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长今”出发,看中韩(朝)的文化交流
第六小组 组长:徐翊榕
组员 崔钟月 乔睿 赵丽楠
摘要: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1】。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有众多关于中韩文化交流的文献,但主要体现的都是中韩的文化交流史以及互相的文化渗透,以及对现代中韩交流的影响。我们借鉴了这些文献,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古代韩国(朝鲜)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中国的附属国,那么,这对于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有影响吗?同时,我们也借鉴韩剧《大长今》,来一窥中韩的交流。
关键词:
中韩交流 古往今来 未来发展 大长今
(一)、不同阶段的朝鲜(韩国)以及中韩文化交流
檀君朝鲜
檀君朝鲜(前2333-前238)朝鲜神话时代。朝鲜在13世纪创造的《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约前1122 -前194 )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商人华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卫满朝鲜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鲜卑族)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卫满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史称“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今首尔一带。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卫满朝鲜依然属于中国地方政权。 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明年(公元前109年),伐朝鲜。”[4]
汉四郡(被汉朝兼并)我望着天空
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其中,玄菟郡设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设于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临屯郡以及玄菟郡的东部被并入乐浪郡,分别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迁至高句骊县。东汉末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析出乐浪郡南部都尉设置带方郡,并为曹魏、西晋所承继。
李氏朝鲜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发动。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装修公司哪家好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16万第一次侵入朝鲜。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17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1598年,日军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23年,朝鲜内部,擅自废黜国王李珲。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1636年,后金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改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而大批不愿做日本属民的朝
鲜人,渡江进入中国避难,成为今天中国朝鲜族的主体部分。
接下来,主要介绍李氏朝鲜于中国的文化交流。
(1)、朝鲜与宋朝的交流
两宋时期,统治朝鲜半岛的是王氏高丽,虽然两宋与李氏朝鲜没有直接的往来,但是,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李氏朝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宋朝的武士精神传入朝鲜半岛,影响了李氏朝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宋朝剑和朝鲜古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次,朝鲜王宫是典型的宋朝建筑风格,景福宫是1395年9月太祖李成桂时所造,是唯一的正宫(是王妃和皇后所住的宫),是仿照北宋宫殿修建的,程工字型,主要宫殿都在一条直线上.
最后,两宋时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的高丽僧人非常多,他们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礼遇和照顾,在两国文化交流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的影响下,朝鲜很快学会了雕板
印刷技术。两宋时期出现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3世纪初传入朝鲜,朝鲜人改铸成铜活字。后来,这种新兴的印刷术被朝鲜政府所采用,为称誉于世的李氏朝鲜铜活字打下了基础。
(2)、朝鲜与元朝的交流
自北魏起,中国皇室与朝鲜半岛皇室就开始了联姻关系。朝鲜在元朝时期的王后也都是元朝公主,能娶到中原王朝的公主,这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3)、朝鲜与明朝的关系
明太祖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一,但是朝鲜方面始终以臣礼事明。朝鲜每年都派三名正式使至前往明朝.有恭贺新年的贺正使,庆祝明皇诞辰的圣节使,祝贺皇太子诞辰的干秋使。后来,还定期派使臣去纪念过冬至节(冬至使)。此外、无论朝鲜还是中国每逢先君亡故、新君继位或王后选出都要派使臣吊贺。壬辰倭乱以后,朝鲜方面感谢明政府的再造之恩,全国上下自觉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亲明风气。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帮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动中未尽全力,被朝中的亲明大臣推翻,仁祖继位,史称“仁祖反正”。自
