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名人介绍
舜(约公元前2277 年—公元前2178 年):即舜帝,名重华,字都君,三皇五帝之一。《孟相传舜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舜曾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妫满(公元前1067年—公元前98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把长女太姬姬嫁给他,封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其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22岁时封侯,在位60年,寿82岁,墓葬河南淮阳县城南(铁墓),死后谥号陈胡公,人称胡公满。陈、田、姚、胡、袁五姓同根同源,都是妫满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
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之子,字敬仲,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厉公被杀,太子完被贬为大夫。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完和御寇相好,恐祸及自身,便离陈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奔齐后,齐桓公
要拜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就封他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并赐给他很多田地。当时的“陈”和“田”同音(即音韵学中常讲的“古无舌上音”),故称之为“田完”。陈完后裔以“田”为姓,陈完就是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后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专政。
陈胜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演员表介绍: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乡)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于公元前208年遭车夫刺杀而死。
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楚汉相争时,多次出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陈平长河落日圆的上一句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公元前178年卒,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奸臣的排挤、打击,陈汤后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约公元前6年,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几年后,王莽执政,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
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陈寔(104年—187年):即陈太丘,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官员、学者。陈寔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霸先(503年—559年):即陈武帝,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通过平定“侯景之乱”,灭绝羯族,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于公元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称帝后平叛之战主要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张震岳 再见陈霸先于太平元年十月受禅,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叔明(562年—614年):字子昭,宣帝陈顼第六子,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雾深渊陈叔明体貌魁梧,仪容俊美,襟怀坦荡,举止宽和,敦尚名节,谨遵法度。太建五年(573年),立为宜都王。公元589年,隋灭陈,陈叔明入于隋任至检校左屯卫鹰扬郎将。陈叔明之后一脉相承,皆以孝义传家,开创了中国有名的“江州义门陈”。后人皆尊公为义门一世祖(或义门发源祖)。
陈旺:江州义门陈氏始祖,字天相,陈蕴圭之次子,随兄兼至江州,开元十九年即731年,因兼升官别任,陈旺迁至九江郡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创基业。宋仁宗于天圣四年(1026年),敕封晋国公。陈旺寿终八十一岁,葬于义门东臬岭龙池山(今旺公山)。娶荀氏,封淑人。生子二,长子陈机,次子陈棋。陈旺自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东佳书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为义门陈氏后来成为聚居数千口、合炊几百年的忠孝典范奠定了文明的良基。
陈友谅(1320张信哲的新歌年—1363年):湖北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陈友谅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
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又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杀害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此后,陈友谅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作战时中箭身亡,葬于武昌黄鹤山(今蛇山),次年朱元璋曾到墓前致祭。
陈圆圆(1623年―1695年):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冰雪聪明,诗词歌赋,一点就通,少女时便艳惊乡里。由于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又因家贫寄养于经商的姨夫家中。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其卖给苏州梨园,圆圆遂以艺双绝,名动江南,时为“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选美。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己有。明将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将领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击
败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陈友儒:贵州印江县甲山村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万历初以选拔贡士授河南省治水驿丞。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印江西门坝数千亩良田被洪水淹没,一片汪洋,洪水之后便是干旱,致使当年谷物无收。告假回乡的友儒当即与地方官绅计议治水防旱、防涝,带头捐助纹银300两、谷300担,倡导修筑从狮子尾巴至甲山桥头的穿城通渠,得到城里、中寨口、甲山等处居民的拥护及官府绅士的支持,受益户按每半亩田捐银3钱,其他则取其自愿。友儒凭着自己的水文知识测定渠道、绘制图式、拟制修筑方案。经官府及当地绅民审定,即行动工。渠由城东狮子尾巴起修,顺太阳山麓经东桥头、上河街进城,出正街澄清楼,下纳东、北门沟水,随街巷曲折出城西门坝,经中寨口至西城桥侧入北门河,长2200余米,宽3米许,上游深2米许,下游1.5米许,两侧砌以料石,底铺毛石,于澄清楼大桥下分一条支渠经中大街、西大街,由城西南角水洞出西门坝南,折至陈家碾房汇入印江河支流,长1500余米,宽1米许,城内段深1.5米,下游1米许。两侧及底均砌以卵石,二渠坚固,至今部分仍保存原貌。在修狮子尾巴拦河堰渠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动员广大众出力,实行抱一石头给一糍粑,以示慰劳,故称此拦河堰为“糍粑堰”。穿城大堰修成后,流水畅通,田亩得以适时灌溉,计主渠灌溉1800余亩,支渠灌溉5
00余亩,共2300余亩旱涝保收,且城内外居民卫生、消防、人畜饮水均得到满足。渠堰的管理是每年由甲山寨陈姓组织堰夫队清理淤积,修补拦河堰。秋收季节,由受益户按每年半亩捐田谷一双升(约7公斤)作管理开支,故曰“堰夫谷”,直至1950年中止。
陈天星:字奎生,号云龙,贵州印江县甲山村人,清末举人,后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陈天星少年时代读书勤奋,身材魁梧,喜爱剑术。1900年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不久回国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1年初,陈天星在云南陆军七十六旅第三营右队当排长,与当地同盟会员张文光、李学诗率部起义,一举杀死清管带张桐,打垮了清军,占领了云南腾越县,成立军政府,担任总指挥。当时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军政府已通电全省,宣布起义。陈天星率部与大理起义军因误会发生冲突,均向蔡锷陈词诉理未果。陈天星立即交出部队,去南京谒见孙中山,但孙中山已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陈天星遂北上京都北京,不幸被袁世凯拘捕,押于北京西市杀害。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手,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指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
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他被开除党籍。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陈独秀共有7个子女,其中陈延年、陈乔年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字仲弘,四川乐至人,职业军人、外交家、诗人,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期间,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挺身而出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读书报告的范文”。陈毅于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