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的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16Vol.2 No.5贵州梵净山的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肖红青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逐渐追求通过旅游获得精神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景观欣赏,转变为娱乐性、观赏性、综合化的人文自然旅游需求。梵净山的旅游产业集民俗、体育、宗教、生态于一体,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积极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发展仍然受到相关因素制约,需寻对应解决策略,推动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贵州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05-0016-03
1 梵净山概况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三县交界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山体庞大,是横亘在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的武陵山脉的最高峰,自古便处在“武陵五溪”腹地。梵净山总面积为567 km2,遗产地面积402.75 km2,缓冲区面积372.39 km2。梵净山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遗存着7 000 万年~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梵净山的原始森林面积为4.2 km2,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除丰富的自然资源外,梵净山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厚。其悠久的宗教文化资源主要以佛教文化为主,梵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齐名,还保留了大量佛教文物。其民俗文化资源由多民族聚居衍生积累而来,区内有土家、苗、侗、羌、仡佬等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和苗族民俗文化尤为突出。其浓厚的红文化资源建立在革命历史的基础之上,梵净山地区是贵州省革命老区、黔东革命根据地,营造了浓厚的红文化氛围,是红精品旅游路线之一。
2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概述
1)民俗体育项目源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多民族聚居经过岁月的交织与融合后,逐渐形成既统一又各具魅力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由此发展而来的民俗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五一高速公路免费吗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包含着民族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生活的精神。梵净山的民俗体育项目有芦笙舞、武术、赛马、斗鸡、苗鼓、摔跤、鸡毛球、跳火把、划竹排等,非常具有民族特。
2)户外运动项目则是依托于梵净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其有蜿蜒盘旋的山地、雄奇陡峭的山峰、优质的生态植被,给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场地和环境,清新自然的空气也能使前来参加赛事的运动员身心舒畅。梵净山的户外运动项目包括登山、攀岩、滑翔、自行车比赛、山地马拉松、跳伞、野外生存等。2011年,首届“中国梵净山‘环梵’公路自行车挑战赛在梵净山顺利举办,此后每年一届,至今共举办了9届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此外,还举办了“奔跑贵州”山地跑系列赛梵净山马拉松赛、梵净山登山大赛、梵净山徒步大赛等大型户外运动赛事。
2.2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进展
目前,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以佛教弥勒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和户外体育运动为主打,不断完善区内设施,统筹旅游业各方面的开发与建设,整体旅游素养明显提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尤其是2018年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景区游客激增。据铜仁市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铜仁市2018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 094万人次,同比增长40.7%;实现旅游总收入743.97亿元,同比增长43.6%。目前,梵净山景区以新、老金顶为中心,以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7BTY067)。
作者简介:肖红青(1975- ),男,苗族,湖南城步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体育旅游方面研究。
产业科技创新 2020,2(5):16~18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17第2卷 第5期
安全用电净山索道为轴线,形成以观云海、走万步云梯为主的自然风光游;以金顶、日出、万米睡佛及镇国寺、大佛寺等历史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路线。同时,梵净山以区内特乡村和民族村寨,形成以感知民俗风情,体味特文化的民俗魅力游;且其体育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多种体育项目被开发,大型户外赛事已初具规模。梵净山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的举办,使体育旅游趋于大众化,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愈发深入,既响应了全民健身的号召,也有利于提升梵净山的经济效益。3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优势分析
3.1 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生源地
梵净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梵净山区内植物种类有2 000 多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在动物物种方面,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29种。其中,最珍贵的是黔,总共750只左右,仅分布于梵净山区内,其不仅是
贵州梵净山的“珍品”,更是世界范围内的“瑰宝”。此外,梵净山景区还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包含了“一山两江四文化”,即梵净山和乌江、锦江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文化,构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特旅游资源。梵净山是古代西南的佛教圣地,游客可于金顶观赏佛光,且区内有万卷书、蘑菇石、等经典遗存,还是土家、苗、侗、羌、仡佬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域,因此民族文化浓厚,且有大量具有民族风情的村落寨子,能让游客从中体会民族之美。
3.2 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随着铜仁凤凰机场、梵净山东线索道、渝怀铁路、梵净山环线公路、印秀高等级公路、江口—黑湾河二级旅游公路、杭瑞高速、印江县城到护国寺的直通路等一系列交通线的规划和修通,为游客快速进入景区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路线。全国各地的旅游可选择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等前往梵净山一览风光,交通条件大为改善。2009年4月,梵净山索道正式开通,其起于山脚鱼坳,上至山顶的万宝岩景点,有效地解决了梵净山景区出入不便的问题。此外,景区还加强了以往忽视的山道安全保障,建设了有效的防护设施,且定时检修,保障了游客的安全。
3.3 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铜仁市
贯彻落实规划内容并于2017年提出了“一带双核”发展战略,串联了铜仁古城与梵净山两大核心区域,将两者完美连接,进而向周边景区景点辐射。铜仁市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如《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至梵净山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文旅扶贫示范项目)PPP项目实施方案》等,旨在保护梵净山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其资源,促进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法律政策的扶持外,梵净山景区还开展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创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5A级景区等工作;举办系列大型活动,如“贵州省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等,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薄弱之处
