忽视的原因。艺考人数较多的山东、湖北、河南、四川、江苏、重庆、辽宁等省市,不仅与北京、天津、上海高达20% 以上的文理科一本录取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且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辽宁、河南等省份的文理科录取率更是排名倒数。而艺考通常采取全国录取的方式,不安排分省指标,考生相对获得了平等竞争的机会。部分省份艺考生数量巨大、比例偏高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艺考热本质上不是艺术教育的繁荣,而是升学激烈竞争的结果。
(三)短视化临场应考:突击式备考成功的不良示范作用
现行的艺术类招考不仅存在总体过热的问题,而且在具体的招考方式上也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无论是省级统考还是校考,目前考核内容主要针对基本的表达能力,而对于艺术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评价严重缺失。单一考试内容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单
恰的拼音和组词语一的训练方式,致使艺术教育短视化、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在高考指挥棒下,考什么则学什么,怎么考则怎么学。学生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千人一面,同质化程度很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方式助长了突击备考的不良风气。很多考生在高考前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才开始接受艺术教育训练,通过高强度的针对性练习,快速强化应试的临场表现。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并非立足于建立人才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扎实全面的专业素质,而是围绕一次考试能否过关进行强化训练。突击式备考取得成功的不良示范作用,客观上鼓励了本身不热爱艺术也并无天赋的考生走上艺考之路。这一现象在美术、播音等相对容易速成的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全面合理的评价方式,一些在专业方面具有创造才能和艺术个性的学生反而难以在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中脱颖而出,造成了人才的逆向淘汰。
(四)人才的快速饱和:艺术类专业成为就业难的重灾区
情人节发红包都发多少 在过去十多年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数量和规模也相应快速增长。从2002-2013 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 597 所增加至 1679 所。几乎大部分综合性院校,甚至包括法学、农学、医学、体育等专业院校均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与此同时,艺术类考生人数从原来的几万人,增至近百万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多年以来,尽管教育界有不断为艺考降温的声音,但艺考仍热度不减,艺考生人数在全国高考人数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一度反而出现逆势增长。
2012、2013年,艺考生连续两年超过 90 万人,大约相当于全国参加高考人数的10%.这种超常规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艺术类人才的快速饱和,此专业相应成为就业难的重灾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 2012、2013 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 15个本科专业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 6 个艺术类专业上榜,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艺术类专业就业难问题逐渐从局部地区、普通院校、冷门专业向全国范围、重点院校、热门专业扩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