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虐⼈的⼗⾸钢琴曲,哪⼀⾸“折磨”过你?
“感到窒息”
——琴渣⼩李
说起最难演奏的钢琴曲,尽管⽬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当然,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但如果从⼀开始可以了解⼀些这样的曲⼦,对理解古典⾳乐还是很有趣的⼀个过程。下⾯⼩编带您⼀起盘点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曲。
1. 拉赫玛尼诺夫 | 《第三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完成于1909年9⽉,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创作的⼀⾸⼤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该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的⽣命⼒,⽽作曲家本⼈的⼈格⼒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拉赫玛尼诺夫是⽤钢铁和黄⾦铸成的,钢铁是他的⼿臂,黄⾦是他的⼼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乐最珍贵之处。
作曲家简介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位出⽣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颇富俄国⾊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作品难点
拉赫玛尼诺夫本⼈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演时,曾把⾃⼰这⾸协奏曲戏称为“⼤象之作”,⽐喻其庞⼤与沉重。⼀位著名的⾳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次《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体⼒上的付出等于“铲⼗吨煤”,其难度可见⼀斑。澳⼤利亚的⾳乐家传记影⽚《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这⾸钢琴曲所具有的情感震撼⼒。
2. 普罗科菲耶夫 | 《第⼆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第⼆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13年,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演。创作此曲是因为其挚友的英年早逝对他造成了极其深重的打击,普⽒在⼀种神经质般的沮丧与压抑中完成了创作,写得难度如此恐怖是⼀种愤懑和抑郁的发泄。新颖的和弦和配器、具有浓重普⽒风格的乐思,也是此曲的
⼀⼤特征。
作曲家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幼学习⾳乐,后⼊圣彼得堡⾳乐学院学习。1918--1936年寄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6次获苏联国家奖⾦,1957年获列宁奖⾦(追授)。
作品难点
此曲发表并⾸演之后恶评如潮,原稿同时也被普⽒不慎遗失。⼗年之后普⽒凭借记忆与录⾳复原了此曲的乐谱,并且花费⼤量时间与精⼒再⼀次的对此曲进⾏修订,使此曲在难度和技巧上变得⼏乎达到⼈类的极限,最夸张的时候甚⾄要求奏者在⼀秒之内弹奏⼗多个⾳且要求绝对的清晰度和独⽴性,作品正式发表之后半个世纪以来⼏乎⽆⼈肯⾼攀。
3. 勃拉姆斯 | 《降B⼤调第⼆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降B⼤调第⼆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第⼆⾸,也是他⼀⽣创作的最后⼀⾸钢琴协奏曲,是勃拉
姆斯的代表作品之⼀。这⾸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有他明朗、温柔的另⼀⾯。
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利旅⾏,这⼀南欧古国的风⼟⼈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乐曲。1881年三⽉,作曲家再度访问意⼤利,这⼀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1881年7⽉完成此曲。1881年11⽉9⽇,这部协奏曲在布达佩斯歌舞会场⾳乐厅作⾸次世界公演,勃拉姆斯亲⾃担任独奏。
作曲家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他的⼤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乐领袖⼈物。⼀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起称为三B。
作品难点
如何处理医疗纠纷这部协奏曲的4个乐章,分别展现了4种不同的性格,从激越如⽕到柔情似⽔,触及到了各个⽅⾯的情感。这部协奏曲有⼤量的和弦,技术艰深,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钢琴协奏曲并列“世界三⼤最难钢琴协奏曲”。
时⾄今⽇,这部作品已列⼊有史以来最伟⼤的钢琴协奏曲之列,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甚⾄认为没有别的钢琴作品⽐它更伟⼤了。
4. 斯特拉⽂斯基 | 《彼得鲁斯卡》
都匀毛尖产地作品简介
《彼得鲁什卡》是斯特拉⽂斯基所写的⼀部芭蕾舞剧。在斯特拉⽂斯基创作出成名作《⽕鸟》以后,他的委约者贾吉列夫⾮常兴奋,决定再与斯特拉⽂斯基合作⼀部芭蕾舞剧供他的芭蕾舞团上演。该剧创作于1910年,⾸演于巴黎。1947年,作曲家⼜对原谱进⾏过修订,现⾏的的演出版本⼀般使⽤修订版。后来作曲家还将该剧⾳乐的三个⽚段改编成了钢琴曲。
作曲家简介
斯特拉⽂斯基(1882-1971),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现代派⾳乐的重要⼈物。他是现代主义⾳乐的重要代表之⼀,其创作⼤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作品难点
《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这⾸三乐章的曲⼦演奏难度极⾼,是许多炫技派⼤师展现⾃⼰超凡技能的名曲。沈⽂裕在英国演奏难度极⾼的《彼得鲁斯卡》时,当地的《当代⾳乐厅》杂志称赞他“技巧⾼超,⾳⾊变化之丰富,甚⾄超过了波⾥尼(著名钢琴⼤师)。”
穿越火线bug大全5. 麦可斐尼西 | 《English Country-Tunes》
作品简介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多年前创作出来的现代钢琴曲。这部作品挖掘了钢琴新的表现⼿法,把钢琴在不同⾳区的⾳⾊⽤⼀种很夸张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个作品重在表现的是⾳⾊,⽽不是具体的旋律、和声、对位这些传统的⾳乐元素。
素。
作曲家简介
麦可斐尼西⽣于1946年,是英国作曲家,也是⼀位钢琴家,曾在英国皇家⾳乐学院等地担任教授。
作品难点
