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4框全民守法教案部编版第三册
第四框全民守法
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坚持全民守法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明确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客观评价法治与德治的作用。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
涵、原因、要求。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
3.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①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辨一辨] 有人认为,坚持全面守法,就应该引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判一判] (1)自觉守法、遇事法、解决问题靠法已经蔚然成风。(×)
(2)推进全民守法,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德治意识。(√)
全面守法的内涵
[创设情景]
锁定2019年9月12日,高青县公安局常家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某建筑工地爬上塔吊欲跳下,情况十分危险。经了解,该男子系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头,为了讨要薪金,其写下遗书并爬上了塔吊。随后增援民警赶到,对周边路段进行管控,并劝离周边围观众,避免影响交通。经过民警耐心细致的劝解,该名男子最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从塔吊上爬了下来。9月14日,许某因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8天的处罚。警方提示:切忌用跳楼、跳塔吊等过激行为或暴力极端行为维权,一时冲动可能造成意外后果,还可能因此而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法治意识)许某为什么受到行政处罚?
提示:法治社会,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如何促进许某诉求的解决?
提示:①维护许某合法权益,引导许某合法维权。②督促相关方按约定支付薪金。
[探究总结]
1.权利
(1)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规定在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的主要权利,也叫宪法权利。它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大致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人身自由、监督权、社经权利、文化权利等。
2.义务
(1)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
(2)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除上述的基本义务以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些义务既具有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形式的法律性质。
明确主体与内容的对应
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处于多种社会关系中,这就决定了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多样性。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是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原则。
3.维权
(1)维权是指维护个人或体的合法权益。维权的范围可能包括人身损害、土地纠纷、医疗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所进行的行政及司法诉讼。
(2)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某市公民冯某某为达到个人无理诉求,先后多次非正常上访、闹访,先是利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在门口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后到该市人民政府等地制造影响,寻衅滋事。冯某某的行为( )
A.正确,因为他是为维护自身利益依法行使监督权
B.错误,因为他没有依法负责行使监督权利
C.正确,因为该政府对众上访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奶茶的危害D.错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思维建模]
审设问知识:未限定
小本创业做什么好
事件:冯某某的行为角度:未限定
审材料①在门口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②后到该市人民政府等地制造影响,寻衅滋事
审选项冯某某为达到个人无理诉求,先后多次非正常上访、闹访,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没有依法负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B符合题意,A、C判断错误;冯某某没有依
法负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不是没有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D理由不正确定答案  B
我们的挑战第三期河南省正式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今后,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便利进行、社会法人单位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五种严重违规情形作为纳入失信黑名单。这警示我们,公民行使监督权应( )
①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③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④坚持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A.①②B.①③
翻身得自由打一字C.②④D.③④
B [利用网络舆论、传播谣言等行为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警示我们,公民行使监督权应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①③符合题意;国家法律保护公民个人正当合法利益,②错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④错误。]
推进全民守法
[创设情景]
近日,一段“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让西安某汽车有限公司与奔驰中国陷入舆论漩涡。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不应有“店大欺客”的咄咄怪事。仗势欺人,再大的基业,再响的名头,消费者也会用脚来投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也并未容忍“店大欺客”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当然,“店大欺客”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按照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如果仅是未按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应当“责令改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并将违法行为记入质量信用档案”。
[探究任务]
1.(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消费者角度看,如何才能避免“哭诉”维权?
提示: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经营者角度看,如何才能减少纠纷、构建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和谐关系?
提示:①要树立诚信意识,珍视守法信用记录,积极参与构建城信社会。②要强化规则
意识,遵守契约,履行法定责任与义务。
[探究总结]
1.提升全民法治观念
(1)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
(2)法治观念是法治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制度规范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干部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
2.法治与德治
(1)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2)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得到人民拥护的善法良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执法司法要公正公平公开,通过严格规范的法律适用,在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彰显法律的价值取向和对各类社会行为的评判标准,引导社会道德建设。
(4)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制度建设工作中。
(5)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正确认识德治思想
(1)含义:第一、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第二、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2)发展:周人提出“明德慎刑”、“为政以德”,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儒家化运动,礼法合流,《唐律》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并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