此,明朝虽然灭亡,朝鲜被迫臣事满清,但是朝鲜君臣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了以上的几种现象。朝鲜王国为了感谢明朝政府的厚德,曾经暗中祭祀崇祯帝三百年。 甲午战争前夕,朝鲜王国对日本国的国书里面指出,“我朝鲜向为大明东屏···”【2】。
朝鲜方面对于“反清复明”的大举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朝鲜的“守孝”“雪恨”之举,被西方人理解为“隐士之国”。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满清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直到甲午战争的爆发,朝鲜一方面走向亡国,另一方面君臣百姓也对中国的局势彻底失望,朝鲜的历史和朝鲜的思想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云“患难见真情”,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之至真是让人感动落泪,也为我国民后面的麻木健忘而感到惭愧。感幸前有洪火秀,后有孙中山前仆后继,才使我辈未曾抱恨。
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有以下原因。
一、李成桂窃居大位,需要中原政府给予承认,同时需要借重中原帝国的权威打击内部的反对势力;二、明政府的无私援助和清朝政府的贪暴无恩形成鲜明的对比;三、朝鲜一向自诩为“小中原”,不会承认蒙元、满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四、朝鲜相信儒家狄夷统治中
原不会满百年的信条,不愿意得罪迟早会“恢复中华”的汉人;五、最重要的一点,朝鲜国王希望臣属忠于国王就象国王忠于明朝皇帝一样。这种忠诚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朝鲜的民族性格。
(4)、朝鲜与清朝的关系:
1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但是,那以后的朝鲜也认清了对中国保持藩属关系有益无害,在“事大主义”下保持了两国长达千年的和平与友谊。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
甲午战争后,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三、中国古籍中保留的十分丰富的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3】
1、二十四史及明、清实录中的记载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代所修纪传体史书,被认为是“正史”,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至清代张廷玉等撰《明史》,都有关于朝鲜的专门传记。《史记·朝鲜列传》是正史中第一篇关于古朝鲜的文献。
《后汉书》中《东夷列传》记载夫余、高句丽、秽、马韩、辰韩、弃辰等。其后正史或称高丽传、或称东夷传,或称朝鲜传,绵续不绝【3】。二十四史中的这些专传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的最基本而可靠的文献资料。成书于民国年间的《清史稿》亦有《朝鲜传》。中国编年史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都包涵大量中韩交流史料。《明实录》和《清实录》有关朝鲜史料也十分丰富。¹
2、历代奉使朝鲜的中国使臣著述
使臣往来,是中韩交流中的最重要的渠道。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向高句丽遣使甲问。º一化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百济王庆余遣使上表显祖以其僻远,冒险朝献,礼遇优厚,遣使者邵安与其使俱还。’,»之后,中国使臣奉使朝鲜者日益增多。中国使臣奉使归来留下的著述,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的宝贵记录。
唐以后,中国使臣的奉使著述层出不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奉使高丽记》一卷,顾惜《新罗国记》一卷,注云:“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惜为从事。”此外,有裴矩《高丽风俗》一卷,¼为当探撷奉使著述而成。
3、历代文人所撰有关朝鲜诗文
唐代与新罗交往密切,许多新罗使臣及留学生来到长安,与中国文人结下深厚友情,送别赠答是常见的题材。《全唐诗》中收录陶翰、姚鹊、张籍、释无可、许琳等赠别新罗友人诗。还有顾况、吉中孚、权德舆、钱起、李益、耿滓、刘禹锡、李昌符等人送别唐使臣使新罗诗。宋元时期文人笔记、诗歌中,保留大量有关高丽的诗文。
特别是比较有名的笔记,如王林《燕翼治谋录》、释文莹《玉壶清话》、范镇《东斋记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方勺《泊宅编》、叶梦得《石林燕语》、朱或《萍州可谈》、何造《春清记闻》、周辉《清波杂志》、赵彦衡《云麓漫钞》、张世南《游宦纪闻》等记载了许多有关高丽的内容【4】。
4、类书、丛书中汇集的中韩文化交流史料
洛克王国宠物大全图片中国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四夷部》,首叙朝鲜、秽佰、三韩,清代编纂的巨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第十三卷《朝鲜部汇考》,收录清代以前有关朝鲜的各种文献,既有正史记载,也有文人著述,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有些资料十分珍贵。《朝鲜部汇考》如能整理单独出版,无疑会给研究者提供极大的方便。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现代化思考
海南小客车摇号指标(1)、中韩文化交流现状
目前,中韩两国已经形成政府支持、以民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内容广泛的文化交流模式。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韩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不断深入发展,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交流领域涉及文化艺术团互访、展览、学术、教育、青少年交流、旅游、体育、社会科学、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等¹。部门工作总结范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