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综合开发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为例
山区综合开发研究
——
—以云南省弥勒市为例
董云娟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云南蒙自661199)
山区与坝区之间发展的差距,是弥勒市发展与生俱来的一对,在城镇及坝区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对矛盾愈演愈烈,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山区一直是封闭、落后的象征,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越往后难度越大。现在亟需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众,都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硬骨头’。”弥勒市国土的85%为山区,贫困发生率虽然从2014年年末的9.88%下降至2019年的0.2%。但是,20个贫困村中1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900人中79.11%属山区众。因此,弥勒市同全州、全省、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山区是不可抛弃的重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难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寻适合弥勒市市情的山区综合开发路子。
1弥勒市山区发展现状
1.1弥勒市的基本情况
弥勒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辖12个乡镇(2019年)及东风农场管理局,4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2个村民委员会,1109个村(居)民小组。人口为56.35万人,世居汉、彝、苗、回、壮、傣6个民族。其中山区共有7个乡镇、65个村委会、520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东部山区包括江边乡、东山镇;西部山区包括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巡检司镇和五山乡。山区面积330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总人口19.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其中贫困人口35774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9.11%。
摘要:弥勒市山区是弥勒市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发展程度低,与坝区发展差距明显。但山区并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山区的潜力是巨大的,大规模山区综合开发的实施,必将使山区创造更多的财富,摆脱落后状况,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汇入时代的洪流。不断探索、积极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山区综合开发路子,争取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山区综合开发中来。基于对弥勒市7个山区乡镇的调研数据,分析弥勒市山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发现山区综合开发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投入到山区综合开发中来。
关键词:山区综合开发;弥勒市;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902(2021)02-0076-07
Abstract:The mountainous area of Mile City is a shortcoming and weakn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le City.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low,and there is a clear ga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m area.However,mountainous areas are not burdens,but wealth.The potential of mountainous areas is huge.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 will surely enable mountainous areas to create more wealth,get rid of backwardness,embark on a new development path,and fit into the times.W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actively look for way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that ar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nd striv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ata of7mountainous towns in Mile Cit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and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all parties need to be fully mobilized to invest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
Keyword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Mile City;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董云娟(1981-),女,在职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76--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市,东邻文山州邱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市、蒙自市、开远市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40′之间,总面积
4004平方千米。北距昆明市132千米,南距州府蒙自市126千米,昆河公路、平锁高速(弥勒段24.5千米)、石锁高速(弥勒段81.5千米)、锁蒙高速(弥勒段13.5千米)、泸弥高速(弥勒段27.18千米)、云桂铁路纵贯腹地,滇越铁路沿西跨境78千米,是“两广”进昆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石蒙高速(石锁高速、锁蒙高速)公路途经西一镇、西三镇、弥阳镇(2019年)、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二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6个乡镇目前不通高速,其交通主要靠二级公路和连乡公路。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东山镇金顶山2315米,最低在江边乡河谷870米。年均降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18.8℃,年均日照2131.4小时,水资源总量7.9亿立方米,境内煤炭储藏量达19亿多吨。无霜期317天,年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粮食、烤烟、葡萄、甘蔗、柑橘、枇杷、蔬菜等农作物。七个山区乡镇由于分布东西两山,具有凉、温、热的气候类型,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1600~2000米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16℃,属北
亚热带气候;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东山镇等少数地区,年平均气温12.5~14℃,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七个山区乡镇目前除了种植经济作物烤烟外,少部分种植柑橘等农作物,大部分农民主要种植粮食,其中以玉米为主。只有坝区乡镇(包括东风农场管理局)种植粮食的同时兼种烤烟、葡萄、甘蔗、枇杷、柑橘、蔬菜等农作物。
