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党员个人总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步入全民休闲时代。《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所谓休闲时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进入3,000美元至5,000美元阶段以后,在居民生活方式、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一个发展时期。在这个背景下,一些过去只有社会中极少数“有闲阶级”或贵族才能享有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开始往平民化、大众化方向渗透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拉松赛事旅游。
王克稳等(2018)专门做了马拉松旅游方面的英文文献整理,他们以时间为维度,从参赛者个人特征、参赛者旅游态度和行为、目的地影响和赛事供给4个方面梳理了马拉松赛事旅游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国内研究主要是案例分析。赵晨磊(2012)、叶新才(2014)先后分析了厦门马拉松赛对厦门旅游业的影响;把多勋(2015)以兰州马拉松为例,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刺激作用。然而,迄今为止,缺少关于中国马拉松旅游的系统性研究。
本文将从马拉松运动大众化发展、马拉松旅游市场的形成以及马拉松旅游的特征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马拉松运动大众化发展概况
(一)国外马拉松运动大众化发展概况。马拉松运动形成一种大众化热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传至欧洲,90年代到达日本,2000年以后席卷全球。根据美国路跑协会公布的数字,2015年美国完成全程马拉松的人数是541,000人,其中47%是40岁以上的选手;半程马拉松完成人数180万人,一半以上是女性;全美国跑步人口超过2,000万人。韩国马拉松赛参加人数1997年只有1.2万多人,2000年就猛增加到了21万多人。台湾地区2013年马拉松参赛人数则达到了127万人次。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也在全球遍地开花。以马拉松赛事最为普及的美国为例,据Running USA统计,2016年美国全马和半马赛事达到3,900场,是中国同年328场的11.89倍。
(二)中国马拉松运动大众化发展热潮兴起。与欧美和亚洲邻近国家相比,中国的业余马拉松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也较低。从2010年到2017年,中国马拉松参赛人次从40万增长到近500万。在2008年以前,马拉松赛的参赛名额往往无人问津、要免费赠送,如今,热门马拉松赛事报名全部需要抽签了。
随着路跑人数的迅猛增加,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也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举办1,102场规模赛事,2011年这一数字仅为22场,7年增长了50倍,年增幅达120%。按照赛事类别划分,全程马拉松173场、半程马拉松243场、健康跑123场。越野跑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共计有312场。
二、马拉松运动大众化发展催生了马拉松旅游市场
开开心心(一)马拉松运动参与者的广泛性。在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跑步已经成为除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之外最受欢迎的个人运动之一。马拉松运动参与者最为广泛,这除了反映在业余马拉松参赛者数量之多以外,更体现在参赛者的年龄范围和性别比例两个方面。从年龄范围来看,2017年中国跑者的主力是24~29岁以及30~34岁的跑者,其中年龄最大者为79岁。全程马拉松项目聚集了较多35~39岁以及40~44岁的跑者,半马和其他组别的跑者平均年龄低于全马。从性别比例来看,2017中国年男性跑者占比72.84%,全程马拉松男性跑者人均参赛次数为1.69次;女性跑者占比27.16%,全程马拉松女性跑者人均参赛次数为1.58次,从2014年到2017年,女性跑者的比例以及数量和频次都在显著提升。
(二)城市马拉松赛遍布各地并与旅游城市高度重合。近年
中国马拉松旅游细分市场成因与基本特征
□文/曾才生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自1970年以来,在马拉松运动大众化热潮中,由于广泛的众基础、旅游城市纷纷举办城市马拉松赛和马拉松爱好者异地参赛等因素,催生了马拉松旅游细分市场的兴起。马拉松旅游的基本特征是健康、休闲和旅游。
左眼皮跳关键词:马拉松;旅游;休闲;健康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9日
环保家具市场/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2019 82--
来,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普遍关注。各个城市争相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以期通过体育赛事举办前的前期影响、举办中的“集聚效应”和举办后的“延时效应”来刺激城市旅游,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多元化。而城市马拉松则成了众多体育比赛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究其原因:第一,马拉松比赛不需要建设专门的体育场馆,且可以城市道路作为比赛赛道,省去了举办城市为了体育比赛而兴建场馆的巨额资金以及赛后场馆运作的麻烦;第二,马拉松赛是唯一可以由专业选手与业余爱好者共同参与的体育比赛,能够吸引众多跑步爱好者参加,众的实际参与性极强;第三,其他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不仅难以获得申办资格,而且周期较长,一般以四年或两年为周期,几乎存在举办地的唯一性,即只由某一城市举办。尽管这些大赛短时间内对城市影响巨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不具备可持续性。城市马拉松赛则不然,任何城市只要具备条件都可以举办,且以年作为周期举办,这种连续性有助于赛事品牌的建设和城市品牌的塑造。
