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自然,败于自然:从生态环境破坏的角度谈苏美尔文明为何灭亡
成于⾃然,败于⾃然:从⽣态环境破坏的⾓度谈苏美尔⽂明为何灭亡
苏美尔⽂明,指的是苏美尔地区以苏美尔语⽂献为主要标志的⽂明,位于如今的伊拉克东南部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斯河下游。故⽽也称为“两河⽂明”。准确的说,学者更多地⽤“美索不达⽶
亚⽂明”来统称,主要是因为它是在两河流域中间的美索不达⽶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明。它与
古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古⽂明。是世界上最早建⽴城邦体系并创造了最古⽼
的“楔形⽂字”的⽂明。
苏美尔⽂明不完全等于苏美尔⼈创造的⽂明。上下3000 余年的有⽂字记载的两河流域苏美尔⽂
明,以语⾔为划分依据,⼤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是约公元前 3200 的乌鲁克Ⅳ到古巴⽐伦
帝国建⽴(前 18 世纪)之前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苏美尔⽂明'。⼆是从古巴⽐伦帝国的建⽴到波斯
帝国的灭亡(公元前 4 世纪)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巴⽐伦-亚述⽂明'。
由于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苏美尔⼈的⽣活主要依赖于农业以及⼯业,由于⼟地⾯积⼴阔、⽔
源丰富,灌溉业对⼈们⽣活占⽐极⼤。可以说,苏美尔⽂明的兴衰与⽣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此⽂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对⽣态环境变化下,苏美尔⽂明的发展展开讨论。
同时依据苏美尔⽂明的结局对⽣态环境的发展对现如今中国的发展展开观点与讨论。
⼀、苏美尔⽂明的兴衰史
1、苏美尔⽂明的建⽴
事实上,苏美尔⽂明的发展的最初,就是利⽤了两河流域的丰富的⽔源以及肥沃的⼟地得以兴
起的。他们在美索不达⽶亚平原南部发掘了“沟渠”,建⽴了最初的灌溉⽹,利⽤幼发拉底河的河
⽔,创⽴了最早的⽂明以及最早的⽂字——“楔形⽂字”。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今所了解的苏
美尔地区的历史很可能只是冰⼭⼀⾓⽽已。
任何⽂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态环境,在苏美尔⽂明初步建⽴了城邦体系以后,据史料记载,当
时具备了⼀定实⼒的城邦国共有12个,⽐较⼤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
和尼普尔。由于当时资源相对稀缺,这些城市因⽔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资源争夺等事务
进⾏了⼏乎⼀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同时,他们也带领阿卡德⼈以及北部亚述进⼊两河流域的⽂明圈,并且不断发展壮⼤成为了巴
⽐伦⽂明,还先后创⽴了阿卡德以及乌尔第三王朝两个极其辉煌的帝国。
2、王朝
房门效果图
风儿轻月儿明在阿卡德王朝建⽴以前,苏美尔地区经历了三次⼤规模的内乱,当时的平民领袖乌鲁卡基那掀玉树怎么养
翻了拉格什的暴君统治,但仅仅在位六年就被杀害,因为正当拉格什内乱之时,苏美尔地区的
各国爆发了⼤规模的战争,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占领乌鲁克(将
其作为⾸都),⾎屠全城。他的死亡也为拉格什第⼀王朝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后来塞姆⼈建⽴了阿卡德王朝,意味着苏美尔⽂明正式从城邦国家发展成统⼀制度的王朝。但
阿卡德王朝的寿命着实短暂,在仅仅230年后就被来⾃伊朗的⼊侵者征服,伺候苏美尔的城邦国
⼜⼀个个的出现,知道乌尔城邦的崛起,建⽴了纯粹属于苏美尔⽂明的王朝,史称乌尔第三王
朝。这⼀帝国从公元前2113到公元前2006年,维持了近⼀个世纪。
即使苏美尔⽂明在不断地壮⼤并且发展成了最终的巴⽐伦⽂明,苏美尔⼈的⼈⼝数量仍然在不
断地、持续地减少着。更甚⾄从乌尔第三王朝被伊⾟和拉尔萨两个王朝取代后,⼀些代表着苏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美尔的城邦国就逐步⾛向衰亡,从荒⽆⼈烟最终⾛向废墟的地步。
在希腊⽂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取代了最后的亚述以及⼀些苏美尔城邦。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
⼀些新兴⽂明的发展,苏美尔⽂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步被巴⽐伦⼈以及亚述⼈取代。⼈
