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I.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创造,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的发明,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二、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概念: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四.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 ⑵网络化; 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五、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 ⑵开发功能; ⑶协同功能; ⑷增效功能; ⑸先导功能。
六、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收集 → 处理与存储 → 输出
七、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⑴对科研的影响; ⑵对经济的影响; ⑶对管理的影响;⑷对教育的影响;⑸对文化的影响;⑹对思维的影响;⑺对生活的影响; ⑻对政府的影响。
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有:⑴信息泛滥; ⑵信息污染; ⑶信息病毒; ⑷信息犯罪; ⑸信息渗透。
九、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十、信息化社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社会的信息化、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
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⑴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⑵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⑶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⑷信息网络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一、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叫ENIAC(埃尼阿克);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三、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代次 时间 主要元件 体积特点 速度特点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大 慢(5000次/秒)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较小 较快(几万次/秒)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三、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代次 时间 主要元件 体积特点 速度特点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大 慢(5000次/秒)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较小 较快(几万次/秒)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小 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1971→现在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天晴了的时候仿写 很小 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
第四代 1971→现在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天晴了的时候仿写 很小 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不知道不明了不想要为什么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变频器接线图 四、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64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5万次/秒)
1983年→→“银河→Ⅰ”(优美的近义词1亿次/秒) 1992年→→“银河→Ⅱ”(10亿次/秒)光晕2图文攻略
1997年→→“银河→Ⅲ”(上百亿次/秒)累不累睡不睡
变频器接线图 四、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64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5万次/秒)
1983年→→“银河→Ⅰ”(优美的近义词1亿次/秒) 1992年→→“银河→Ⅱ”(10亿次/秒)光晕2图文攻略
1997年→→“银河→Ⅲ”(上百亿次/秒)累不累睡不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