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计划
第一篇:洛阳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计划保卫黄河歌词
洛阳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
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围绕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物流专业实习报告
二、战略目标
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树立一批区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典型,把洛阳区域生态建设(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乡镇企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防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及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逐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城镇、村庄环境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农村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
三、分阶段目标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
第一阶段:2005年底,伊川、栾川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
第二阶段:2006年—2009年,嵩县、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获得命名;
第三阶段:2009年—2012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获得命名;
第四阶段:2012—2015年,洛阳市各城市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洛阳市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第一阶段:开展省、市两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二阶段:具备一定条件后,选择有条件村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
四、实施步骤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 1、2005年底,伊川、栾川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嵩县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2、2006年,嵩县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偃师、汝阳、孟津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3、2007年,嵩县创建国家级生
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4、2008年,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5、2009年,偃师、汝阳、孟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宜阳、洛宁、新安、吉利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6、2010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7、2011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10、2012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洛阳市各城市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11、2012—2015年,洛阳市各城市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申报、创建任务,洛阳市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申报国家级生态市。
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1、2006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2、2007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3个。3、2008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个。4、2009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
个、市级生态文明村7个。5、2010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0个。
五、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1、以政府主要负责为主成立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生态示范区建设。
2、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由县(市)人大审议通过,列入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3、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作为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多方筹措资金
1、本着自愿的原则,建设经费由地方按现有的资金渠道自筹。
2、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政策,鼓励多方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以效益吸引投资。
3、争取国家、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库资金。
(三)、强化管理
1、市政府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经验交流,并进行阶段性评比、验收工作。同时,根据各点的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对部分试点作增减、调整处理。
2、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纳入环境保护目标体系,实行环保目标“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
1、提高各级政府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认识,促使其加强对建设工作的领导。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第二篇:乡镇2011创建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
乡镇2011创建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天然气灶打不着火是怎么回事
科普读物有哪些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农村奔小康和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通过以“五通四改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广大人民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标是:经济小康、建设规划、民风淳朴、环境生态、管理规范。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是:2011年全镇有30%的村达到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生态文明村的标准。
生态文明村创建要做到“五通四改三建设”(五通:通电、通路、通讯、通水、通广播电视;
四改:改厕、改圈、改灶、改变住房条件;三建设:建两委会活动场所、建学校、建村级卫生室),抓好六进(村党的政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达到“五有五化”(五有:有科学规划、有文化阵地、有休闲场所、有得力村干、有村规民约;五化:村道硬底化、排污沟渠化、环境绿净化、村中“四无”化[无黄赌毒邪、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件、无宗族械斗事件]、言行文明化)。具体标准是:
(一)实现五通四改
1、通路。村村通公路。公路路况好。
2、通电。村民都能用上照明电灯,实行同网同价。
3、通讯。电话线进村入户,邮件投递到村。
4、通广播电视。自然村能清晰接收到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
5、通水。村民饮用水卫生、安全,饮用卫生清洁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90%以上。
6、改厕。村民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7、改圈。村民使用上卫生整洁的,统一美观的猪圈。
8、改灶。农户普遍用上节源灶或沼气灶。
9、改善住房条件。村制订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住房按规划建设,新建住房无违章用地及乱占乱建现象。消灭旧平房(危房、石板房),向砖瓦房、楼房发展。
生态环境好。村场及庭院种树种果,村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好,无环境污染。村场改造留有绿化用地,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
(二)抓好六进村
1、党的政策进村。村班子组织健全,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有战斗力。推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维护众权益。经常对村民进行党的政策教育,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高,抵制和杜绝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不良现象。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发生。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2、科学技术进村。大力普及农科知识,村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有条件的村庄要开展科普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多数村民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有5%以上农户成为种养能手或科技示范户,能发挥示范作用。村民科技致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快,村有农科项目,有经济收入,有集体积累。节日的来历
3、先进文化进村。搞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文化室、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设施。经常开展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4、优良道德进村。开展对村民进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村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村风民风好,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评选的文明户达45%以上。
5、法制教育进村。经常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强。村规民约完善,人人遵守。村治保、调解组织健全,发挥作用。社会秩序良好,实现“四无”村(无黄赌毒邪、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件、无宗族械斗事件)。村民无虐待老人和妇女儿童现象,无乱占乱建、乱砍乱伐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村民安居乐业。
6、卫生习惯进村。村民卫生意识强,有卫生清洁制度。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定期整治环境卫生,无乱堆杂物、乱拉大小便、乱泼生活污水等现象。除“四害”措施落实,“四害”密度低。实行人畜分离,禽畜圈养,管好禽畜粪便,不滋生蚊蝇。柴草、农具集中堆放。家庭卫生清洁整洁。村无重大疾病流行,预防接种免疫率高,村民健康水平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