2017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覆盖了含西藏在内的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从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来看,旅游城市是马拉松赛举办城市的主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则是举办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上海、西安、苏州、杭州、扬州、郑州、开封、重庆等既是旅游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风景优美,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马拉松赛的常设城市。此外,厦门、南宁、大连、东营等极具特的城市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马拉松赛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知名度。
城市马拉松赛事不仅在地理上广泛分布,而且在时间上全年分布,可以说是每月每周都有赛事。马拉松比赛属于室外项目,赛程长,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举办城市一般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旅游城市则倾向于将马拉松赛事安排在旅游旺季,不仅因为旅游旺季气候宜人,适合马拉松运动,而且更能够助涨人们的旅游热情。比如,厦门马拉松一般都定在每年的元旦假期,而三亚则把马拉松赛安排在农历一月份。从全国来看,由于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各地区避开不适宜的时间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赛事循环特点。如此,既避免了赛事的过度集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宣传机会,又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参赛者可以合理地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马拉松赛事。
(三)马拉松爱好者异地参赛是马拉松旅游市场的生力军。生命需要仪式感。对于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平常的跑步练习自然不可少,也好处多多。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却更能使得这种爱好得到升华,还可能反过来成为日常训练的动力来源。每跑完一场马拉松赛,都是一种记录、一种见证和一种
值得永存的回忆。正因为如此,马拉松爱好者往往选择去各地(甚至出境)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且往往是一人跑马全家旅游。
有学者对厦门马拉松旅游做了专门的研究。其研究将厦门马拉松旅游消费者划分为外地观赛游客、外地参赛游客和本地游客三个体后,发现外地参赛游客是马拉松赛旅游消费的主要客,2009~2013年厦门马拉松赛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25亿元、1.12亿元、1.54亿元、2.06亿元、2.26亿元,而外地参赛者游客消费额分别占到当年马拉松赛旅游消费总额的48.1%、60.95%、58.59%、79.10%、73.45%。外地参赛游客的消费无论是相对比重还是绝对额,总体都呈上升趋势。
(四)马拉松旅行悄然兴起。就在国内马拉松赛由于报名人数众多而一票难求的时候,少部分跑者已经将脚步延伸到了国外。在发达国家,马拉松旅游产业已经成型。而在中国,去国外跑步加旅游属于刚刚兴起。目前,国内的马拉松游尚处于低利润、做口碑的阶段,不过,市场细分的趋势已经显现,并且出现了一批专业的马拉松旅行公司。比如,众信体育、上海蒸蒸日上体育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来跑吧体育产业公司等。
马拉松旅游产品大多围绕马拉松比赛做一个参赛套装,包括行程安排、参赛安排、城市观光旅游等,间或还会加入了一些与跑步有关的主题活动。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既能参加马拉松又能旅游,显然,这样的游览方式吸引着运动爱好者。当然,除了参加马拉松旅行团,还有一些跑友采取自由行的形式。国外的马拉松赛事比较多,尽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去跑。
三、马拉松旅游基本特征
体育赛事旅游是当下一种热门的旅游新业态。学界一般将其定义为“非商业原因去参加或观看体育赛事的离开居住地的旅行”,或“到异地参与或观看比赛而引发的旅游活动”。对于什么是马拉松赛事旅游,王克稳(2018)的定义是,在参加和观看各类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离开居住地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休闲旅游要求平民化,竞技体育也需要大众化,马拉松旅游则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旅游、休闲和健康是马拉松旅游的基本特征。它使得马拉松旅游既不同于纯粹以休闲为目的的文化观光旅游,又区别于其他体育观赛旅游,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于城市马拉松赛事在地理和时间上的分布特性,使得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可能是马拉松参赛的目标城市,旅行路线高度重合。换句话来说,大多数旅游梦想之行都可以通过参加马拉松赛的形式一并实现,一年一度。这是所有其他体育赛事难以与之媲美的。其他体育赛事要么受限于几年才举办一回,要么受限于举办地的唯一性,并局限于专业竞技运动。
