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信用风险管理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相对于发达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
双一流大学最新名单  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二)企业规模小,旅游经营单一,缺乏旅游龙头企业
  近年来,自治区董贞mv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的旅游景区、饭店和旅行社,如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响沙湾沙漠旅游公司、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内蒙古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等。但总体来看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还没有形成能带动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
  内蒙古地域广阔,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集聚程度较低。从旅游消费角度考虑,旅游者花费在旅游路途上的时间较长,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均相对较高,不利于组合旅游线路。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与之对应,大部分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适宜夏季购买和消费,而其他季节的适宜性红海湾旅游产品严重不足。这也造成旺季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接待设施紧张,影响服务质量。淡季大量旅游设施闲置,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四)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旅游交通仍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旅游餐饮是整体旅游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单项产品。旅游活动离不开餐饮,饮食文化的开发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虽然个别餐饮企业(如小肥羊特餐饮和西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社会总体认识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部分
特餐饮企业仍长期采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法,设备陈旧,生产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差。加之其多以个体经营或小规模私营企业形式存在,管理水平偏低,无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品牌形象意识。从而,导致我区特餐饮在总体上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只限于本地居民的自发式消费,外地旅游者对其了解甚少,其消费额在旅游消费中占有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严重影响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收入的增加。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大,主要旅游景点分散在各个地区,交通不是很便利,特别是旅游旺季,民航航线班次少,铁路客运铺位紧张,公路运输距离长,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公路条件较差,许多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可进人性更差,制约了旅游开发。
  (五)四姑娘山旅游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形象单一,提销手段单调
  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内蒙古至今尚缺乏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在全国知名度不高,游客很难将其纳入旅游目的地的首要选择。内蒙古的很多旅游资源往往因为宣传不够,而“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方式,对我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
  (六)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内蒙古生态环境尤其是草原、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合理的过度开发或忽视必要的保护,不仅会失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加快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随着旅游者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品牌的依赖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认可和喜爱。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断然不能得到旅游者的青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人们在参观游览活动中,总会接触到当地的文化,只有全面创造品牌,兼顾物质和文化两种因素,品牌才能被人接受,才更具有魅力。产品一旦被注入文化因素,竞争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竞争了。2006年2月,电视剧《乔家大院》播出后,山西的“乔家大院”在4、5月份就成了旅游的大卖点。旅游者参观乔家大院,不仅仅是看大院的布局有多合理,陈设多么有内涵,而更深层次的追求是对一代商富乔致庸白手起家、汇通天下的缅怀,这就是把景点注入文化内涵后增加了品牌卖点的~个很好范例。同样,内蒙古生化危机6操作旅游产品所孕育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蒙古既有呼和浩特的大窑文化、赤峰的红山文化、河套地
区的萨拉乌苏文化,也有影响世界的蒙元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等。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与这些文化相关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自然景观都是内蒙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旅游企业应着力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另外,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品味,形成文化性鲜明的旅游品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