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讨
摘要:数字时代职业岗位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课程。通过研究职业岗位胜任力在计算机方面的基本能力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软硬件应用能力的可行途径和实施建议。
人世间人物结局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信息素养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缘起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本目的[1]。长期以来,作为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唯一开设的计算机类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推进,各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变革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需求。
1.1数字化时代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学课堂。教师的课堂角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成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者,课堂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才能避免无效课堂中出现的学生逃课、睡觉、看手机等现象。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成了传递知识的重要途径,百度、知乎等搜索引擎和问答社区成了答疑解惑的首选方式,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成了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信息化实施的基础,是数字化时代课程改革的基础。
自动档车正确起步方法1.2工作岗位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猪脚姜的做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责任。现如今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能力要求差异较大。当前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胜任力需求,主要有以下问题。①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结构、体例、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体现专业岗位的差异性。②教学内容偏重软件操作性训练,大部分高校强调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实验内容以流行的应用软件为主,忽略了计算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很大话西游的主题曲
快上手陌生的专用软件。③授课局限于计算机学科内知识,与人文、管理、艺术等学科的融合不够,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在计算机公共机房采用大班授课,微机、外设、网络设备等硬件接触较少,硬件维护能力有待提高。
2数字化时代职业岗位胜任力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独生子女证办理胜任力是深层次的素质或能力,岗位胜任力是满足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或能力。“胜任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2]。数字化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生能顺利的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不应该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应用软件操作培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用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职业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目标,分析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数字化时代职业岗位胜任力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使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习能力是职业岗位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只有具备一定的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3]。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极大的促进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来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的解决工作岗位的疑难问题,更好的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江歌事件全过程
2.2运用计算思维分析的能力
JeannetteM.Wing在《ComputationalThinking》一文中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思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再利用,与应用软件的具体操作不同,计算思维是一种普适性的、信息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掌握了计算思维分析能力,就能更好的应对岗位工作信息化要求,与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