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汉光武帝-人物简介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57)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蔡阳人,生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刘钦,母樊氏。刘秀排行第三,所以字叫文叔。刘秀28岁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30岁称皇帝,在位33年,卒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终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57)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蔡阳人,生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刘钦,母樊氏。刘秀排行第三,所以字叫文叔。刘秀28岁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30岁称皇帝,在位33年,卒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终
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帝王。
3)吴承恩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他的代表作《西游记》闻名于世。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他的代表作《西游记》闻名于世。
4) 孙膑
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
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
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 孟郊一生,潦倒失意,有“穷者”(韩愈《荐士》)之称。他性格孤直,不肯随波逐流,也不免于褊隘。韩愈很佩服他,说他“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荐士》),“内外完好,夷气清”(《贞曜先生墓志》),可以想见他的为人。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唐代大书家张旭,字伯高,吴县人。开元年间曾来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所记,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他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世界十大名表
鲈鱼清蒸的做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左丘明
(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
(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
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从内容看,该书应成于战国中期,可能是作者假托左丘明而作。相传《国语》亦出于左氏之手,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传说《左传》的作者是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它是战国初年的人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所编写出来的。作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即双目失明。
韩非
二战海战电影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战海战电影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高适-简介
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殷番《河岳英灵集》说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杜甫说他的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并且赞美他的诗才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这都很切合他的诗风。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中国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施耐庵-生平
(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总裁 ceo 董事长(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18)汤显祖
(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临川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蒙古孛儿只斤族的贵族家庭。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他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1227年病死于今甘肃六盘山下的清水县行宫。元朝建立后,被追
为元太祖。
松赞干布:(617-650)是西藏地区历史上著名的统治者。在位时,创文字,定法律,立官制,建成吐蕃奴隶制政权。641年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与唐来往密切。在他的影响下,内地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藏,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圣祖,清代较有作为的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在位时,派人编修《明史》、《康熙字典》、《全唐诗》等;进行全国性土地测量,完成了《皇舆全图》的绘制。
嬴政:(前259-前210)即秦始皇,秦庄襄王子。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创建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他镇压了醪嗳叛乱,进行了统一战争,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李渊次子。626-649年在位。始封秦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得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发展科举制。他以“亡隋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濠州种膏(今安徽凤阳东)人。明朝的创建者,1368-1398年在位。他移民垦荒,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同时抑制豪强贪吏,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制订《大明律》,废除宰相职位,加强中央集权,使明初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编订了〈诗〉、〈书〉、〈易〉、〈礼〉等文献,删修了〈春秋〉。
孟子:(约前372-前289)孟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一书记述了他的思想观点和主要政治活动。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
老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生卒不详。多数研究者认为他就是李耳,俗称老聃。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战国时期唯心主义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者。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所不同的是把客观唯心主义改造成了主观唯心主义。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
荀子:(约前313-前238)荀况,赵国人,战国时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墨子:(约前468-前376)墨翟,相传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他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的创始人。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
王安石:(1021-1086)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改革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