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流动
网购哪里好本文主要是以垂直流动的视角来讨论中国古代的社会流动。并且证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平民真的可以通过科举制度上升和科举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深度以及广度。梦到死人
一、科举制度与社会流动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社会的阶级、阶层体系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社会流动非常稀少。纵观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分明。它主要分为“官”和“民”两个范畴。“官”即官僚与士绅;“民”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即“学以居位曰士,壁土植谷曰农,做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并且个人的社会地位由此先天因素决定,已经固定化,一般无法轻易变动。常言道:“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因而各个阶层的人们被紧紧的束缚在本阶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改朝换代与战争,想要使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这一条道路。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代大业三年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298年。
在这近一千三百年里,科举制度体现出了“机会均等,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正公开”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流动与分层,使下层平民向上层社会流动,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公平,使得科举制度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它主要表现为:某些下层人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跻身仕途,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或者虽然没有入仕,却由下层人民的阶层上升为士阶层,为其子弟今后的社会流动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广东景点康乃馨的养殖方法二、明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流动
讲文明知礼仪演讲稿从社会流动的垂直视角来看,由于“官”这个阶层位于整个社会的最上层,因此它也是社会流动总的趋向所在。为了“入仕”,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就明代中社会阶层流动来看,科举制度无疑是最主要的流通渠道。黄润玉(1389—1477),明学官,人称南山先生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海涵万象录》中生动形象的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的相对开放性以及其对社会各个阶层流动的影响:
房屋维修基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