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进京证在线办理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作家吴然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青树下一所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特的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文章层次清晰,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表达了自豪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是本组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本单元学习重点是体会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课后练习题提出了“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以及“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等学习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课文丰富的表达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 识写生字。
逆态度歌词
本课要求认读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其中“汉、艳、扮、读”四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具备基本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
拼音、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教师适当提示。
认读的字里,“汉、艳、扮”是前鼻音,“扬、凤”是后鼻音,“摔”是翘舌音。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
认读“扮、扬、摔、跤”,其中“扮、扬、摔”三个字的部首都是“扌”,都和手的动作有关。“跤”可以和“摔”组成词语,让学生根据形声字规律和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读记。两人摔跤时,先双臂相架,即“摔”部首为“扌”,然后各自伸出一条腿,别住对方的一条腿,腿脚相交即为“跤”。
认读“坝、汉、艳、读、凤、洁”,可以结合文章理解进行随文识字。
要写的13个字里面,“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粗、影”这11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影”,其他的字在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晨、装”是上下结构的字,“晨”上半部分的“日”要写得扁一点。教师在示范书写时可重点指导“晨、绒”。
 
  2. 理解词语。
本课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在教学时,可以在导入环节将这些少数民族的背景知识作简单拓展,加深学生的了解。
“鲜艳、绚丽多彩”这两个词可联系课文内容、近义词来理解。“好奇”表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感到好奇的事情,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招引”可以通过近义词的方法来进行理解。
 
3. 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富有画面感。朗读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以及作者自豪、赞美之情。
本课中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的语句主要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这句话将状语倒装,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强调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读起来有一定的韵律,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上学路上的景之美,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的”要读轻声。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场面,连小动物们都被朗朗书声吸引,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突出了孩子们读课文有声有,朗读时语速适当放慢。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写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下课后孩子们玩耍时的欢乐愉快,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朗读时要读得轻快活泼。
(4)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等美丽的景物突出了这所小学的特点。朗读时语速渐渐放慢,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的难忘和怀念之情。
 
4. 迁移运用。
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还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迁移运用。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这一句,可以让学生仿照例句,将地点放到前面,动词放在主语前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联系生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气泡框里的文字提示学生可以从“上课的时候”和“放学了”两方面来说,由说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孩子课后去写。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借助拼音、利用汉字构字规律等方法正确认读“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写“晨、绒、球、汉、艳”等13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近义词等方法理解“鲜艳、绚丽多彩”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 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中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4.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读课文,归类学习字词
芷昔
1. 欣赏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选段。出示歌词:“五十六族兄弟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学生简单交流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相关知识。
(2)激发阅读期待,引入新课学习。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这样的一所小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共同学习和生活,想不想去参观一下?爱悠悠恨悠悠
2.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图片,猜名称。出示各民族服装图片,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认读词语: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国旗旗杆(3)联系上述图片和文中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理解“鲜艳、绚丽多彩”。
 提示:可以通过近义词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归类识字。出示“打扮、飘扬、摔跤”。
 提示:观察“扮、扬、摔”,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通过思考得出这些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摔跤”一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形声字构字规律,将这两个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板块二 聚焦“新鲜”,交流读后感受
1. 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1)有新鲜感的词语。
①坪坝、绒球花、山狸、凤尾竹
②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提示: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2)有新鲜感的句子。
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提示:这句话先写地点,将动词放在主语前,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强调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表达方式很新鲜。充满田园风光的上学之路和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也让人感到新鲜。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提示:通过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场面,连小动物们都被朗朗书声吸引,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突出孩子们读课文读得有声有。
③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九阴真经神行无踪怎么获得
提示:跳孔雀舞、摔跤这些活动颇具少数民族特,孩子们无比欢乐的玩耍,竟吸引了小鸟、松鼠、山狸这么多小动物前来看热闹,更是人觉得新鲜。拟人手法的运用,则表现出小动物的活泼可爱。
④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提示:铜钟、大青树、凤尾竹这些富有乡村气息的景物对学生来说很新鲜。
2. 交流反馈,谈谈自己的体会。
3. 多种形式朗读,加深感受。
提示: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还可以配乐朗读。
4. 联系生活,仿写句子。这些句子写得太美了,你能不能照着课文中的这个句子,也来写一写呢?
例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提示:学生写完后,进行交流,再对自己写的句子进行修改。
仿写示例:傍晚,从稻田边,从小溪旁,从一条条开着油菜花和杜鹃花的乡间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劳作归来的村民,有提着篮子的,有扛着锄头的,有推着小车的,还有挑着扁担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