近年来弥勒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98.37亿元,增长7.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143元、14803元,分别增长8.3%、11%,其综合水平亦是红河州“排头兵”。同时,弥勒市相继荣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云南县域经济十强县”等桂冠。弥勒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围绕投资拉动、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提升,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从2018年起实施五年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阶段,通过四个特小镇拉动投资和旅游业发展。
1.2弥勒市山区发展现状
历届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山区发展,始终把山区综合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全市山区得到了较好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扶贫开发、美丽家园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了对山区综合开发的力度,全市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安排实施市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69个共495.22公里,
投资规模22282.65万元,覆盖全市12个乡镇(2019年)及东风农场管理局。所有项目已于2017年底全部完工,2017年全市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100%,村小组硬化率100%。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七个山区乡镇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7418件,完成投资4.48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3万亩,新增蓄水18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5平方公里,解决6.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实现了电力通信网络全覆盖,农网改造率、自然村供电保障率和通信覆盖率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99%,行政村宽带覆盖率72%。在七个山区乡镇实施生态项目及中低改项目共3个,总投资155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30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治理小流域面积5000亩;建设生态林、经济林面积5500亩;修建林间道路9000米、景区柏油路面5920米。
(2)农业产业持续稳固发展。在传统农业产业稳步增长的同时,特农业种植初显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尽管区位、交通、农田、水利等方面条件不能与坝区乡镇相比。但近年来,山区乡镇依托其特有的气候、海拔、耕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展了诸如巡检司镇万亩石榴、五山乡柑橘基地、西二镇万亩柑橘基地、西一镇特畜禽养殖、西三镇乡村旅游、东山镇10万亩核桃和规模养猪场、江边乡万亩芒果基地等一批可圈可点的规模产业。2017年,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6.99%,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3.71元,同比增长14.94%。
(3)美丽家园建设的带动作用突出。自启动美丽家园建设行动以来,七个山区乡镇把美丽家园建设作为党的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具体抓手,以做特民居和做美丽村庄为重点,以“人口
、产业、公共资源”三个聚集为核心,注重规划布局、突出示范引领;注重宣传发动、突出众主体;注重集中资源、突出统筹推进;注重民生改善、突出惠民实效;注重持续发展、突出产村融合。美丽家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山区乡镇共实施做特民居1万余户,做美丽村庄16个,补助农户资金5631.8万元,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2019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0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补短板项目90个,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贴息贷款3397.6万元,
116户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实现有产业发展条
77--
件的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4)山区乡村旅游初现成效。按照《弥勒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以西部民族文化片区为轴线,覆盖西三、西一、西二、五山、巡检司5个乡镇、26个村寨,打造出了可邑4A级旅游特小镇、红万祭火民俗村、高甸爱佐爱莎民俗村以及连乡公路沿途山野森林风光、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及农家乐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弥勒旅游中乡村文化体验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专业学费
(5)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制定并实施《弥勒市进一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意
见》及《弥勒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弥勒市关于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弥勒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3个配套方案,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环境。针对山区教育方面,弥勒市制定并实施了《弥勒市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实施“校安工程”“薄改”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区学校校舍设施和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截至2019年,全市山区中小学、教学点共101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2.3%;在校生18145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数的28.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99.5%以上;教职工1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266人),生师比为14.2:1。幼儿园22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25.3%;在园幼儿5239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数的27.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医疗卫生方面,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已建成村级卫生室65个,农村新农合参合人数189690人,参合率达
99%以上。文化体育事业方面,以建设“两馆一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山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山区乡镇文化站基本建立,建成农家书屋66个、“七彩云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9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8128户、“户户通”工程完
成13006户。劳动就业方面,针对山区乡镇发展需求开设技能培训,采取送培训上门,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促农增收致富;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确保创业质量。近几年来,共在山区乡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18期,培训4200人,实现劳务输出22032人,劳务创收3.98亿元,发放贷款3685万元,扶持567人成功创业。
3弥勒市山区发展滞后的原因
