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 “三表”安排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 “三表”安排
一、选课走班: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课改遵循选择性教育理念,让选课走班成为必然。从学校实践来看,选课走班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选课走班的课表编排,这是过程实施的保障;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目的实现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上海、浙江等地高考改革实验的推进,走班制教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说,现有的走班形式尚无法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亦不能充分地满足高考改革的需要。
高中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1、学生选择的迷茫
新高考实行3+63”的选考模式,这意味着,将有20种不同的组合供学生选择。并且,不同的选科组合直接关系到未来大学专业专业,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面对如此众多选择,学生该如何选择呢?这无疑是近千万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学生和家长们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序号
组合
序号
组合
1
物理+化学+生物
11
化学+生物+历史
2
物理+化学+历史
12
化学+生物+政治
3
物理+化学+政治
13
化学+生物+地理
4
物理+化学+地理
14
化学+历史+政治
5
物理+生物+历史
15
化学+历史+地理
6
物理+生物+政治
16
化学+政治+地理
7
物理+生物+地理
17
生物+历史+政治
8
物理+历史+政治
18
生物+历史+地理
9
物理+历史+地理
19
生物+政治+地理
10
物理+政治+地理
20
历史+政治+地理
图表1
2、按照分数来选科的参考性
学生在理化生政史地这6门学科中,到底选择哪3门学科,怎么来确定呢?从理论上来看,“63”学生选什么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理想决定。但是从国内的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中学阶段缺乏专业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家长都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对职业内容基本一无所知,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鉴于以往高考填报志愿的的经验,学生选什么,大部分还是通过考试分数确定的。多数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建议是选择自己学的好、考的分数高的学科,或者是相对好得分的科目,比如文科的整体难度会小于理科,以往纯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要比纯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组合更吃亏,那可能就会较少人选择。或者有些学校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比如某个学校是以化学见长,有化学特级教师等,那学校会鼓励更多的学生选化学。因此仅仅从分数去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学得更好的科目,会选择对手比较弱的科目,会选择优秀老师教的科目。
3、选科的四个基本原则
经过综合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经验,在面对选科时,应当遵循以下四项实施原则:
择己所长: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潜能,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和领域,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择己所爱: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是自己兴趣爱好,只有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优化组合目的。
择己所适: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和性格偏好,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领域,才有利于未来长远的发展。
择势所需:在选择考试科目时,还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变化的,也结合外部环境和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才会有长久的发展保障。
4、大数据指导下的走班选科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的三年学习时间,由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会受到人际交往、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并不是稳定持久的参考因素。并且综合多个职业领域的调查表明,真正对未来职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在该学科上是否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学生真正有能力学好的学科,才会有更浓的学习兴趣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一次考试中,两个学生的分数相同,但是通过能力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这两个学生在学科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图表2
国内目前现有的一些走班选科和职业规划方案,大多数仅从非智力因素,如学生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简单评测,仅仅通过单次测评,就得出学生的人格特质和职业偏好,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就是学业成绩、学科能力等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选科的时候,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学科能力情况,提供不同的选科建议。
二、组班排课应对方案:
1、在63 的情况下,学校怎么排班?
