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内涵刍议
陈仲伯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长沙,410001)
摘要: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理论,运用生态元原理来研究凤凰古城生态网络体系中子系统和各变系之间复杂有序的生态关系。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态元、人工环境生态元、人文环境生态元三个各具功能、相互联系、分工有序的基本功能单元进行分析,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概括了凤凰古城的区位优势、人文内涵和民族特,提出了景观生态结构的整体性、依存性、协调性等原则和生态规划及建设建议。
关键词:湖南凤凰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生态体系;自然环境生态元;人工环境生态元;人文环境生态元中图分类号:F0621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61(2001)03-0206-05
分别时说的话一、 凤凰古城历史沿革
凤凰古城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凤凰
县县城所在地/沱江镇0,古称镇竿,地处湘黔渝交汇处,是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古城在宋、元、明直至清初是土司治所。明朝开始在这里先后设守备、参将,明隆庆三年(1569年)在形似凤凰的高山下设一军营,称为凤凰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设厅,命名凤凰厅,厅治设镇竿镇,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据5凤凰厅志6记载,/东北有坪曰竿子,西北有所曰镇溪,故统曰镇竿0。清代以来,镇台、道台、厅治、县治都设在此。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设辰沅靖道驻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1728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成为全国八个兵备道之一。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称凤
凰县,相沿至今。[2]
凤凰古城/镇竿0因此成为统辖
/大湘西0二十余州县厅,辐射影响到湘鄂川渝黔五省(市)边区,形成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种中心位置一直延续至今(1948年11月凤凰县和平解放,1950年4月凤凰县人民政府成立)
[3]
。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文脉深远,民风纯朴,自然山水秀丽迷人,历代建筑保存完整,充分体现了湘西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特风貌。为此,1999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1999]52号)批准将凤凰县城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鉴于凤凰古城历史上是湘楚苗地的边疆重镇,是风光优美的文物大镇,是艺术荟萃、名家辈出的文化名镇,为了加大古
城保护力度,扩大古城的影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加快湘西地区的发展,2000年8月,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湘政[2000]32号)将凤凰县城
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凤凰县人民政府正在进行申报凤凰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随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保护生态的国际潮流的兴起,/越是民族的、历史的文化和建筑,越具有世界性0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凤凰古城,充分体现凤凰古城的区位优势、人文内涵和民族特,有必要从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出发,对凤凰古城进行科学的评价、高起点
规划和合理性开发。
[4]二、 凤凰古城景观生态体系[1]
景观,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指总体环境的空间可见整体;在系统学和控制论上的含义是指彼此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并具有反馈现象的组合;在生态学上的含义是指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性的生态学单元[5]。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要素复合而成。这些在人工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单元,通过一定的生态学过程,完成某种功能。这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相对独立的空间实体,称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是景观成分和景观元素的叠加,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单元。凤凰古城作为一个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它的景观生态系统可分为自
收稿日期:2001-04-03
作者简介:陈仲伯(1963-),男,湖南临湘人,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创新.
第7卷第3期
2001年9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CENT.SOUTH UNIV.TEC HNOL.(SOCIAL SCIENCE)
Vol.7 No.3Sept. 2001
然景观生态系统和社会景观生态系统两大类,前者包括城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质地貌、河流水系、森林绿地等,后者包括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建设物、构筑物以及历史、文字、艺术等)。这种在自然与人工双重界面效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其生态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可从自然环境生态元、人工环境生态元、人文环境生态元三个各具功能、相互联系、分工有序的基本功能单元进行分析,以便运用生态元原理来研究凤凰古城生态网络体系中子系统和各变系之间复杂有序的生态关系[5,6]。
(一)自然环境生态元
