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秦统一中国【说课稿】【人教版】
9课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将从理念、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思路及流程六个方面就《秦统一中国》说课。
一、说理念
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普及历史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本课体现的理念是,通过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历史作用的的探讨和,教会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表演历史课本剧,讲历史故事,画秦统一简图,学会看历史地图都是本课采用的一些方法。本科教学中,落实理念最好的方面是,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方法的充分利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地位及取舍
(一)教材地位及取舍
这节课是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一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朝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袭。 本课需要学生认识到秦灭六国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在整个中国古代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发展主流趋势,培养学生对统一国家概念的认识和掌握
本课内容重要且繁多。重点为秦统一的历史作用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因此对统一的过程及秦的疆域四至进行了略讲,对秦始皇的评价,受学生知识和思维所限,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便没有涉及。
(二)教材结构
1.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内容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介绍了秦灭六国,完成了军事上的统一;第二子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第三目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经济文化和军事等。
2.子目关系:
    三块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说学情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七年级学生毕竟刚升入初中,才经过一个月的历史学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多展示一
些图片、小故事、历史小短剧等,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与学和方向,它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学生就能主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说出室内设计师工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做手账本的贴纸概述其重要意义。
2.通过表演课本剧、识读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归纳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
3.通过讲故事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统一”的意识。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情感体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故事法、讨论法等。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必须树立起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主人的自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尽可能利用图片、影音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创设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出答案,发现问题,开拓思维,进而掌握知识,
在辩论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小组讨论法:本课许多问题如秦统一的原因、历史作用,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的。
3.知识归纳法
六、说教学流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师生齐读李白《古风》诗句。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
教师讲解: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
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第二环节:进行新课
1.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熟悉课本,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初步感知本课内容。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秦灭六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要求学生思考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北京供暖时间教师点拨:(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3)秦王嬴政善于用人,教
师强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登上了统一国家的最高宝座。
3.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指出疆域四至。
学生探究秦朝统一的意义,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让我们了解秦王的困惑。
4.秦始皇的烦恼一: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家统治,把全国各地的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欣赏历史短剧《朝会》,思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播放微课《秦的中央集权制》,
之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下图,试着解释图片内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
教师点拨,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引导学生结合西周的分封制,进一步比较区分:西周的分封制,按血缘的亲疏实行世袭制,秦朝的郡县制则是朝廷任免,不得世袭。
师生共同归纳: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
5.秦始皇的烦恼二:秦始皇决定微服出巡,看看他的子民生活如何?花嫁三他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有哪些烦恼?
历史故事会《秦始皇出巡记》,请两位学生讲秦始皇出巡的故事,出他遇到的烦恼。
小组合作探究,就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等巩固统一的措施,让学生展开小组自学,并请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6.秦始皇的烦恼三:南方的越族不肯归顺,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怎样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统一?
(1)课件出示“灵渠示意图” 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2)课件出示“秦长城示意图”,指导学生指出东西起止点,进一步学会识图。
师生归纳总结:军事上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南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便利了运输。北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匈奴。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鲈鱼清蒸的做法步骤提出问题,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得出,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调,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黑屏原因环节:课堂小结 用历史思维导图进行小结。
环节:课堂作业(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