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鉴赏与评估论文——翡翠之我见
宝⽟⽯鉴赏与评估论⽂——翡翠之我见
宝⽟⽯鉴赏与评估论⽂——翡翠之我见
摘要:翡翠是珠宝⽟⽯种最重要的⽟⽯品种之⼀,以其⾃⾝品质的细腻坚韧,⾊彩的绚丽,
⽂化的悠久等特性⽽为国内外华⼈所钟爱。珠宝学术界对翡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前在对翡翠品质评级的量化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还⾮常缺乏,翡翠⾏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解决翡翠价值评估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翡翠的内部结构是影响其质地的关键的内在因素,对其进⾏深⼊的研究有利于解释其本质具有⼀定的实际运⽤价值。
关键词:价值,鉴赏,鉴别,保养
⼀、翡翠的产地
从翡翠的矿物学意义上⽽⾔,世界上除了缅甸,美国、危地马拉、俄罗斯、巴西、哥伦⽐亚、⽇本、新西兰与中国等地,都有产出矿源。
卫浴品牌美国的翡翠矿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地区,发育于蛇纹岩中,矿区中还伴有漂砾砂矿。
俄罗斯的矿点较多,有些达到⽟⽯的翡翠岩呈灰⽩或绿⾊,外观为粒状或⾓砾状。
危地马拉的矿点主要分布在麦塔⾼河⾕、埃尔晋格雷索⼀带,有原⽣翡翠岩矿与冲积翡翠砂矿,曾在麦塔⾼河⾕发现过100公⽄重的翡翠漂砾,在这⼀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玛雅⽂化的翡翠制品。这些矿点中的翡翠虽然从矿物学⾓度是认可的,但是都⽆法与缅甸翡翠相提并论。真正宝⽯级的翡翠,从市场⾓度⽽⾔,仍然仅仅以缅甸翡翠为正宗,事实上也是如此,市场上所售的产品基本上也都是缅甸产出的。
⼆、翡翠的构成
从⼴义上讲翡翠是指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级硬⽟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宝⽯级硬⽟岩的总称。狭义的翡翠概念⽯单指那些绿⾊的宝⽯级硬⽟岩。地质学称翡翠为以硬⽟矿物为主的辉⽯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并主要是以Cr(铬)为致⾊元素的硬⽟岩。
桃花的作文三、翡翠的分类
从辨别真伪的⾓度出发,笼统的珠宝界将翡翠饰品划分为A货、B货、C货、D货。A货:即真翡翠,其质地和颜⾊都是纯⾃然的,没有经过注胶、染⾊、漂⽩措置;B货:也是翡翠,其质地经过了⼈造措置——酸洗去脏后注⼊了叫(环氧树脂⼀类⾼分⼦聚合物),其布局遭受了蜕化,但其颜⾊是⾃然的;C货:质地属于翡翠,但颜⾊是假的——⽤⼈造的需要领染⾊、致⾊获知改⾊⽽成;D货:底⼦就并⾮翡翠,是⽤还有⽟种来重做的“翡翠”。
张养浩山坡羊
四、翡翠的历史
翡翠⼀词据说是来源于翡翠鸟。翡翠鸟雄性呈艳红⾊,称翡鸟,雌性呈鲜艳的绿⾊,称为翠鸟。以后逐渐⼆字合并,专指⼀种蓝绿⾊中带有棕⾊的⼩鸟。翡翠之所以被移⽤在美⽟上,并且专指⼀种含硅酸铝钠的硬⽟,是因为这种硬⽟颜⾊不匀,有时在浅⾊的底⼦上伴有红⾊和绿⾊的⾊块,其⾊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正和⾃然界产出的翡翠颜⾊⼀致,这⼀美好的传说已为古今宝⽯收藏者及研究者完全接受,但⾄今⽆从考证。