凤凰古城的自然环境有山青、水秀、洞奇和气候宜人四大特点。古凤凰八景(奇峰挺秀、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兰径樵歌、溪桥夜月、山寺晨钟、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各有特。凤凰县内山脉属于武陵山脉南支,有腊尔山、南华山、青龙山等47座山。构成古城风景的景观山有南华山、奇峰山、青龙山、八陡山、笔架山、观景山及古城周边山脉、沿沱江两岸山脉。南华山在凤凰古城城南,海拔556米,所在的南华山林场于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北有虎尾峰、马颈坳,东连观景山、天马山,南连高坳、药材山。山麓泉井有金钩挂玉、饮虹井、兰泉、三官阁井、洞井、南门井、凉水洞等。/环城皆山,此峰独竣,草深林茂,翠千层,朝则落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0,这便是凤凰八景的南华叠翠。城东青龙山又名八角楼或东岭,海拔504米,山有八条岭、八条湾,坡陡且险故名八陡山。[2,7]
凤凰县境内有大小河流、溪沟156条,河流由西南向东北呈树枝状分布。其中流经凤凰古城的沱江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南源为龙塘河。沱江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地区9个乡镇,境内长96.9公里,流域面积732.42平方公里,自然落差533米,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凤凰古城依山傍水位于沱江中游,古名竿城,1942年取名沱江镇。沱江成为凤凰古城山水特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县石灰岩广布,长期受流水侵蚀形成许多奇异溶洞,其中主要有奇梁洞和女佛洞。奇梁洞距凤凰古城3.5公里,分前后两洞、上下三层,景点众多,景观奇特,自然风光奇、险、峻、幽,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奇岩巧石,千姿百态。
凤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为15.9e,年均日照差8.3e。境内层峦叠嶂、岭谷相间,山丘岗平交错分布。其冬少严寒,夏少酷暑,平均无霜期为277天。尽管凤凰属于少雨区,但由于山区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滞和抬升作用,雨、雾、露较多,空气湿度大,湿润的气候极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经济作物的开发。凤凰县主要树种有73科325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有水杉、珙桐,二级保护的有蓖子三尖杉、褐莲桕、杜仲、银杏、鱼果树、鹅掌楸、巴介莲、金钱松等8种,三级保护的有桢楠、厚朴、白梓木、银鹊树等4种。县内植物可作中草药的有680多种。
(二)人工环境生态元
凤凰古城由于其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作用,/西托云贵、东控辰沅0,/北控川鄂、南扼桂边0,是/大湘西0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五寨司时为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改建为砖城,开设四门,并各建城楼。清康熙五十年(1715年)改砖城为石城。历朝官宦、商贾、市民沿南华山麓、沱江和小溪边相继建造了一大批以民居为主的建筑,形成了完整的山城风貌,并留下了众多的军事设施、庙宇旧居等文物建筑。这些建筑以其形状特点可分为城、街、堂、庙、寺、塔、桥、阁、楼、门等10余种;以建筑的性质和用途特点可分为军事城防、宗教寺庙、故居宅院、交通设施等。
军事城防)))苗疆长城、黄丝桥古城、老营哨街、凤凰古城墙、得胜营。
宗教寺庙)))天王庙、城隍庙、万名塔、万寿宫、遐昌阁、文庙大成殿、准提庵、伏波宫、文昌阁、石莲阁、武侯祠。
故居宅院)))朝阳宫、沈从文故居、田家祠堂、陈家祠堂(朝阳宫)、杨家祠堂、沙湾民居、回龙阁吊脚楼、熊希龄故居、熊家宅院。
交通设施)))虹桥、永丰桥、通渠桥、水门码头、北门码头、东正街、中营街、登瀛街、文星街、南正街、虹桥街、阜成门、静澜门、接官亭等。
在上述文物古迹中,尤以南长城(苗疆长城)和黄丝桥古城两处极为珍贵。南长城(苗疆长城)始建于明朝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起点为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的亭子关,沿山历涧,蜿蜒曲折,至吉首市马颈坳镇团结村喜鹊营为止,全长180公里,围绕边墙有城、城堡、堡垒、碉台哨卡共计1117座。苗疆长城主要针对湘黔边界/生苗0与/熟苗0聚居地起了疆界划分和军事防御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封建统治区域内部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的历
207
第3期陈仲伯: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内涵刍议
史。南长城具有很多的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黄丝桥古城位于阿拉营镇黄丝桥村,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凤凰营衙署由凤凰山迁至此,又称新凤凰营,是古代用兵要地。城墙周长686米,东西宽153米,墙道宽2.4米,墙高5.6米。有大小箭垛300个,炮台两座,设东西北三门,并建有城楼。该城墙历经2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游客可从城墙上绕城观光。
(三)人文环境生态元
11楚巫文化特鲜明
凤凰县地处大西南山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同时又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与东部楚汉文
化区域的交汇之地,特殊的环境孕育了独具特的文化内涵。凤凰古城的文化特性主要是由文脉久远的楚文化中民间的一支经沅水上溯与当地土著融汇后又同流官与行商引入的汉文化演变整合而成。虽历经沧桑,但楚巫文化特征依然明显,集中凸现在古城人日常生活的8个方面:1)语言。现存凤凰方言土语特鲜明,古意盎然。城外苗区的苗语亦自成体系,苗语的语音、句式、特点仍然保存完整。
2)服饰。古城服饰以周边苗族服饰华贵繁饰最具特征,有银质项圈、手镯、挂链、凤冠、腰带、戒指等。3)饮食。古城人喜食苦、辣、咸、酸,酸鱼历来为苗家待客之上品,这与楚民族/大苦咸酸0的饮食习惯大致吻合。4)居室。苗族居室一般为三间土木结构,/左右龙瞪眼,中间龙张口0,多数配吊脚楼,楼上是晒楼或卧室,楼下是猪牛栏。5)民间工艺。古城现有6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予/民间工艺大师0证书的老艺人,从事扎染、蜡染、玻璃吹画、纸扎、剪纸、雕刻等特种工艺制作生产。其作品图纹、彩与造型极富楚文化特征,同时又具有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彩。6)神祗与信仰。凤凰古城昔属楚地,楚人信巫鬼、重祭祀,酬神还愿的仪式代代相传。古城苗族人祭祖的宗教活动主要有吃牛(椎牛)、打猪、还傩愿,其中还傩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另外,还有敬物的宗教活动,如拜岩石、树木、水井为干爹干妈;逢年过节要烧纸烧香祭拜,如接龙、敬五谷鬼,要请巫师协办。7)节日。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每逢此日苗族众身着盛装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如武术、上刀梯、唱苗歌、八人秋、花鼓舞等。此外,还有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跳年0,农历六月第二个卯日/吃新0,六月六/歌节0等。8)戏曲与风俗。古城现存有阳戏、辰河高腔、傩堂戏、茶
灯、苗歌等曲艺节目。傩堂戏始于民代万历年间,形成了/土、俗、纯、细0的独特风格。城郊苗区尚有/边边场0/拦路歌0等古老风俗。
21名人辈出,人杰地灵
