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回顾
关机关不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回顾
第9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的思想仍然影响和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
(2)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先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①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②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主要内容:①全面纠正了“”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②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③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美国红鱼
(1)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一次伟大的转折。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3)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成为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
(4)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拨乱反正的时间和采取的措施和平反冤假错案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1979年至1982年底。
(2)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包括为刘少奇平反。②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和的功过是非等重大问题。
(3)平反冤假错案的意义: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团结的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答: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如何评价?
(1)的功绩:为建立新中国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事业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的过错:误判形势,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并在“”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3)总体评价:功大于过。
8、新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时候中断的?
  答:文化大革命时期。
9、新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时候恢复的?  答:1977年10月。
10、恢复高考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招生?  答: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11、恢复高考制度有什么样重要的意义?
  答:为大批青年人敞开了大学之门,使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
第10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1、农村改革开始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改革的方式是怎么样的?结果怎么样?
(1)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2)方式: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3)结果:1979年秋,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全村的粮食总产量,相当于承包前前五年的总和。
2、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经验是怎样推广的?
(1)小岗村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家庭联产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3、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1)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
(2)农村经济状况获得极大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3)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作用?
答:推动作用。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展开的?它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展开: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1)通过改革,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2)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8、想一想:为什么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
为伊消的人憔悴(1)农村生产大大发展的原因:①实行改革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②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城市生产大大发展的原因:①实行改革后,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②实行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大大提高企业
、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9、什么时候设立哪四个经济特区?
答: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10、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答: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1、经济特区的“特”表现在哪里?
(1)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2)在进出口关税、出入境手续等方面享受优惠条件。
12、创办经济特区的明显效果表现在哪里?
答:短短几年,深圳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13、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
答: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1984年沿海14个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15、从1985年起,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以及海南经济特区
16、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开放区。1992年之后,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实施了沿江、沿边开放战略,并进一步推动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
17、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8、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分布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地理位置对它们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1)特点:都在东南沿海地区。
(2)作用:①深圳:与当时发达的香港相邻,利用香港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②珠海:与当时发达的澳门相邻,利用澳门发展经济。③汕头:是著名的侨乡,利用华侨的力量带动发展。④厦门:靠近台湾,利用台湾带动经济的发展。
19、想一想: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1)前提不同:①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的;②新中国的开放是主动的。
(2)性质不同:①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强加的侵略政策;②新中国的开放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后,为了搞活经济所采取的政策。
(3)目的和影响不同:①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在华投资设厂,扩大在华权益而强迫中国对外开放,它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②新中国的开放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20、计划经济的特点和弊端是什么?
(1)特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等各方面,均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均由中央统一制定。
(2)弊端:影响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苦再累就当自己是二百五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答: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为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必须坚持四十九日祭结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4、我国是在什么时候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答:21世纪初。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11课  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1、中国有一位领导人曾经说过:“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便是好猫”,这位领导人是谁呢?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1)领导人:。(2)意思: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2、对改革开放的贡献有哪些?
(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1982年,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3)1987年,根据的设想,中国十三大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确立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聒而奋斗。
4、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5、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为什么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3)中国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4)中国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战略部署。
(5)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7、的“南方谈话”的时间、地点。
答:1992年初,相继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
8、“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标准。
(2)明确指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两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经济手段。
(3)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南方谈话”的影响。
答: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