翡翠,⾃古以来就蕴涵着神秘东⽅⽂化的灵秀之⽓,有着“东⽅绿宝⽯”的美誉,被⼈们奉为最珍贵的宝⽯。汉代许慎在《说⽂解字》中解释说:“翡,⾚⽻雀也;翠,青⽻雀也”。古⼈⽤两种美丽的⼩鸟来命名⼀种宝⽯,⽆形中为这种宝⽯增添了⼀种悠远的⽂化⽓息。据考证,国⼈与翡翠结缘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与中国传统⽟⽂化精神内涵相契合,蕴涵着中国特有的⽂化寓意,传承着⼈们的美好祝福,被推崇为“⽟⽯之王”,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们的品味不断提升,对于翡翠饰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中西⽂化的碰撞,使东⽅⼈对于天然、富有特殊⽂化底蕴和寓意的翡翠颇有好感。例如雕⼯精巧的蝈蝈⽩菜(百事有成)、独特创意的⾖⾓(福⾖)、五福捧寿,还有象征平安的观⾳……都成为⼈们购买翡翠的⾸选。
对翡翠的加⼯过程实际上就是赋予翡翠灵魂、性灵的过程,它代表了这个民族特有的⽂化、风俗、信
仰和创意,同时也寄托了⼈们的美好⼼愿。⽽这种特有的⽂化理念在中国⼈⾝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化的热爱就可见⼀斑了。随着⼈们⽣活⽔平的提⾼,精神的需求就被摆在了⾸位,过年过节买尊⽟雕既美观⼜⽓派,偶尔为⾃⼰的⾹颈添条挂件,更是当代⼈们物质⽣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翡翠的保养
盛夏将⾄,⾸饰将成为装点我们夏⽇⾊彩的重要元素,⽽翡翠饰品也随着近⼏年复古风的流⾏,逐渐成为⼈们的主要选择之⼀。
很多翡翠爱好者都认为翡翠是有灵性的,所谓“⽟养⼈,⼈养⽟”,翡翠会越戴越美。因此就忽略了对翡翠的保养,殊不知对翡
翠进⾏得当的保养,会使它的美更有光彩,尤其是夏天,翡翠的保养就更为重要了。
炎热夏季,⼈们流汗量增多,在⼈的汗液中所含有的盐份与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物质,会慢慢地侵蚀翡翠的外表。因为翡翠在雕琢之后往往要上川蜡进⾏抛光,以增加其光亮程度,汗液中的物质常常会腐蚀翡翠表⾯的川蜡,从⽽使翡翠的“亮度”与光泽遭到破坏。所以,夏季⾥最好不要将翡翠拿在⼿中把玩,⽽那些佩戴在⾝上与肌肤贴近的饰件,如⼿镯、挂件等,要经常在中性洗涤液中⽤软布清洗,抹⼲后再⽤钻⽯布或麂⽪擦亮。除此之外翡翠⾸饰也应切忌与酸、碱和有机溶剂长期接触,例如各种化妆品、⾹⽔、美发剂等,都会对其表⾯产⽣腐蚀作⽤。
另外翡翠怕⾼温,翡翠经过烤灼会使其内部分⼦体积增⼤,使⽟质产⽣变态,造成翡翠失去温润的⽔分,使其种质变⼲,⽽其颜⾊也会变浅。因此去⽇照强烈的沙滩等地游玩时尽量不要佩戴翡翠⾸饰,避免过强的阳光对其直接照射;还有喜欢蒸桑拿的朋友,在进桑拿房前也要将翡翠饰物取下,不要让翡翠长期处于⾼温湿热的环境下;在烹饪时也尽量避免使翡翠与⾼温或明⽕接触,最好是在烹饪时能取下翡翠饰品以防翡翠受到损伤。
其实翡翠的保养是很简单的,只要定期对翡翠进⾏清洗:将其浸泡在清⽔中30 分钟,如果因为长期佩戴使其表⾯出现脏污,只要在浸泡后⽤⼩软刷轻轻擦洗翡翠即可。这样腐蚀性的物质就很难长期存在翡翠表⾯对其进⾏损伤,同时⼜能补回翡翠在夏季⾼温中失去的“⽔分”。
手抄报《节约粮食》
医保怎么交费六、翡翠的收藏价值
翡翠值得投资,这取决于翡翠的⼏点特性,⼀是翡翠的产地只在缅甸北部,具有唯⼀性,⼆是翡翠不可⼈⼯合成,具有稀有、易收藏等特性。受缅甸翡翠开采限制的影响,翡翠市场交易⽇渐⽕爆。保值和增值功能也在增强。
翡翠是⼀种⾼价值的宝⽯,为古今⽟⽯之王。翡翠的质量和价值主要从其颜⾊、质地、透明度、纯净度等⽅⾯来衡量。其颜⾊以翠绿为佳,其质地越细腻致密越好,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越清晰越好。与字画与古籍相⽐,更便于保存,且得到世界的公认;与房⼦、汽车和红⽊家具这类“硬货”相⽐,它易
