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
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即要兼顾银行、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实施。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按照这一精神,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机制,央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路线安排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戴根有告诉记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具体来说,就是逐渐过渡到央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但是,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相对较长的过渡时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上海装潢公司哪个好>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央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戴根有解释说,外币利率改革在先,是因为"外币利率调整的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为了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同时为了保证中资商业银行经营外币业务时不亏本,境内外币存款利率需要及时跟踪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先贷款、后存款,是因为从世界各国利率自由化的实践和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难点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在各国利率自由化进程中,贷款利率一般都较早实现了自由化,而存款利率较晚。戴根有认为:"存款市场竞争过程的主动权在存款银行。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自我约束力,高息揽储,最容易出现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
  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小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相当于放开了存款市场的所有利率。实际上,对小额存款进行利率管制以降低银行存款市场的竞争是许多国家长期采取的措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始终对利率和汇率信号保持足够的调控能力,并将资本帐户放开的时间表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错开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着力点,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说,一是要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特别是向上的浮动范围。在该利率向下浮动方面,可以考虑支持和鼓
励大企业发行公司债,使企业融资的利率更为灵活。 二是允许存款利率向下浮动。以前曾经允许过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但由于我国尚未完全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有的金融机构运
行比较差,反而倾向于用更高的利率吸收资金,通过高息揽储解决流动性问题。在严格巴塞尔协议之后,商业银行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压力,就可能产生利率下浮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扩大利率放开的品种,形成基准收益率曲线。利率品种结构要逐渐健全。目前短期债券比较少,长期债券利率偏低,缺乏替代品种。今后要使短、中、长期债券都有好的品种,为金融市场提供利率基准。 周小川同时强调,在判断利率走向时应特别注意,充抵外汇储备占款将影响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另外,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往往造成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波动。
  敲定基准利率
  2003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一次论坛上指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确定基准利率。这个基准利率确定后,才能确定利率结构、风险结构。没有基准利率的确立,利率市场化就是一句空话。
  有关专家认为:基准利率的特征是市场化利率、基础性利率、传导性利率,应该从具备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市场利率中确定对象。而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被确认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银行利率在目前又是央行强制规定的,不是市场化的产物,对推行利率市场化不利。
  看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中绕不过去的坎儿。但究竟选择何种利率作为央行基准利率看法并不统一。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其他利率决定的参照体。在利率市场化后,央行主要通过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来调节整个利率体系。一般来说,基准利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首先,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影响力大,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性;其次,可控性好,要便于央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第三,稳定性好,风险较小。
  各国选择基准利率的原则可能差异不大,但在各个时期采用的基准利率可能是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以央行贴现率或短期政府债券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在实行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基准利率往往是一种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短期国债买卖市场等所形成的利率统称,一般有较强的联动性,并且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央行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利率起到传导政策旨意和金融市场信息的作用。
  我国市场化的航船已经启动,在利率全面市场化之前,
选择并培育适合我国间接调控机制下的基准利率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认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实施过程中的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是基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货币市场中的重要部分。同业拆借利率最能反映银行流动资金的头寸,而银行超额储备的多少直接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同业拆借市场能直接由央行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窗口有效地控制和影响。而且,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会更
为理性,同业拆借利率是比较稳定的。
  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杨大楷教授认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比较重要的利率中,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最适合承担基准利率的责任。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国债发行方式已实现市场化,可以说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完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价格每天公布,具有公示效应;国债是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商品,影响面广;国债信誉良好,几乎没有风险,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大都以长期国债收益为基准线形成利率期限结构。因此,经过改造和完善,国债利率将最合适也最可能成为我国市场化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监管机制面临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前提。但要注意,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央行撒手不管。
  利率市场化有以下两个含义。第一,当央行决定基准利率后,银行存贷款等利率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发达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但美联储(美国央行)决定联邦基金利率,欧洲央行决定其基准利率。第二,央行决定基准利率的方式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即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间接调控体系,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制度等货币政策工具,在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率具有二重性,即它作为货币资金价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两种属性。作为资金价格具有自由的本性,作为政策工具具有可控的性质,这也构成了利率的内在矛盾。
一米等于几厘米  利率内在矛盾的解决条件是利率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间接化。一方面,使其自由本性尽可能地发挥,以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通过间接调控,运用市场的力量使其自由本性为我所用。这二者的统一就是利率市场化目标的多层次:建立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
体系。
  布局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相关环境的完善与否。
  首先,要调整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在目前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和发展趋势下,大型商业银行应注重向国际金融市场扩张,而在国内金融市场,政府应扶持或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让它们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好看的反特电视剧
  其次,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重资本市场而轻货币市场,在资本市场中重股票市场而轻债券市场,在货币市场中重同业拆借市场而轻票据贴现市场。利率市场化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金融市场布局,要大力发展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其他债券市场。
  再次,调整和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借鉴国际经验,逐步让贴现窗口作为最后贷款窗口,让再贴现率成为央行的有力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改善准备金制度,使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零息化,让准备金率成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
  最后,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很重要的作用将是下一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目前我们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存在的问题是,期限品种结构不够健全,收益率的市场化决定程度不够高。例如,短期债券品种相对较少,长期收益率理性化不够,看来显得偏低。下一步,通过把品种补齐,增加一些政府债券或一些债券的替代品种,使短、中、长期都有良好的、充足的债券产品,减少行政力量的作用,慢慢增加市场深度,这样,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及各个金融市场运作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
  1986年--2003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事记
  1986年 年初,央行允许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9月,国家
体改委和央行正式批工地实习总结
  准温州市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试点城市。
  1993年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并为利率市场化环境建设作了部署。
  1996年 全国统一银行间拆借市场建立,并实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国债发行正式以价格招标进行,标志着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开始。
  1997年 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 改革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使再贴现利率首次成为独立基准利率;政策性金融债实行利率招标发行,即金融债利率市场化开始;扩大了金融机
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最高上浮幅度,由40%上浮到50%。
  1999年 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期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年 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
  2003年 12月,在央行制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两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保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
周星驰电影列表  利率自由化涉及到政府政策的修正,涉及到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的改进,涉及到金融体系方方面面的变化,因而从一国的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金融行为的收益到成本、从各经济主体的思想意识到经济行为等,都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利差缩小导致商业银行重新洗牌
  自从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存贷利差逐步缩小。这是因为当利率由政府统一制定或央行限制转向由银行自主决定时,各银行为保住优势地位,争取资金来源,将竞相提高利率;为扩大资金的运用,吸引借款者,又不惜降低贷款利率。
  自去年开始,国内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地方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已经展开了"贷款营销",通过降低贷款
利率来争夺客户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竞争手段,许多大企业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利差持续下降,经营收入减少。譬如,鲁花集团和龙大集团是烟台市的两个大企业,当然就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黄金客户",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展开利率"贷款营销"。鲁花集团一位副总证实,他们已经得到国有银行4000多万元的基准利率贷款。
  20世纪60-70年代,同样的规律在英、法、德等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当时,这些国家银行存贷款的利差由4%下降至2%左右,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由于竞争能力差而亏损或破产。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问题是银行倒闭数量增加。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3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中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