目前的走班制分为四种,不同学校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一种:
1)不走班,即学校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将这几个选科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这种方案的学校非常少,一般是学校师资困难、场地有限、资源不足下的选择。
2)小走班,即部分学生或者科目走班,讲三门或者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者学生走班教学。这种方案的学校比较多,是主流的选择。
3)大走班,即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必考的科目可以保持原有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4)全走班,即语文、数学、英语和“6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这种方案的学校不多,一般是学校师资充足,场地较多,资源丰富下的选择。
具体的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实施适合自己的特走班制。
2、新高考方案--学校课程设计
身份证借款
类型
统一课程
63课程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搞笑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校本
信息
劳技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体育
艺术
拓展
物理A
物理B
化学A
化学B
生物A
生物B
地理A
地理B
政治A
政治B
历史A
历史B
高一
5
6
6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高二
5
6
6
1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高三
8
8
8
4
3
3
4
4
4
4
4
4
图表3
3、新高考方案--选科方案设计
1)全开放模式:20种组合由学生任意选择;
2)定一选二模式:固定一科(如:固定地理或生物)学生有限选择;
3)定二选一模式:固定二科(如:固定生物和地理)学生有限选择;
4)固定组合模式: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政治;化学+地理+历史;化学+生物+历史;物理+化学+政治。
4、新高考方案组班策略原则:
策略:能不走就不走,能少走就少走,非走不可就集中走;
原则:相同组合的学生编入组合班,满班就固化不走;少数组合的学生编入混合班,加强管理集中走。
统一课程编排行政班,63水垢如何快速去除课程编排组合班、混合班。
三、关于学生、教师课表的编排:
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课程表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依据,还会对学校其他的工作安排产生一定的影响。实施选课走班之后,影响课程表编排的因素增多,难度加大,要想科学合理,不仅需要教务人员的智慧,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师生的理解,可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建立基于信息网络的排课和选课系统,合理地编排学生、教师课程表。
实施选课走班之后,编排课程表的影响因素增多,增加了学生和教室(见图表5)。传统课表中的教室、教师、课程、课时、时间安排相对固定,编排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它们的变化及关系。但现在所有因素相互制约,再加上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差异,编排课程表的复杂性不尽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可能无法充分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如选课程、选时间、选层级、选教师,只能做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
选课走班后影响课程表编排的因素及其关系
图表4
课表编排还要考虑每周总课时限定、选修课数量、同一学期并开科目数规定、学生选学考后的重新选课、编班等因素。为此,我们探索出了模块排课法,即以五大个模块进行排课:(附:学校一周的课程表展示)
1)必考科目“语数外”组合;
2)选考“63”组合(因人而异。为解决排课困难,中间加一节机动课);
3)学考科目+体育/艺术组合;
4)学科拓展选修课;
5)兴趣特长、职业技能选修课。
  学校一周课程表展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2020国庆放假安排几天星期四
星期五
1
语数英
选考科目或学考科目
语数英
选考科目或学考科目
语数英
2
3
4
学考科目或体/
学考科目或体/
选考科目或学考科目
5
学科拓展
学考科目或体/
6
7
8
职业技能
兴趣特长
图表5
四、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选课走班能够让学生拥有课程选择权,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科志向,促进学习发展,为学生发展奠定学科学业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基于学校求是创新文化特征的“求是课堂”,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根据《课程改革建设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途径为:开展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师生共同构建开放的新型课堂,尤其注重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自主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相结合,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制定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措施和规定,如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实施“校本作业”措施,要求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适量布置家庭作业,落实作业要求。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建立智能教学平台与工具,特别是利用平台进行示范课程的创新研发等个性化教育方式。
五、关于教室的使用安排:新高考背景下学科功能教室的创建与运行
新高考背景下,既要增加普通教室数量,更新相关设施设备,也要重建学科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教师是专用学科功能教室的负责人。因此,学校在推进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以及优化教室功能的过程中,首要要求就是学科教师的全程参与。学校应注重对教师在学科教室教学使用方面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指导主要聚焦三点:一是促进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学科教学思想的形成,二是推动基于学科教室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三是依托学科教室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管理。
1、普通教室的华丽变身:打造专用学科功能教室
学科功能教室的打造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体现某一学科的丰富内涵并配置学科专用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及资源,按照学科分类和课程主题对教室和实验室进行低成本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专门性学科功能教室。
2、校园资源的深度挖掘:建设校园功能教室
通过对校园进行功能化的设计和安排,学科教室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形成了“校园功能教室”。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走廊、校园绿化带等都是校园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这样的学科教学综合体中,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东莞旅游社3、地缘优势的巧妙利用:拓展校外功能教室
校园内的资源毕竟有限,要想给孩子们更大更宽广的学习空间,校外资源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学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课堂拓展到学校之外,使得校外空间成为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重要延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