之所以被称作最难弹奏的钢琴曲,就在于它对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以及⼿指的灵活程度和反应速度要求极⾼。琴谱上有时⼀个⼩节⾥就挤进三百个⾳符,弹奏的时候⼿指头和⼿肘都要⽤很⼤的⼒⽓,俄罗斯⼥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本⾸度演奏这⾸曲⽬。单是什么结构的字
这⾸钢琴曲可以说在整个钢琴界都能算是很让⼈望⽽却步了,不是不想弹,⽽是不敢弹,光是看着那画⾯上似乎抽象画派巨作的乐谱,就能让⼈眼花缭乱。甚⾄因为弹奏这⾸钢琴曲⽽精神崩溃的⼈⼤有⼈在,所以很多钢琴家在没有达到⼀定⽔平的时候,⼀般是不敢去碰的。
6. 李斯特 | 《唐璜的回忆》
作品简介
泉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唐璜的回忆》是⼀部取材于莫扎特歌剧《唐璜》的歌剧幻想曲。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之宏⼤,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的⽓势。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物之⼀。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与伦⽐的程度,极⼤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
弦乐的效果,他还⾸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整⾸曲⼦⽆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极⾼的,鲜少有⼈弹奏。
7. 李斯特 | 《12⾸超技操练曲之第五⾸⿁⽕》
作品简介
李斯特于15岁时完成《12⾸超级练习曲》的模版,赠予恩师车尔尼。《⿁⽕》(Feux Follets)是其中的第五⾸,此曲内容单调,具有讽刺意,需要演奏者极⾼的演奏技术。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物之⼀。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与伦⽐的程度,极⼤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李斯特的《12⾸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畏的⾼难曲⽬。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超技练习曲⿁⽕拥有⾼难的双⾳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它被拉赫玛尼诺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练习曲”。这⾸练习曲的重点在于⼩臂的灵活度,通常作为⾳乐会的⾼级曲⽬。
8. 李斯特 | 《帕格尼尼操练曲之第三⾸钟》
作品简介
《钟》是李斯特根据意⼤利⼩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调第⼆号⼩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据记
载,1831年3⽉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乐会之后,对他精湛⾼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作的华丽的⼤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写成。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物之⼀。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与伦⽐的程度,极⼤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
弦乐的效果,他还⾸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冰之下 电影
作品难点
《钟》⽤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种新的演奏⼿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帕格尼尼的⼩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印象很深刻。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超技巧,所以,《钟》这⾸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乐会上演出的曲⽬。
9. 李斯特 | 《诺玛的回忆》
作品简介
《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受贝⾥尼歌剧《诺玛》启发⽽写的⼀⾸⼤幻想曲,它技巧艰深、篇幅宏⼤、⾳⾊辉煌灿烂、情潮跌宕磅礴。这⾸完全被李斯特化的钢琴曲,旋律⾮常优美动⼈,技巧⾮常辉煌。该作品浓缩了最震撼⼈⼼的剧情,表达了李斯特最炽烈和崇⾼的赞颂之意。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物之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与伦⽐的程度,极⼤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在这⾸曲⼦⾥,除了那些疯狂的⼋度、琶⾳、⾳阶、⼤跳之外,最突出的⼀个技巧是左右⼿的配合问题。很多地⽅都由左右⼿共同完成⼀个声部的演奏,有些地⽅右⼿的⾳甚⾄挤在左⼿中演奏,对钢琴家提出了⾮常严峻的挑战。
10. 巴拉基耶夫 | 《伊斯拉美》
作品简介
《伊斯拉美》⼜名“东⽅幻想曲”和“回教风幻想曲”,它是巴拉基列夫于1869年前往⾼加索地区采风后的产物。其正主题是⾼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的⼀种舞曲,第⼆主题(仿佛是⼀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个歌剧演员演唱的⼀⾸歌曲的旋律。此曲是巴拉基列夫根据亚美尼亚和⾼加索地区的回教民俗歌曲进⾏创作的,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这⾸《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演。
作曲家简介
巴拉基耶夫(1837-1901),俄国作曲家。他的⾳乐绚丽多彩且富想像⼒,采⽤了很多民间⾳乐的主题,或许可称之为最具影响⼒的俄国民族主义的推崇者。1871年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后,他以⼀种痴迷的⼼态热衷于东正教,其后只是偶尔
最具影响⼒的俄国民族主义的推崇者。1871年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后,他以⼀种痴迷的⼼态热衷于东正教,其后只是偶尔参与⾳乐活动。
作品难点
这⾸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个挑战。| ⽂章来源于⽹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暖春战“疫”,开春巨献!万台钢琴免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