传统楚巫文化的演变和外来文明的合流,整合出了凤凰古城风韵独具的景观,孕育出众多秉赋独特、才情洋溢、卓尔不凡的名人佳士。从清道光二十年(1984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司。这批人因军功而得以晋升,他们进入上流社会后,十分注意子弟的培养教育。民国三年湘西镇守使开办了一所国画学堂,培养绘画人才。清末民初,凤凰兴起留学热潮,据县志记载,不过5000人的小城竟然有15人出国留学,他们中许多人结交孙中山、黄兴、柳亚子等,或入同盟会,或入南社,成为一代名士。民国初期,涌现中将7人、少将27人。一时凤凰上空星璀灿,名震三湘。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正式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出现,凤凰古城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当代以来,凤凰的作家、书法家、画家、工艺美术家等层出不穷,凤凰古城又成为有名的/画乡0。正如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在协助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中向中央领导写信时所言:/凤凰建城很久,屈原流放所作的5三鬼6诸辞,根据地理环境及草木人文应是屈原的灵感所在,汉唐已建治,至今还保存完整的唐朝古城,5儒林外史6后半部写过年羹尧平苗文中都与凤凰有关,民国建勋者有十数人之多,当年的蔡锷曾做过军人田应昭的部下,民国较早的总理熊希龄不单是凤凰人,而且是我的街坊。著名诗人田名瑜(的
熟人和诗友)曾是南社的成员。书法道德文章,是凤凰人的骄傲。还有一位名扬世界的文学家沈从文。这说的只是人文方面的一个浮面。0
31历史价值举世公认
凤凰古城是湘西边疆的一个重镇,是/边疆0的军事指挥中心,它见证和浓缩了明清以来封建王朝对/边疆0少数民族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全方位经略的/开辟0史,是研究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原王朝与西南少数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是研究晚清和民初军事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问题的活标本。古城的选址、城防的设置、街道的规划布局,除了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外,更具有层次丰富的民间特,各式各类建筑巧妙借用山水、别具一格,有构造恢宏、精雕细刻的官宅、祠庙,有设计简朴、保留了当地古老风格
208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的穿斗式木房,有因陋就简、因势而造的临河吊脚楼。古城内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极具天人合一的建筑奥妙。
三、凤凰古城景观生态学启示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过/山水城市0的思想,这一思想注重的是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系统建设,不仅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学术界对生态城市提出了五项原则:生态保护;生态基础支持设施;保证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保护;将自然纳入城市。而凤凰古城景观的构成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性特征。
(一)景观生态结构的整体性
界面效应增加了凤凰古城景观单元内外部的联系度、依存度、交流度与共生度。其景观格局受水文、地质、地貌等各种自然景观单元的影响。山系水网决定了交通城防的格局,人工景物受区位交通的制约,文化历史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和扩展。因此,自然环境尽管得天独厚,也是人与自然千万年互惠共存的产物。如果森林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野生动物逐渐灭绝、水资源枯竭,即使是山青水秀的古城,也将一去不复返。人工环境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智慧的结晶,它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和依存环境,如果割裂历史背景去修建或舍弃文化环境去管理,必将是面目全非、毫无价值。人文环境的底蕴来自大自然的灵秀,来自信仰精神,来自地方特,如果认识不到文化是体共享的一套价值、信仰、习俗的象征体系,如果不能使历史文化具有归属感、净化感、认同感,一山何用?一楼何奇?就湖南省而言,凤凰山水不如武陵源,文物不如马王堆,民俗不如德夯村,其历史名城地位从何而来?这主要是凤凰古城集山水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三大湖湘特于一身,缺一便美中不足,缺二便不足为奇。因此,对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保护凤凰古城要树立保护自然、历史、文化完整体系的思路。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不是单个景观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要素浑然融和
银行利息计算公式的整体价值的升华。单纯保护一栋楼、一颗树、一座桥是必要的,但真正重要的是保护成片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社区,保护完整的古镇建筑和浑然一体的山水风貌。牵一发而动全身,毁一物而损整体。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结构的实质就是其生态整体性。[8]
(二)景观生态山与水的依存性
城镇生态系统是以人口为主体,以次生自然要素、自然资源和人工物质要素、精神要素为环境,与一定范围的区域保护密切联系的生态系统。山与水的关系即为有青山才有绿水,有大量储水植物和含水土壤才有涓涓山泉。凤凰县以山地为主,岩溶地貌发育,碳酸盐类母岩和紫砂页岩成土能力弱,岩漠化过程快,土地始终处于幼年状态。根据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机理,植被能涵蓄水分,调节河川径流,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质清洁。如果砍伐过度、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一旦失去植被,土壤即被冲刷贻尽,岩溶地区石化面积就会扩大,巍巍青山就会变成不毛之地,水土流失严重,青山不再,绿水何在?自1987年以来,科技部门在凤凰实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0,对沱江中下游流域的山、林、水、田、路统一规划,立体整治,分段实施,效果明显。山顶封山育林,/戴绿帽子0;山腰植树造林,/围绿带子0;山脚栽果种草,/穿绿鞋子0,峡谷筑坝蓄水发电,河边修路护岸,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此举坚持不懈,必能造福百姓。
(三)景观生态人口与土地的协调性
