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居城市评价实证研究_张吉献
河南宜居城市评价实证研究
张吉献(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构建河南省城市宜居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宜居城市的评价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城市宜居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宜居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河南;宜居城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livable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Ji-xian(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455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people-oriented,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urban livability of Henan province was buil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livable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data.,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made。
Key words:Henan Province;livable citiy;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ing Analysis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首次提出宜居城市这个极具创新性的城市职能发展目
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宜居城市研究成为学界关注
的热点[1]。国内对于宜居城市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居住环境评
价的研究。吴良镛是最早进行人居环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
者,《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成为人居环境研究的代表著作[2,3]。
1有关宜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对于宜居城市,许多学者分别从地理学、城市学、规划学、景
观学、社会学等角度给出了定义[4~8],综合各家观点,宜居城市是
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满足居民
物质和精神需求,适合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整体情况,城市宜居性则表达一
个城市或城市内部的宜居程度以及具备宜居条件的能力[5]。
2宜居城市的标准
对于宜居城市的标准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1961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safe-
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
menity)”[5]。国内对宜居城市的标准也有多种看法[1,9~11]。
3宜居城市评价
3.1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研究指标
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把多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相互独立,而且
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85%以上)信息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
方法。其优点是它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到的指标之
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综合指标
(主成分)之间彼此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使得分析评价结果
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12,13]。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无纲量化标准处理,的方法[14]。
对于正向指标(越大越好),计算公式为:评价分值=[(X
min)/(max-min)]×100;对于逆向指标(越小越好),计算公
式为:评价分值=[(max-X
)/(max-min)]×100。
其中,X
i为正向指标所具有的数据(i=1,2,3,?,n);X
逆向指标所具有的数据(j=1,2,3,?,n);max为指标系列中的最大值;min为指标系列中的最小值。
表1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经济水平
人均GDP(X
全球通经典套餐)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
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
富丽堂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
年末登记失业率(X
城市环境状况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
人均绿地面积(X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X
1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
11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X
12
城市居住状况
人均住房面积(X
13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X
14
长江七号观后感
城市居住状况业总产值(X
15
城市保障状况
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X
16
每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X
17
每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X
18
抚恤和社会救济总额(X
19
城市保障状况社会保障补助支出(X
20
生活便捷程度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
21
唇膏哪个牌子好万人拥有公交车辆(X
22
用水普及率(X
23
燃气普及率(X
24
每万人互联网接入户数(X
25
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藏量(X
26
服务业营业总收入(X
27
生活便捷程度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比例(X
28
3.2评价指标的构建
2006-09-18顾文选提出了宜居城市的6条标准,即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
、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子项和指标。本文依据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易获得原则、稳定性和动态性原则选取一些评价指标,对河南省各城市的宜居程度进行评价。
3.3评价过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8·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09No.4
文章编号:1003-7853(2009)04-0008-02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依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河南省17地级市的有关统计资料[15,16]。运用spss13.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的影响,然后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2)。
表2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第1主成分13.45648.05848.058
第2主成分3.66213.07761.135
第3主成分2.4028.57969.714
第4主成分2.0847.44277.156
第5主成分1.5555.55482.710
第6主成分1.3084.67187.382
第7主成分1.0633.79591.177由表2,选取特征向量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前7个作为主成分,反映了指标的91%以上的信息。
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最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在人均GDP(0.93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0.91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934)、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926)、每万人基本养老保险人数(0.915)、每万人互联网接入户数(0.938)、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藏量(0.921)、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比例(0.911)等指标上载荷较大,反映出了河南省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保障状况和生活便捷程度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主要因子。
第2主成分是次要的影响因子。其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0.895)、城乡居民存款余额(0.607)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说明社会救助和居民富裕程度为河南城市宜居性的次要影响因子。
第3主成分是再次的影响因子。其主要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7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74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0.536)等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说明居民的生活环境状况好居住条件对城市的宜居性有较大的影响。
第4~7主成分的载荷主要在用水普及率(0.797)、燃气普及率(0.60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0.559)、人均绿地面积(0.51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0.506)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说明居民生活环境和便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宜居性。
以各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为权重,可计算主成分综合分(评价)值。各城市宜居性的综合得分(负值仅代表城市宜居的相对强弱(见表3)。
表3河南主要城市宜居性分值及排名
城市得分排名城市得分排名城市得分排名郑州市6.701许昌市-0.067信阳市-1.0413
洛阳市1.582平顶山市-0.108开封市-1.2014
新乡市0.663鹤壁市-0.329商丘市-1.6515
安阳市0.564濮阳市-0.4610驻马店市-1.7516
焦作市0.555南阳市-0.7611周口市-1.8317
三门峡市0.046漯河市-0.9112
3.4宜居城市的聚类分析
为了使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更为明晰,采取分层聚类的方法对河南区域城镇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17],得到样本聚类图(本文未列出)。
4河南城市宜居定性评价
从河南城市宜居性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河南省城市的宜居程度主要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仅有郑州;第二层
次为平顶山、洛阳、焦作、三门峡、安阳、新乡、鹤壁、濮阳、漯河、许昌;第三层次有南阳、商丘、信阳、开封、周口、驻马店。
郑州的经济水平、生活便捷程度、社会保障状况等在全省遥遥领先,是河南最宜居的城市,但是在人均道路面积、环境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确处于全省中游水平。这就要求其在今后的建设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的改善。
第二宜居层次诸市是河南也是传统的、经济基础较好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甚至在一些生活环境指标上居于全省前列。其中,可进一步分为经济水平相对高、环境指标相对低的较宜居城市(包括平顶山、洛阳、焦作、三门峡)和环境指标相对高、经济水平指标相对低的较宜居城市(包括安阳、新乡、鹤壁、濮阳、漯河、许昌,其中漯河市在环境卫生指标上居于全省前茅)。这些城市在今后的建设中,经济发展依然是主要任务,但环境建设不能放松,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怪圈。
第三宜居层次诸市宜居程度相对较低,主要是距离省会较远,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由于影响河南城市宜居性的第一主成分为城市经济实力。因此,这些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并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以此来改善环境,提高宜居程度。
参考文献:
威海旅游景点[1]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4):33.[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3]李业锦.张文忠.宜居
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5):101~103.
[4]柴清玉.建设“宜居城市”关键在政府[J].人大建设,2006,(9):38~39.
[5]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7,(3):30~34.
[6]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2):76~80.
[7]叶立梅.和谐社会事业中的宜居城市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2007,(1):18~20.
[8]高峰.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6:20~23.
[9]张文忠,尹卫红,张景秋,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张文忠.宜居北京评价的实证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7,(1):25~30.
[11]“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EB/OL].宜居城市科研咨询网,http://yjcs.city188.net/dtxx=list.asp?sortoneid=1(2009-04-06)
[1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3]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342~357.
[14]周志田.中国适宜人居城市研究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29.
[15]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6]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7]方音,姚丽丽.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4):25~30.
童装怎么拿货作者简介:张吉献(1963~),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安阳师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硕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研究。
(2009-04-16收稿X编辑)
张吉献河南宜居城市评价实证研究·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