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坚持问题导向,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破解山区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弥勒市山区综合开发进程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人才流失是弥勒市山区发展缓慢的根源
干部众普遍认为,山区贫穷落后是因为地域偏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然而深入了解后发现,无论是地域还是基础设施,都不是导致山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根源和症结还在于文化的贫穷和人才缺失。一是受教育资源不均衡影响,山区儿童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流失率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状况,大部分孩子受教育程度止步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2017年弥勒市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34%,其山区小学占全市的41.38%,小学班级、小学毕业生人数分别占全市的31.04%、30.20%;山区初中学校占全市的25%,初中班级、初中毕业生人数分别占全市的26.72%、22.51%。截至2019年3月1日,
弥勒市七个山区乡镇依然没有高中学校和技工学校,每年山区乡镇大学生录取率不足10%。众所周知,在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中之前的教育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而创业就业、创新能力培养则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就是说,山区大部分孩子基本局限于基础知识教育。同时,极少数走出山区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会选择“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二是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部分山区陷入了“空村”状态,农业种植主要靠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承担。而打工所得的收入,也很少有人愿意将其追加到农村传统的生产模式中,90%以上的农民把外出务工的收入用于改善住房和基本生活。由于上述因素影响,造成了山区的贫困锁定和思维固化,致使山区陷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难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模式难以改变的死胡同中。因此,智穷才是致穷的根源。
3.2思想不解放,对信息化利用不充分是制约山区生产方式跳出传统模式的重要因素
客观地看,弥勒市地处中国西南内地,对信息的接受和掌握都不如中原和沿海地带,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甚至爆炸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众,都受传统思想观念禁锢,对信息化的发展无所适从,既不能驾驭信息化的发展,也不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来助推发展,领导干部和众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与信息化时代匹配度低。尤其是山区众,由于受地缘条件的
78--
房产信息查询制约,难以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即便有新兴的信息蔓延到山区,他们表现出的往往是拒绝和观望,极
少有人愿意大胆接受和尝试,这样一来,山区农业基本以生产导向为主,信息导向和市场导向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山区生产方式跳出传统模式。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当前社会已由“IT”(互联网)时代迈进“DT”(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特别是日臻成熟的大数据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互联网已经从一个工具逐渐变为一种经济体。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经济就是实证,仅2019年“双十一”,全网总销售额就高达4101亿元,同比增长30.1%,但与此同时,笔者却遗憾地发现弥勒市7个山区乡镇只有中国邮政和零星的快递公司。另外,虽然弥勒市30%的山区村寨也建立了农村淘宝点,但大多数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信息通畅功能。弥勒市
7个山区乡镇与当今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严重脱节,山区人民利用信息化的生产方式还很落后。
3.3政策“孤岛”效应是山区难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尽管各级都在不断加大山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开发力度,但弥勒市的山区却始终处于政策的边缘。一是从州级层面来说,实行的是差异化政策,即南部县以精准扶贫为主,北部县市以百万亩高原特农业为主,弥勒市的山区属于北部县市的山区贫困地区,既不能纳入高原特农业的范围,又不能同等享受南部县的扶贫政策。二是从市级层面来说,根据省、州的安排,全力加快高原特农业发展,希望通过高原特农业核心区建设,释放出巨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因此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了高原特农业发展上。三是近年来市级的投资重点是特小镇建设,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完
成投资35亿元,虽然弥勒市四个特小镇之一的可邑小镇隶属山区乡镇西三镇,但其余三个特小镇都在弥阳镇(2019年),对其它山区乡镇的投资拉动和辐射作用并不明显。这样一来,势必削弱了对山区的投入,多重因素叠加,山区处于“失宠”局面,成了发展中的政策“孤岛”。
3.4缺乏山区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是山区产业长期小、弱、散的根本原因
弥勒市的城市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得益于严格把关和指导性强的城市规划,同理,山区产业长期处于小、弱、散状态与全市山区缺乏一项统一的系统统筹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密切相关的。尽管早在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一届一次全会报告中就提出了在东西两山发展规模林果业、中草药、畜牧业等导向,但并没有完善具体的产业规划,也没有配套的发展资金。导致山区产业发展长期处于各吹各打、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尽管发展了一批规模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但与坝区乡镇、高原特农业核心区、特小镇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3.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工商资本进军山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工商资本在寻求资金出路时,选择了潜力较大和相对安全的农业领域。在弥勒市也是如此,涌现出了大批以工业、商业资本积累进入农业的企业。然而,由于山区水、电、路、信息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其具备廉价的土地流转成本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其吸引力仍然比不过基础较好、流通成本和信息成本较低的坝区乡镇。因此,大多工商资本选择放弃廉价土地流转成本和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诱惑,选择进驻坝区乡镇和公路沿线乡镇。
3.6土地流转经营缓慢导致山区农业生产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组织化
由于工商资本难以进入山区,而大部分通过外出务工、读书等方式走出山区的人又很少愿意回乡创业,导致山区宽广低廉的土地长期以传统生产模式经营。在传统经营模式越来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又不能实现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导致山区农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和组织化,其产品长期散、小、弱,组织化程度低,难以直接进入市场。
4加快弥勒市山区综合开发的对策
