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古国、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勤劳智慧的人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守护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中中华民族精神变得愈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下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做一简要解读。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保卫祖国的完整和统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由此也形成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春秋时期的屈原,遭小人陷害而流放异乡,却仍“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一心“存君兴果,”却终因报国无门,发出“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哀叹之后,饮恨投入泪罗江。三国时期蜀国压相诸葛亮“使内有余帛,外来赢才”,禅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将霍去病为汉朝盛世征战一生并发出:“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千里亦必诛之”的铮铮誓言;南宋诗人陆游戎马一生,忠
君爱国,临终写下一首《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这位爱国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拳拳之情。在这一时期,有以身许国的杰出人士,更有南宋名将岳飞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声威,南征北战,壮怀激烈,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誉为世人传颂。古人家国一体的认识,对于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大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欲灭其意者,先灭其心,心正而后意诚。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身修。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有国才有家,家国一体,国富民强。古代仁人志士热恋故土,魂系祖国,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戚继光经过十余载奋战,终于扫清楼寇,还东南沿海以安宁。近代以来,更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扬中国人之志气,抗日战争中无数民族英魂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八年,终于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蛇的电影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认同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一致追求
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区别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断融合,相互吸收和借鉴,逐渐形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迁徙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因反抗沙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历经三年准备,举部东归祖国,一路上与拦截的沙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历经迢迢万里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事例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的最好写照。 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时国内各民族一起并肩作战,国共两党也放弃前嫌,再次牵手,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团结抗战,这种团结统一的精神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各族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08年的汶川地震,瞬时间整个汶川成为一片废墟,中华民族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除此之外,“井冈山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的具体体现。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是祖国繁荣发展的保证,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每一段强盛时期都是人民团结,和睦相处的时期,一旦出现民族分裂则招致外敌
侵国破家亡,因此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各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团结统一的精神根植于中华大地,深深的印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中,是各族人民的一致追求。
中华民族素以爱好和平闻名于世,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中国历来也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也是我国的基本外交原则之一。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总体上是以和平为主线,汉代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都体现出了中华各民族强烈的的认同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今天弘扬和培育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更为重要,爱好和平既能使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得到扩展和延伸,又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撑。
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锲而不舍、迎难而共的精神。“盘古开天”的气魄,“后羿射日”的勇敢,“愚公移山”的执著,“苏武牧羊”的坚毅,虽是传说,却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二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刚健
有为,自强不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永恒不息,体现着天道的刚健本性,人也应该仿效它,奋发向上,永不停息。三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革新、创新的过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蕴涵着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都告诉我们要自强、勇敢,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志曾指出:“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依靠我们祖先自强不息的奋斗,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靠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靠这种精神,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纪元;靠这种精神,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十一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依靠这种精神,我们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宇宙航行圆满成功;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顺利实现。”相信凭借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鑫的字义四、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山西旅游景点介绍
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暗黑3 攻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指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失去这一精神基础,国家便失去长期统一、稳定,发展壮大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弘扬民族精神,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调动凝聚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