(二)马拉松旅游体现了生活的悠闲。如果说旅游只表明一个人在旅游期间处于休闲状态的话,马拉松旅游肯定不只这些。因为马拉松赛前必须有大量的日常跑步练习,而这需要参赛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之外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有调查显示,马拉松参赛者一般每周锻炼3~6次,平均每次运动持续1~ 2小时,而且基本上都是常年坚持。当然,与专业运动员不同,日常训练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是工作,
但对于马拉松爱好者来说纯粹属于消遣。更进一步来讲,即便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业余马拉松选手也是处于一种放松和娱乐的心理状态,真正的重在
83--
参与,不会有竞技体育那种因为激烈竞争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和压力感。
(三)马拉松旅游体现了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对于身体层面,在所有的健身运动中,长跑最影响寿命。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寿命会更长,因为跑步可以对心脏循环系统产生有益的影响,并能提高能量基础代谢。它还可以改善细胞的营养吸收状况,使免疫系统得以发挥更好的作用。长跑爱好者在视力、睡眠质量和减少脂肪等方面同样有良好的表现。马拉松是一项耐力极限运动,马拉松爱好者,尤其是有过全马完赛经历的人,似乎更加乐道于跑马拉松所带来的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微妙变化。马拉松爱好者对人和事的心态也容易变得更加豁达和积极。
四、总结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迎来了休闲时代。过去只有极少数“有闲阶级”和贵族才能享受的某些生活方式和内容开始走向大众,其中包括休闲旅游和休闲体育。马拉松运动,曾经是大多数常人难于想象的专业竞技项目,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走入大众生活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城市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它不仅被用来塑造城市形象的名片,更用以吸引外
exif信息是什么来参赛者和旅游者。正是马拉松爱好者异地参赛这种行为,汇聚成了马拉松旅游市场的涓涓细流。他们用脚步丈量一个个城市,从国内到国外,既实现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又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并感受着马拉松一般的人生经验和态度。休闲、旅游和健康是马拉松旅游最基本的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克稳,李慧,耿聪聪,林莉.马拉松赛事旅游的国际研究述评、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2018(7).
[2]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3]赵晨磊.厦门马拉松旅游效应与借鉴[J].商场现代化,2012(3).
[4]叶新才.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
—以厦门马拉松赛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6).
[5]把多勋,刘沛.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2).
[6]Hall C.M.Adventure sport and health tourism[M]. London:Belhaven Press,1992.
一、打车软件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展状况。打车软件最早在美国出现。作为首款打车软件——
—Uber,于2009年在美国上市,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出租车司机或者乘客收取一定费用,目前已经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发展速度飞快。2010年,有一款名为Hailo的打车软件在英国上市,它是由多位企业人士和部分出租车司机一起设计、研发的一种打车软件,与Uber的盈利模式一样,其主要也是通过收取中介费的模式来获得收入,目前所得到的投资额度也达到数千万美元。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这款名为Hailo的打车软件迅速扩张至全世界数十个城市,并同时成为当前全球应用最为普遍的打车软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令人称奇。2011年,日本也同时推出了移动互联网手机的便捷打车业务服务体验,乘客只需要通过手机智能应用商店下载打车软件,随后在手机上添加乘车所需的出发地和终到地,这种极富便利性的软件,对于国外乘客来说,语言交流的不畅通不再是打车的困扰,只不过这种服务要收取额外的费用。
打车软件利弊及其发展策略
□文/冯净袁国强李盼道
(德州学院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山东·德州)
[提要]打车软件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移动互联网生活类APP程序,帮助人们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引发社会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打车软件的利弊,提出与其相关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打车软件;出租车行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0.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2月18日
市场/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2019 84--
>大专生自我鉴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