4.1充分发扬山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调动山区人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加快山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作用发挥有余、众作用发挥不足现象,“干部干,众看”“干部着急,众不急”。一些贫困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说到底还得靠自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要深信自己才是最好的救世主。
(1)充分调动山区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山区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山区和山区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山区和山区众自我发展能力。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2)充分发挥山区众的聪明和智慧。在长期与山区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甚至在某些领域积累了很多智慧。例如,笔者在走访弥勒市五山乡觅利西扯邑村时,发现其村寨离集市较远,缺水严重。但村里一户人家做豆腐的水平远高于城市,口感堪称一流。笔者的另外一挂联户,户主只有小学文
79--
化水平,但经过自己的钻研成为五山乡拖拉机修理名匠。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技艺结合市场需求,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脱贫致富。因此,调动山区人民发展好经济不仅可以达到造血的功能,还可以起到先进带动的标杆作用。
(3)充分发扬山区艰苦奋斗的精神。山区在区位不占优势,在水、田、路等生产要素落后的条件下,仍然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发展出了西二万亩柑橘园、桃花谷,五山“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巡检司石榴园、柑橘园,江边万亩芒果种植基地,东山万亩核桃、松林、养猪场等规模产业,少则上千亩,多则上万亩,有的甚至在整个红河州都让人叹为观止,在推广模式和合作方式上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山区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凭借山区众渴求发展的迫切愿景,二是凭借山区干部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因此,在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中,必须将山区精神作为根本的支柱,继续大力发扬自强不息的山区精神,巩固山区干和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才能推动山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2扶贫先扶智,以文化脱贫带动山区整体脱贫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山区综合开发,关键在人、核心在人、突破口也在人,必须持续推进山区干部众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文化素质和科技技能提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山区贫困现状。
(1)推进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山区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国民教育仍然是提升山区众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和主流方式。要加大山区学校校舍改造建设力度,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山区学前教育,推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配置向山区倾斜,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山坝共享,不断提升山区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从抓国民教育促进山区众文化素质的提升,结合山区学生大多初中毕业就不再继续接受教育的实际,尝试探索在国民教育中植入职业教育的模式,使山区学生尽量在辍学后有一技之长,增强其生存就业能力。
(2)推动城乡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变山区陈旧的文化氛围。山区众有着纯朴的情怀和善良的心态,但他们内心也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那些陈旧理念或者说,严重束缚着他们向现代经济形式和生产模式转变。譬如西三镇可邑村的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其生产经营模式已实现了从一产到三产的跨越,但村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仍然停留在一产的传统观念中,他们既没有将景区作为生产要素去自觉爱护和保护,也没有去主动尝试新兴经营模式,这样的例子在山区比比
天谕什么职业厉害
皆是。因此,必须树立滴水穿石般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山区众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转变。加快推进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工程、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繁荣城乡文化和体育事业,实现城乡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尤其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推进山区文化氛围转变。从改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卫生等方面入手,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家庭卫生,做好生态保护。将山区众从根深蒂固的“有粮心不慌”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改变积习观念,营造与现代经济形式和经营模式相匹配的文化氛围,使接受新兴经济形式和经营模式成为山区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鼓励山区毕业生回乡建设、创业,积极营造回乡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山区毕业生比起外来人才更熟知山区情况,对山区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山区毕业生才是山区发展的新生血液。为此,政府要制定长效的人才培育机制,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初等教育起就要把“建设家乡当成己任”的思想观念植入山区孩子的心灵,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情感和政策留住内生人才,给毕业生回乡建设、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帮扶,彻底改变“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的困境。
(4)不断提升山区众科技文化素质。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道路,加大山区农科、农技和专业种养殖技术、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对山区发展的贡献力。
夏至是几月几日
十五元宵节祝福语
4.3实施山坝差异化发展政策,破除山区发展中的政策“孤岛”效应
基于山区乡镇既不能同等享受红河州南部县扶贫政策,又不能搭上高原特农业“快车”的实际,从贫困性质的转变和政策调适的相洽性出发,加快制定山坝差异化发展政策和扶持政策。
(1)全力争取山区乡镇同等享受红河州南部县扶贫政策。弥勒市的山区无论是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还是社会形态并不比州内南部县好,因此要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仅靠弥勒市市级层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市委、市政府尤其是扶贫部门要积极向州级层面汇报,全力争取山区乡镇同等享受红河州南部县扶贫政策。只有纳入全州扶贫范畴,弥勒市的山区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支撑,才能持续不断地加快发展。
(2)进一步加大城乡、山坝统筹发展力度。近年来,弥勒市的市政建设和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之相比,山区亟待发展的现状与
8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