于浓缩和转移资产;与其他收藏品种相⽐,翡翠的价格稳定且升值明显,⼜具有极⾼的鉴赏价值。翡翠稀缺性决定了它特有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要想收藏的翡翠保值,必须做到宁精勿滥,应挑选珍稀及品质上乘的⾼档A货翡翠,千万不可贪图便宜滥取⼀些品种做⼯差粗的低价货,后者很难转⼿买卖或参加拍卖,市场承接⼒极弱,也很难升值和保值
⽬前翡翠市场的⼀⼤问题是资源少。被称为“翡翠之国”的缅甸,近年来⾼档原材料开采已近枯竭。缅甸政府统⼀物资、资源调配,对政策进⾏改⾰调整:⼀是限量开采;⼆是限制⾼档翡翠出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缅甸海关不断控制⾼档翡翠原⽯的出⼝,只允许加⼯后的翡翠饰品出境。上等翡翠资源短缺,只剩中、低档资源,导致市场整体翡翠质量下降。
专家指出,翡翠具有美丽、耐久及稀少的特征。颜⾊正、透明度(⽔头)好、质地细腻、不含杂质的翡翠,给⼈以美的享受,具有很好的观赏性。翡翠的硬度⾼,耐磨性⼤。同时由于为纤维交织结构,所以,韧性⼤,韧度为钻⽯的100倍,抗撞击⼒强,不易破碎,长期佩戴不易损坏。翡翠的稀少性,主要是指产地稀少,且⾼质量的少。翡翠的形成,需要⾮常特殊的⾼压变质地质构造条件,缅甸恰好是两个板块的碰撞带,具有翡翠形成的特殊条件。“物以稀为贵”,翡翠产出的稀少性和⾼质量翡翠少见,也决定了它的价值贵重。
七、翡翠的评估
⽔头翡翠的⽔头,指的是透明度或⽔润度。俗话说,“内⾏看⽔头,外⾏看颜⾊”,谁都是⾏外⼈⼠挑选翡翠时容易忽略的⼀个问题。看上去晶莹剔透,很⽔灵,娇艳欲滴的为上品。半透明的为冰种翡翠,⼏乎完全透明的为极品(俗称玻璃种)。通透性⼀般,看上去还算⽔灵的,为市场上最常见的中档产品。不透明,看上去⼜⼲巴巴的,没有光泽,则为下
品。
质地翡翠的质地,可以理解为翡翠的结构与透明度得组合。优质的翡翠的重要特性是光泽、温润、细密。
颜⾊翡翠的常见颜⾊有绿⾊、⽆⾊透明、⽩⾊、紫⾊、黄⾊、蓝⾊、红⾊、⿊⾊、⿊⾊、褐⾊、灰⾊。⽩⾊最为普通,售价便宜。颜⾊是否鲜艳,深浅浓淡,分布是否均匀、覆盖⾯⼴、流畅⾃然为上佳。杂⾊多,分布不流畅,都⼤⼤影响价值。
⼯艺俗话说得好,⽟不琢不成器。优良的翡翠加⼯⼯艺,可使翡翠的价值得到提升,也更加符合⼈们的审美观。中⾼档翡翠都为纯⼿⼯雕刻,普通的低档翡翠则为机器雕刻。
净度与瑕疵翡翠的净度可以理解为⾁眼观其外表,有没有⿊点、⽯花、杂⾊、⽯纹、裂纹等瑕疵。裂纹对翡翠品质的影响最⼤,只要在正常的照明下,⾁眼可见到裂纹的,其价值⼤打折扣。
十二星座歌词结束语
⽬前市场上的宝⽯品种繁多,并且⼈造⽯和冒充产品很多,所以⼈们在收藏和购买宝⽯的时候要注意辨别真伪,以免受骗上当。
参考⽂献:
[1]陈志强,袁奎荣.⽪⾊分析———赌⽯预测的关键[J].矿床地
质,1996,15(增):146—148.
[2]袁奎荣,陈志强.翡翠的矿物成分与赌⽯预测[J].矿床地质, 1996,15(增):144—146.
[3]袁奎荣,陈志强,袁雁.翡翠赌⽯的地质预测[J].云南地质, 1998,17(3,4):300—309.
[4]胡楚雁,陈忠惠.缅甸翡翠阶地矿床的表⽣还原性⽔岩反应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宝⽯和宝⽯学杂志,2002,4(1):1—5. [5]胡楚雁,陈钟惠.缅甸翡翠阶地矿床表⽣还原性⽔岩反应的宝⽯学意义[J].宝⽯和宝⽯学杂志,2002,4(2):1—7.
[6]卢慧.翡翠⽪壳上癣的宝⽯矿物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
⼤学,2008.
[7]罗劬侃,陈炳珲,万茉莉.翡翠的⽪壳与内部颜⾊的关系探讨[J].宝⽯和宝⽯学杂志,2008,10(1):5—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