4.1 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梵净山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设施皆尚待健全,一些设施破损、陈旧且建设不足,对应的基础服务也不尽人意,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态度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如今,梵净山景区内相关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产业发展乏力,梵净山下和山上的基础设施配置有差别,许多游客表示菜品较少且价格昂贵;住的地方距离景区太远,且环境有待改善;娱乐的设施较少,缺乏趣味;相关游览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等。此外,梵净山发展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除了旅游基础设施外,还需建设相关的户外运动设施。户外设施的建设要满足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基本要求,但梵净山周边除了
公路以及一些登山道外,几乎没有构建其他户外设施,处于停滞状态,这严重制约了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2 同质化竞争激烈
梵净山打造自然生态资源特,面临着同类型旅游景区张家界的强力竞争,张家界的奇山峻岭、绮丽的自然风光,胜于梵净山。二者在景点的设置上,有不少重合之处,如云海,高山,索道等,其均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风光为基础,且张家界的国内外知名度高于梵净山,还有网红景点“玻璃栈道”等。而在民俗风情方面,梵净山虽有众多民族聚居,也有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但与国内其他大型少数民族聚居地相比,民族氛围不够浓厚。当游客体验民俗文化时,无法明确具体的民俗内容。国内其他的民俗景点,大多配置齐全,服装制度文化统一,能让游客全身心浸润在民族文化之下,深入体会其中的魅力。在体育赛事方面,梵净山目前的户外运动项目较为单一,且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举办赛事上的经验不足。而如张家界等景区,举办多种大型体育赛事,翼装飞行、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走钢丝等,承办多次体育活动,名声享誉国内外。
4.3 营销力度不够
梵净山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却未能
肖红青:贵州梵净山的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18Vol.2 No.5
建立自身的旅游品牌,可见其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欠缺。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使用适当有效的营销方式能成为其推广出去的助推器。而梵净山营销手段和策略的缺乏,一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二是因为村民自身缺乏营销意识和营销技巧,三是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发展尚不成熟,导致梵净山系列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无法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当地政府对梵净山的营销大多以自然风光为主打,主推风景秀丽、自然之美,且营销手段单一,多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如电视广告、报纸期刊推广、旅游手册宣传为主,不善于开发新媒体营销渠道;营销观念老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否定市场营销带来的多重效益,思想保守,因此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效果十分有限。
5 梵净山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建议与策略
5.1 完善基础设施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景区的基础设施,是游客获得良好服务的基本,如果不够完善,游客的满意度将大打折扣,所以要积极建设旅游相关设施,为其提供基本的旅游体验。民族村寨内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玩方面的设施,还有能让游客感受民族风情的设施,即具有民族特项目设施建设;对于村寨里保有的文物,
应给予全方位的保护,避免损坏,造成文化的流失。户外运动相关的设施建设,应满足专业化、安全性、多样化要求,迎合专业运动员们的需求,也让普通民众有了解专业设备的可能性;保证运动设施的安全性能,安排维修人员定期检修器具,并及时记录设施的使用情况;防止单一化的设施降低游客参与其中的兴趣,应构建类型丰富的基础设施,让全民投身于体育运功中,获得锻炼身心的机会。
感恩客户最暖心一段话5.2 创新发展方式
梵净山要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从单一型旅游产品转向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及创新融合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构建全新的发展体系。景区的开发需要全方位满足游客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开发景区应遵循综合性开发原则,以优化景区为出发点,以为游客服务为落脚点,整体考虑旅游结构的建立。首先,要完美融合人文和自然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民俗文化和体育的内核,不能将其一至于关键处,而应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并剔除其中的劣势,以长补短。其次,要采用创新开发的方式,从六大因素角度推崇产业化服务,拓宽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服务方式,而应该将现代科技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利益增长点。最后,还需注意节假日期间,景区游客暴增引起的负荷过重问题,应科学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避免过度依赖某一资源造成的破坏,避免太过追求经济利益造成不可逆的自然环境损害。
5.3 转变营销观念
当地政府首先应转变营销观念,破除陈旧的落实的营销想法,逃离传统营销的桎梏,紧抓先进的营销方式,充分运用其为梵净山的营销造势。针对营销策略上的缺失,梵净山要贯彻“生态经济”和“全民健身”主题,打造“生态+民俗+体育”名片,建立属于梵净山特有的生态、民俗、体育品牌,将三者有机结合,既要积极开发已有的各类资源,也要始终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走绿营销之路。而且,还要懂得运用事件进行营销,如当地的正向热点等,利用该类事件引爆网络,让受众能够通过事件了解梵净山,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主题游、假日游、节庆游等提升梵净山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各地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而在营销手段上,除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平面广告营销外,还应学会利用先进的新媒体应用开展互联网营销,如、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营销,可以实行大V推荐、超级话题讨论、热点发布等策略,拓宽营销的辐射面积,使更多的受众通过营销认识了解梵净山,并愿意前往旅游。
6 结语
梵净山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迎合了游客对旅游的多种需求,其以优势为基础,不断扩充产业发展规模,并初步构建其产业系统。但是,其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应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再积极创新发展方式,铸造独特的旅游产品,理清其内在结构。同时,深入开发其被掩藏的资源并合理使用,最后破除传统的营销观念,通过积极的营销策略和不断的产品创新开发,推动梵净山打造成为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将梵净山的民俗体育旅游品牌不断向外推广,从而吸引
更多的旅游者,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士佳,周龙. 铜仁市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分析[J]. 贵州体
育科技,2020,41(2):1-4.
[2] 郑荐. 以梵净山文旅融合为视角探析铜仁旅游发展[J]. 知
行铜仁,2020,18(1):66-69.
[3] 邱雪超. 贵州梵净山西线旅游开发的原因及现状[J]. 现代
经济信息,2016,31(15):469-470.
[4] 宁丽娟,郑军. 铜仁市山地自行车运动资源开发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40(15):252-2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