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民族美感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民族美感
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魅力,和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从作品的艺术价值来看,两者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可以产生出更多的火花,从而形成更好的音乐作品。自上世纪30、4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问世,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开始具有自己独立的特,从而变成具有中国風格的钢琴音乐作品。
一、作品简介
(一)作曲家简介
黎英海,著名作曲家。1927年出生于四川富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著有《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多声部写作基础》等论著。对我国多声部音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创作背景简介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钢琴曲《夕阳箫鼓》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后期,经过的洗礼文艺作品大受挫
折,后期作曲家们将积累已久的作品都展现到大众的视野,尤其是在钢琴改编曲方面,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钢琴改编作品,这就出现了黎英海先生的经典之作《夕阳箫鼓》,它的原曲是琵琶曲,这是一首很古老的琵琶音乐曲,意境深远,乐音悠长。但是此曲具体地创作年代及作者各类书籍都有不同解释和记载,无论怎样都不能否认《夕阳箫鼓》在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地位。
谷歌 街景
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作品分析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根据琵琶古曲《浔阳夜月》进行改编的,原琵琶曲共分为十一个部分,分别为引子、主题、变奏一到变奏八和尾声这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主要的描绘的主题。黎海英先生在改编时,将全曲的整个结构缩小,使整个乐曲看起来更加紧促精炼。这首钢琴曲随着音乐的推动,好像给听众慢慢的展现出一幅唯美的山水画画境,给人一种沁入心脾的享受。
iphone怎么设置手机铃声
这首钢琴曲运用的调式是中国五声调式,曲式结构从整体上看,运用了重复、模进、变奏等等创作手法。且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曲式结构“散—慢—中—快—散”,从引子部的散板开始,到尾声部的散板结束,首尾相互呼应。五一旅游
钢琴曲《夕阳箫鼓》展现出了一幅青山绿水相依的山水画,宁静的夜晚,渔舟唱晚的一派景象。钢琴曲《夕阳箫鼓》在进行改编时,不仅根据原琵琶古曲《浔阳夜月》保留了原有的曲调,加入了许多有中国特的元素,而且还运用了西方的创作手法,创作出这样一首有丰富元素的钢琴曲。黎海英先生这样现代的创作技法,为之后的作曲家们在改编时有了很好的实践指导。
三、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的美学特征
(一)音的模仿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根据琵琶古曲进行创作的,因此在曲子中会有许多模仿琵琶音的地方。琵琶的弹奏技法有几十种,其在音乐的表现上也是很多样的。
蟑螂改编曲中变奏七中的开始部分(第125小节),黎海英先生在这部分运用了规整密集的八分音符,速度由慢到快进行,利用钢琴弹奏时技巧对琵琶的“弹”、“挑”的弹奏技法进行模仿,表现出活跃、灵动的特点。
乐曲的变奏七的部分是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呈现的是一幅渔舟唱晚的画面。演奏密集的
八分音符同时表现出江面上浪花飞溅的意境。黎海英先生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慢—快”的音乐创作手法,呈现出江水在拍打岸边的场景。
古筝是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它也有很多弹奏技法,且演奏技巧相当华丽,音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其中“刮奏”是古筝演奏技法里最常见的技巧。在钢琴曲中,主要通过快速经过句或者琶音来模仿古筝的音。在乐曲的最开始部分,黎海英通过模仿古筝的“刮奏”与结合自由的散拍节奏,使听者仿佛看到了江边暮泛起的波纹,伴着远处传来的鼓声,置身于美好的黄昏夜,整个乐曲的序幕由此展开。
(二)意境美
《夕阳箫鼓》这首钢琴作品整体体现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在这首作品中,它并没有像西洋钢琴作品中大段落和弦的应用,而是在舒缓的旋律中,有了新的审美体验。
qq怎么查看特别关心我的人第一部分的“江楼钟鼓”,这部分的乐曲采用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散板的形式,节奏自由,从引子开始,由慢到快,由强到弱再到主音消失,用琵琶音模仿远处传来的鼓声,描绘了夜晚暮朦胧,日落西山,轻风微动,浪花拍打着岸边的景象。
第二部分“临水斜阳”是乐曲的主题部分,这一部分为全曲奠定了基调,主要由中国的五声音阶发展而来,且运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
第三部分“月上东山”是变奏的第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中板的速度,并作曲家黎海英见主题旋律进行上移,营造出音乐鲜明彩的意境。仿佛是一轮明月升起,月朦胧,江面荡漾,一幅山间优美的夜景。
第四部分“风回曲水”,这个部分在速度上,比之前要稍快一些,旋律线起伏也有变化,是主题与变奏一的扩充,仿佛我们的眼前看到了轻风吹拂江面,水流回荡起伏的动态美的景象。
第五部分“花影层叠”,这个部分加入了散板的节奏,刚开始就出现了四个颤音,加上旋律与逐渐变快的速度,好似花朵在眼前相互争映的场景。
第六部分“水深云际”,这是全曲最有对比性的一段,它是全曲的低音区的曲调,好似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一部分的旋律展示的画面使听者好似看到江面浪花随波涌起,形成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天一的唯美映象。
第七部分“渔歌唱晚”是变奏的第五部分,这一部分变为轻快的小快板的速度,营造出有活力的氛围。这一部分主要描写出了渔民丰收满载而归,悠悠自得的意境。
第八部分“字回澜拍岸”是变奏的第六部分。这部分乐曲从慢到快,从远至近,描写出了浪花飞溅,扑打岸边,渔舟回归的和谐画面。
第九部分“挠林远懒”,这个部分的乐曲在开始处,主要是模仿渔民江边摇船,船桨拍打江面的声音。变奏六、七这两个部分主要是描绘出了一幅渔民摇船和浪花拍打江面,浪涛声此起彼伏,舟回归的快乐的意境。
第十部分“欸乃归舟”是变奏的最后一部分,作为曲子的高潮,整段旋律速度由慢渐快,节奏紧凑有力。这部分的乐曲主人公的情绪达到顶峰,描绘了一幅渔民满载而归,渔舟向岸边划去的愉悦的情绪的画面意境,正如《琵琶行》中所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体现的意境,并推动了全曲的发展。
第十一部分“尾声”,这部分的音乐与主题相互呼应,节奏又回到散板的速度,呈现出一幅渔船已经停泊,江面恢复了平静,歌声也逐渐消失,一切都回归到平静的画面,令人如醉如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