类最早的⽂明遗迹,于是被埋⼊地底两千多年。
⼆、⽣态环境与苏美尔⽂明发展的关系亡羊补牢课文
1、⽣态⽂明带来的利与弊
美国世界历史学家雅各布森认为,两河流域的⼟地盐碱化对苏美尔⽂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并认为这就是苏美尔⽂明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简⽽⾔之,苏美尔⽂明的发展与⽣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苏美尔⽂明诞⽣于两河流域中间的美索不达⽶亚平原,⽓候适宜⾕物种植,并且地理的天然优势,于是灌溉技术在苏美尔地区被⼴泛应⽤。
但是地表淡⽔与⼟地深处的含盐⽔本来是有⼀定距离的,然⽽随着灌溉业的发展,地表过多地渗⼊⽔分,当时⼈们并不知道⼟壤中的盐分需要不断地疏通和排出,于是不断的灌溉,带来的后果是⼟壤中的⽔分逐年增多,最终导致多个城市的⼟地完全废弃,这也是苏美尔城邦国没落的其中⼀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2、为⼈民⽣活带来的影响
在很早的时候,法国考古队就有发现苏美尔地区的⽂献记载,长久以来,⼟地盐碱化的问题就在困扰着苏美尔地区的统治者以及平民,⽂献上记载的⼟地盐碱化数据是惊⼈的⾼,并且以逐年增⾼的趋势直线发展着,最终达到了⽆法种植农作物的程度。
并且这样的问题已经⼴泛化,当时古巴⽐伦王颁发给⼤⾂的⼟地契约中,对背叛者的诅咒就是希望让碱⼟围绕在他的⼟地周围,使绿⾊永绝,使农作物得不到⽣长。甚⾄当时某位国王的碑⽂上也写着诅咒说,愿碱⽔永远代替清泉。
位于北边的亚述由于⾬⽔充⾜的缘故,根本⽆需灌溉⼟地,于是他们在对外战争时将战败国的⼟地统统浇上碱⽔,并且沾沾⾃喜。
可见在当时的⼈民⼼⾥,⼟地盐碱化是极其可怕的事情,他们以此来威胁别⼈,⽽⼟地充满碱⽔,⼀度被苏美尔⼈认为是最恶毒的诅咒。
但是⼟地盐碱化的某⼀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同时影响了⼈民的⽣活⽔平。
据记载,⼩麦此农产品是极其不耐盐的,于是不耐盐的⼩麦产量⽇益降低,到了公元前2400年左右,吉尔苏等地的⼟地上已经⽆法再收获⼩麦了。同时,即使⼤麦是耐盐农作物,仍然有它的所需盐浓度的⽣长范围,⽇益增长的盐浓度⽆疑会降低⼤麦的产量,这样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苏美尔⼈的⽣活状况,也为苏美尔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极⼤的负⾯影响。
三、由苏美尔⽂明的覆灭⾃我感想
事实上,有此前车之鉴,近代伊拉克⼈民⼀直在研究⼟地盐碱化的问题,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每个季度停⽌种植农作物对⼟地价值的回升有很⼤的推动⼒,长此以往,经过许多年的修养,等⼟地盐碱化问题得到了解决,那时⼈民⼜会回到这⽚⼟地上。
中华民族同苏美尔⽂明⼀样,中华⽂明同样历史源远流长,并且,作为同样⽣活在这⽚⼟地上的落,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样,也需要控制⽣态环境的变化,以此来维护我们赖以⽣存的家园,避免它最终沦落到与覆灭的苏美尔⽂明同样的下场。
近代开始中华民族呈现崛起趋势,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很长⼀段时间⾥,我们的发展都建⽴在透⽀⽣态环境上,造成了环境的不平衡。包括全球的科技、产业发展,⼀度为⽣态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如同苏美尔地区的⼟地盐碱化问题,如今垃圾成⼭、⼟地沙漠化以及全球变暖为我们的⽣活带来的亦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最终覆灭的下场,是时候需要开始重视这样有关⽣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从源头上避免这样的问题发⽣。
四、结语
伤感网络歌曲⽣态环境对每个民族、每个⽂化来说都是发展的根基,是⼈民赖以⽣存的家园,它的破坏,事实上是我们的⽂明的破坏,中华民族发展⾄今,仍旧⾯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
如今着重管理的垃圾分类,同样也是严重到⾜够威胁我们⼈民⽣活的⼀件事,多个报道显⽰河流、⼭林被垃圾堆满并污染的事实,着实令⼈⼼痛。不仅如此,淡⽔资源的稀缺,导致我国西北地区常年⼲旱⽆法得到缓解,只能通过“南⽔北调”的⽅式去抑制这种现象的发⽣。
⽽苏美尔这个世界上最古⽼的⽂明,他们诞⽣于⾃然,毁灭于⾃然。
种种事件,⽆不体现着⽣态环境的保护对⼀个民族,亦或是⽂明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更加昭⽰了我们需要对保护⽣态环境这⼀事件加以重视。并达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从源头上解决⽣态环境恶化这⼀事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