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里的中国人
“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在鲁迅先生颇为深情的吟唱中,我们一起认识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字,体会中国字里的中国人。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体悟。再次接手三年级,甚至又加了软笔书法的教学,对于软笔书法初学者的我来说更能体会到写字教学的困难和重要性,但当真正想把写字教好时,当深入的学习汉字时,才发现其中有太多幽远深邃的,妙不可言的智慧。
gta5游民星空1、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汉字里的“静界”
新年贺词简短押韵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键盘时代”的来临让这个世界变得忙碌而浮躁,汉字书写实用性的降低,也让写字教育变得有些尴尬。然而这样危机造成书写能力的丧失,书写文化的断层,甚至是传统文化的后继无人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写字教学十分必要。对此,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深有体会,除了爱玩的天性之外,孩子的情绪高远,浮躁不堪。但是对于学习来
说,静心是最高效的。在所有学习中,能够修习心境的莫过于书法。因为只有静心无杂念才能架好汉字结构,体会笔势变化,领悟字中深意。我想创造汉字,创造书法的圣贤是想告诫炎黄子孙:宁静方能致远!
mi manchi翻译中文2、零星可比炽日华——汉字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汉字经历二三千年的演变,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心绪和意境,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极具美感的,就像美人,亦是环肥燕廋一样。因为汉字虽被称为“方块字”,但细究之下却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形态各异的汉字,却是让人美不胜收。尤其是在毛笔字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就拿几个基本笔画来说,点,上尖下圆,像瓜籽,可爱。东晋王羲之说:“点之形式各有其形,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鹗口,或如鼠矢。”再比如对于这书法初学的孩子来说颇为苦手的“捺”画,也是有的“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有的一波三折,似春蚕蛹动。多么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笔画!更别提如鸟儿张翅的汉隶,如古木舒展的魏碑,如飞天舞动的行草,如君子端庄的楷书......记得在学习《翠鸟》一课时,孩子们对于“翠”字上的“羽”很感兴趣,因为“钩”都不见了,两个“习”字变小了还有些倾
斜。他们还发现《荷花》一课的“翩”字中“羽”钩在且变得窄长,“羽”字单写时是略丰满,左右等大。可是正因为“羽”变化了,每个字都协调好看了,这算不算审美进步呢。汉字书法是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的,长期训练下去,应该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因为无人不对美丽的事物感到向往。
3、字若珠玑墨生香——汉字里的思维训练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叫《活在字里的中国人》的书,本以为是通过汉字来体会中国人的智慧,买来一看才发现有六本,这部书颇有意思,它从构字的逻辑重建了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把原本是象形文字的汉字放回图像脉络来理解,一拎就是一串。我才发现汉字还可以这么玩。
可是细想之下,才想到先人们在造字之初就在和后人玩思维的谜题:
1、 概括思维
瑞士学校排名比如教学“木”字旁时,我问孩子们木字单独成字时和做偏旁时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识字量足以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小秘密: “木”字作左右结构字的偏旁时,“捺”画需要写成“点”。写成“点
”是为了迁让右边,使右边的笔画不和它打架,抢地盘,如果木字作上下结构的字偏旁时则是木字要把撇捺舒展开,托住上部分。祖先们在造字时,都考虑到需要积累大量汉字的孩子们了,留下如此有趣的概括思维训练题。如果长此以往,他们的概括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也能掌握写字之法了。
2、发散思维win7屏幕亮度怎么调
如果说书法中概括思维能合众为一,那么相反发散思维亦能举一反三。通过写好一个字而写好一类字,触类旁通。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学习“森”字的写法,上木略扁,撇捺舒展,左下三木中最小,撇变点,右下比左下稍大,撇稍收,捺展开再观察三木的占位,如此“品”字型结构的字可以此类推,一通百通呢?这课中的“裸”字孩子们会写成“示”字旁,于是我跟孩子们说我们学习的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容表意,声旁表音,偏旁要从字意推断,“示”字旁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字?“神”,孩子们异口同声。“那么庄重的神怎么能不穿衣服呢,因此,裸不可能是“示”字旁!”后来在《争吵》中学到“骂”字,其实我只是顺口问了句“骂”字偏旁是什么,孩子们有的说“马”,有人马上反驳“骂人要用嘴,肯定是口啊”。我不禁笑出来,孩子们的回答应该算是对我写字教学继续深入的激励吗?
3、比较思维
写字教学中孩子们学会比较,捕捉特征效果很是明显,记得在《画杨桃》中出的“排”和“辈”两个字中都有非,“排”中非字的字颇为张扬,左竖稍短右竖长,而“辈”字非字内敛,两竖基本齐平。再如毛笔字中教“夺”与“奇”。“夺”上部撇捺舒展,盖住了下部的寸,而“奇”上部撇短,而捺写成了点,下部可字横画很长,仰托上部。如果经常引导学生如此比较,书写能力也能在比较中提高了。也许在日后的写字教学中能体悟到更多的先人思维里的精妙之处,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4、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汉字里的“人”
郭沫若先生说:“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前面也有论述要把字写好,需要静心、集中注意力力。对字进行观察,在寻汉字的结构规律之时培养了观察力,能细心观察,得益的又何止是汉字书写。另外书法风格各异,所谓颜筋柳骨,就是因为书法以情入法,法中见情,表达着丰富的内涵,字如其人不是没有道理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听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当然长久以来的体会让我知道不仅仅是横平竖直,堂堂正正,还有温和端方,
谦让宽容......比如欲下先上,告诉你做人应低调,厚积而发;曲直方圆,刚柔相济,告诉你有时要坚守立场,有时顺应变化;连贯呼应告诉你凡事当三思后行......还有写出好的字体,必须要掌握好间架结构,处理笔画间的各种关系,懂得各部分的大小、高低、避让......懂得各部分顾盼与呼应。与人相处亦是如此,懂得适时退让,顾及整体利益,拥有宽大的胸怀,尊重他人。这也进一步架设了写字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桥梁。就如在之前的讲述中提到“木”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不真是谦让的表现吗?而且汉字多是内紧外松,不正是中国人宽容平和的体现吗?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在理清自己长久以来的思绪之后,愈发能够体会创造汉字的祖先在为子孙后人留下多少智慧,中国字里留下了多少中国人的痕迹,毋庸置疑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我们需继承,需发扬,所以练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写字教学的前进方向,如夜空之明月,沧海一灯塔。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汉字出世,一路伴随中国人至今,正如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写“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我们应该将这火炬继续传递给后世炎黄之孙。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国人的汉字与天不老,汉字里的中国人与字无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