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病篇》必读
《薛生白湿热病篇》据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雪 (字生白,号一瓢)所著,曾被收入多部医书中。本书原文选自王士雄编著的《温热经纬》,共分46条,是专论湿热病的重要文献,本书选录其中7条。
【原文】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1)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证初起的临床表现。按薛生白的自注所云,本条是湿热证的提纲。关于湿热证的发病原因,按薛氏自注所云,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也就是说,素有脾湿内蕴之人,再外感湿热邪气,内外相引,最易发生湿热证。可见,湿热证往往初起就以脾胃为中心。其初起以恶寒为主症,是因为湿邪阻遏气机,卫阳之气被郁,不达于表,肌表失于温煦所致。但湿为阴邪,重浊粘腻,故湿热证初起除见恶寒外,还当并见四肢倦怠困重,肌肉重痛。其特点是恶寒而肢体重痛,突出的症状是沉重感,与伤寒
如何开增值税票初起之恶寒体痛有所不同,临床当重点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湿热郁蒸,则热势渐增而恶寒消失,呈现“但热不寒”,甚至反恶热。热蒸湿动则“汗出”,但其特点是汗少而粘。由于湿邪阻遏气机,故“胸痞”为必见之症。因湿热证初起,热蕴湿中,热郁于里而不得发越,故多见舌苔白腻。若进一步发展,湿热交蒸,热邪发越,则可转为黄腻苔。湿阻气机,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但因其津液未伤且湿邪内停,故口虽渴而不欲饮水。
【原文】
★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2)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表证中湿重于热的证治。薛氏在本条自注中云:“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证。头痛,必夹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可见,本条是论述湿热证初起湿邪遏阻卫阳之表证的证治。湿阻气机,卫阳被郁,表气不畅,腠理不通,故“恶寒,无汗”。湿邪重浊,其袭表则“身重”,即周身困重。湿邪夹风上攻,头部气血逆乱,故头痛。
湿邪在表,宜用辛温芳香药物,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以祛除表湿,如: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因其头痛乃湿邪夹风邪上攻所致,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如果无头痛症状,说明未夹风邪,可以去羌活。本条之湿热证,从临床表现上看,是以湿邪为主,湿重于热,热象不显。因湿为阴邪,故薛氏在自注中称其为“阴湿伤表之候”。
【原文】
几点放票★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3)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表证中湿热并重的证治。薛氏在本条自注中云:“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脘之热者,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由薛氏之自注可以看出,本条与上条均属湿热表证,故恶寒,发热,身重等“外候与上条同”。但与上条不同者,是本条有汗出,且其
虽有汗出而肌肉关节疼痛不为汗解。这说明是湿热郁蒸,阻滞气机,虽有热蒸湿动而汗出,但湿邪并不能从汗而驱,故肌肉关节疼痛不得解。本证为湿困肌肉,因胃主肌肉,故薛氏称之为“湿邪初犯阳明之表”。所谓“阳湿”,是指本证与上条有所区别,上条是湿邪重,属湿重于热,故称为“阴湿”,而本证热邪亦偏盛,属湿热并重,故称为“阳湿”。其治法,是“即清胃脘之热”,“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法清热邪于上,渗湿邪于下,使热邪与湿邪上下分消,则二者不会形成郁蒸之势。文中所列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诸药,有清热透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功。若不恶寒者,是邪偏于里,去苍术皮,以减其辛温发表之力。
【原文】
★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8)
【释义】
夏天的诗本条论述湿热证湿热阻遏膜原的证治。湿热证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似疟疾而非疟疾,其
病机是“湿热阻遏膜原”。其证与疟疾的区别,薛氏在自注中云:“疟由暑热内伏,秋凉外束而成。若夏月腠理大开,毛窍疏通,安得成疟。而寒热有定期,如疟证发作者,以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里,热湿阻遏,则营卫气争,证虽如疟,不得与疟同治,故仿又可达原饮之例。盖一由外凉束,一由内湿阻也”。按薛氏之论,疟疾发于秋凉之季,因秋凉外束,少阳经气不利,而发为寒热往来。本证发于夏季,因湿热邪气阻遏于膜原半表半里,气机不利,正邪交争,互有进退,而呈寒热往来。其,仿吴又可达原饮,用疏利气机,透达膜原之法。其所列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辛开苦降,开郁燥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行气破结以开达伏于膜原之邪。
【原文】
★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9)
高层几楼好【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证后期后遗症的证治。“湿热证,数日后”,仅见“脘中微闷,知饥不食”,并无
五一国家法定假日几天发热,胸痞诸症,说明湿邪已不重,仅脾胃功能尚未恢复,余湿“蒙绕三焦”而已,故治用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即芦根)、冬瓜仁以轻清宣畅,化湿和中。正如薛氏自注所云:“此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若投味重之剂,是与病情不相涉矣”。
【原文】
★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10)
【释义】什么轿车性价比高
本条论述湿热证初起病在中焦气分的证治,由其所述症状及所用药物分析,其证当属湿重于热。初起见“发热”而不恶寒,说明病不在表而在里。因脾居中焦而主运化水湿,故湿热证初起往往以中焦脾胃为中心,此即薛氏“湿伏中焦”之谓。热蒸湿动,则“汗出”。湿阻气机,胸阳不展,则“胸痞”。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因病变初起热蕴湿中,津液未伤,故口虽渴而不欲饮。其“舌白”,是指舌苔白腻而不干、不黄。因其湿困中焦,阻滞气
机,故宜用辛开苦降,芳香化湿之品,即薛氏自注中所云:“病在中焦气分,故多开中焦气分之药”。条文中所列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等药物可酌情选用,亦可佐以六一散淡渗利湿。
【原文】
★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13)
【释义】
本条是以舌象而论病机,论述湿渐化热,湿热并重的证治。“舌根白”,是指舌根部苔白腻。其舌根部见白腻苔,说明湿邪犹存于中、下焦,而“舌尖红”,说明热势已渐显露。湿热证中见此类舌象,说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湿邪渐化而蕴热渐张,已呈湿热并重之势,即薛氏自注中所谓“此湿热参半之证”。故其用辛温宣泄之品以燥湿开郁,宣通气机,并佐以寒凉清热。辛泄之品如蔻仁、半夏、干菖蒲,清热之品如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