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角度理解就是寻一种最佳生态状态和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环境持续性达到最大。人与地的关系揭示的是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它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整体协调。城镇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口,人口的压力包括需求压力和行为压力。凤凰古城保护和发展规划应考虑土地资源的人口容纳量、人均绿地面积、饮用水的人口承载能力、能源和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等。古城所在地的沱江镇人口总数1953年为1.6万人,2000年为3.3万人,作为一个现代城镇人口不算多,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就应从生态出发,控制人口数量。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小镇Banff,是一座国际闻名的风光旅游城,人口不足2万,那里的人90%从事旅游业,外汇收入成了当地的经济支柱。凤凰古城的人口规划要腾空大部分人口容量给旅游流动人口。如果常驻人口已饱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就会更大,白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电磁波污染等进一步加剧,生态的修复功能就难以实现。因此,为了保护和发挥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效益,凤凰县从规划上可考虑将县城移址到交通枢纽木江坪镇,另外构架经济、政治中心。
209
第3期陈仲伯:凤凰古城的景观生态内涵刍议
(四)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科学性
凝聚造句正确处理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应树立旅游开发的生态科学观,即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就是一种开发,而且是最根本的开发,对自然景观要着重其原始美、自然美、和谐美。对传统民居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要树立特观念,要强调本民族的文化风情,杜绝因追求现代美感而改变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程序,讲究以自然之势突出民情风俗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区域内新修的民居建筑要顺其势、沿其习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科学保护就是要保护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独特性、地方性、民族性、神秘性等特点。开发的实质就是创造便利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纯美与神奇,去品味传统文化的醇香与绵长,去体验一个民族的纯朴与豪放。如果没有这样的保护和开发观念,一味地去改造旧河山,让少数民族,把民居故宅现代化,片面把开发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就会使特有的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会得不偿失。从科技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凤凰古城建设一方面要避免建筑毁坏,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工业和农业污染。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和谐地生存和发展既要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也要有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必将得到历史的厚报。
参考文献:
[1]凤凰县人民政府.凤凰县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报告[R].
2001.2.
[2]凤凰县志编委员会.凤凰县志[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陈仲伯,杜平.湘鄂渝黔桂五省边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M].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王祥荣.生态与环境[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张炯.生态城市[J].中国环境管理,1999,5:47.
[7]王迪云.湘西凤凰旅游开发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1,(2):
24.
[8]黄芬.传统民居与现代旅游[M].湖南地图出版社,2000.
On the landscape eco logy conno tation in Fenghuang ancient city
劳动仲裁律师
C HE N Zhong-bo
(Huna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Departmen t,Changsha41000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theory,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comple x and ordinal eco-relations a-mong subsystems and variable systems in the eco-net system of Fenghuang ancient c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le ment,artificial environment ele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element,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ecolog-i cal evaluation and status in quo of Fenghuang ancient city,it gives a high summarization of regional advantage,cultural conotati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 of Fenghuang ancient city.And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integrity principle,depen-dence principle and harmony principl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tructure,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uggestion.
Key words:Fenghuang county;fa mous city for history and c ulture;landscape ecosyste m;natural environment element; artificial environment ele ment;cultural environment element
经济师报考条件210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空气能热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