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都区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魏都区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魏都区概况
魏都区是许昌市唯一的市辖行政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7年许昌解放后设立许昌市,1986年实行市带县(市、区)体制,原许昌地区改市在雨中漫步,原许昌市更名为魏都区。全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3.9平方公里,总人口50,11个街道办事处和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区管委会,81个社区居委会。今年前三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4亿元江南春翻译,占年度目标任务3亿元的88%
二、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城市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2001年以来,我区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扎实开展了以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宜游城市为目标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以我区为主城区的许昌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全国十佳宜游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最佳特魅力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07年全国宜居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居第4,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省辖市组测评中排名第9位。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区积极发挥主城区在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基础,以建立管理体系、完善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打造宜居城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按照“贴近民生、拓展框架、完善设施、提升品位”的要求,切实加强道路、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搞好生态绿化,形成了路路相连通、处处见绿地、到处是游园的城市布局,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另一方面以管理为平台,动员区、办事处、社区和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统一部署、上下联动、有效衔接、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格局。从2001年至今,我区在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中主要坚持了“六大机制”:
一是创建工作机制。许昌市委、市政府于20013月提出了“创三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在成功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和国家园林城创建目标后,市委、市政府于20065月又提出了“四城同创”的奋斗目标(国家卫生城、国家文明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环保模范城)。按照全市部署,我们把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立足主战场,打好主动仗,持之以恒地抓好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面覆盖。
二是民意调查机制。我们坚持把众作为城市管理和创建成效的评判者,把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每两个月由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组织专人,在每个办事处和园区选取2个社区,就与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开展问卷测评。测评时每个社区发放问卷30,每次共发放测评问卷近千份,在此基础上对民意测评结果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双月考评排名的重要依据。
三是新闻发布会机制。为及时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创建工作、参与创建工作,我们从2001年开始,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对全区各参创单位和办事处、社区的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名、通报、点评,对下一阶段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截止目前,我区共召开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55,每次新闻发布会的情况都通过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
四是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区级综合督导、部门专业督导、办事处内部督导的三级督导体系,将各主创单位、区直参创单位、参创社区之间的任务、职责捆绑在一起,分层分级考评,
确保创建责任全面落实。同时,我们把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求双月联评排名末位的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作表态发言。对当年累计两次排名末位的创建单位予以黄牌警告,累计三次的对该单位主管副职予以免职,累计四次的对该单位党政正职予以免职。对年度总评末位的创建单位,取消当年单位及党政正职、主管副职的评先评优资格。
五是精细化管理机制。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作成效。在道路绿化管理方面,要求行道树树木无缺株、无枯枝和树挂,树上无乱钉、乱扯、乱挂现象保时捷收购大众,每月冲刷一次树叶,桌面没有回收站做到无明显尘土。在道路保洁方面,要求快慢车道每1000平方米果皮、纸屑、塑膜每项不得多于2022年新年祝福语图片4,烟蒂、痰迹不得多于4;人行道每1000平方米果皮、纸屑、塑膜每项不得多于6,烟蒂、痰迹不得多于6处。在清扫保洁方面,坚持定人定岗、落实任务到人,每天对道路“两次清扫、两次收集垃圾、全天候保洁”,确保各区域、各时段无缝隙覆盖。在专项整治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除“四害”、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五小”门店、庭院卫生等专项整治,环境卫生综治水平不断提升。
六是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明查暗访、限时办结、“日督查、周例会、月点评”、媒体公示和责任追究等监管机制。二是强化管理覆盖。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工作进展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完善了“五个一”(建立一个阵地,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一支队伍,形成一个网络,落实一套责任)的管理模式和“五定”(定岗、定人、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五包”(包硬化、包绿化、包卫生、包治安、包秩序)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持续性、规范性。三是实行区域分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人人参与创建,优化城市环境”为主题的创建活动,明确全体县级干部、区直单位、办事处班子成员、二级机构的分包范围,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擦洗护栏、规范车辆摆放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此外,从今年61日起,市区引入了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模式。数字化城管系统是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集成城市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完整、闭合、互通互连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精确、高效、协同管理。许昌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共分3一加7 pro,目前建成运行的一期工程覆盖市主城区65.3平方公里,共划分“单元网格”1436个、“工作网格”76,部件数据六大类80小类17万个,主干道182条、非主干道(含村道)1578条。在此范围内,无论是道路卫
生保洁,还是窨井盖丢失,甚至工地扬尘、非法小广告、沿街晾挂、黑车载客等,都可进行“数字化”管理。150名信息采集员深入各区域采集城管信息,并第一时间反馈到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市数字化城管中心按照责任区域迅速将城管案件逐级派遣落实。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市政府设置一级平台、区政府设置二级平台、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设置三级平台,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逐级反馈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高效。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城市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对城市管理的内涵理解片面,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当前城市规模加速扩张,愈来愈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而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建设、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民政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交叉,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致使部分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久拖不治,或久治不愈。同时,
一些相关职能部门还存在“城市管理是城管部门的事,管理好坏与自己无关”的思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目前市区居民爱护城市、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还不是强,虽然经过了前期创卫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部分居民的卫生意识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乱丢、乱吐、乱放、乱倒的现象还仍然存在,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而另一方面,当城市管理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市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下降,公共意识往往被抛在一边。
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强化“三项职能”,实现思维的“三个转变”。一是要强化调控职能,立足打基础、管长远,由侧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转为更加重视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城市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变。二是要强化服务职能,一切从维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真正向服务众的转变。三是要强化监督职能,健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推进城市管
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实现城市管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