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共同生产——以S市W区为例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0卷
94~112
©SSAP,2020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共同生产
—以S市w区为例!魔兽世界字体修改
涂<**
摘要:网格化治理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城市社区推动的治理变革。本文聚焦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议题,选取江苏省
首批创新实践社区网格化试点的S市w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分析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过程中的主体间互动关系,探索共
同生产的制度保障与社会基础’研究认为,行政性社区向合作合肥土特产
性社区转变是共同生产得以生成的制度基础,城市社区共同生
如懿传豆瓣
产是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达成平衡状态前提下,政府与社会协
同共治的结果。研究发现,当下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共同生产并
未完全实现,未来行动应当更多关注如何激发有效持续的社会
参与,促进基层社会共治。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共同生产
!基金项目: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J化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政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QA01)
!!涂護,江苏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博士,主要从事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E-mail:*********************%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共同生产95
一问题的提出
春节祝福语4字成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是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调整,也深刻影响着政府治理的发展与实践%在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不断演化的时代场景下,治理成为各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主旋律。治理理论内涵融合了多元主体视角,强调不同的制度安排在治理系统中的运用,这些制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各类行动主体囊括其中并实现相互连接(Ostrom,1996'。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实现,而创新社会治理离不开主体间的互动合作。过去几十年,市场化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与之同步发展的社会力量正不断推动多元主体共治格局的形成。总体上,协同治理已成为当代中国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选择(郁建兴、任泽涛,2012)。
从国家层面看,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转型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历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也在重塑中国的社会形态。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公共服务短板、生态环境污染、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等时刻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既得利益主体之间的结构调整问题凸显,因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已经成为深化中国改革的必然选择(王名、蔡志鸿、王春婷,2014)%具体而言,持续性的行政改革正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释放空间。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要求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尊重市场规律,恪守行为准则。过去几十年改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社会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作用在城市治理、购买服务、志愿服务、政策倡
导等治理实践中得到体现(王浦助,2015;吴新叶,2018;徐家良,2012;杨佳護、孙涛,2019)%
96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0卷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成熟,各类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其参与能力也在相互构建的网络体系中不断提升,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没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宏观层面的现代化社会就难以实现(邹农俭,2016)%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出现了一种名为“网格化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刘安,2014)%网格化社会治理主要依托街道和社区两个治理层次,将其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与高效。本文选取江苏省首批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试点城市S市W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共同生产的理论视角,分析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过程中主体间互动关系,从制度保障与社会基础两个维度探讨共同生产过程,进而讨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运行效果与政策启示%
二文献回顾
共同生产(ce-production'是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为构建政府与民众共同参与的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共同生产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践国家与社会之间协力关系和资源整合的重要策略(朱春奎、易雯,2017'。共同生产正是致力于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投入与公民活动的混合(Brudney and England,1983;Levine and Fisher,1984;Bovaird,2007)%在以服务
为主导的新公共治理框架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再是提供方与接收方,而是共同生产者(ce-producer)。共同生产中创造的价值不同于个体偏好选择而生成的个体贡献,而是基于政府与公民的联合行动,从而创造出属于政府与公民之共性的公共价值(Osborne d al.,2013'。概括起来,共同生产理论经历了如下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共同生产的概念最早由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使用,意为公共服务的生产中非同一组织中的生产者共同投入生产过程中(Ostrom,1996',旨在回应当时政府主导城市服务,力图建构一个公民与政府共同参与服务的理论框架%此后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共同生产97
十年,学者们围绕共同生产的内涵和分析框架、成效和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推动了共同生产理论的发展(Brudney,1984;Percy,1984;Alford,2009)。
第二个阶段,21世纪以后。进入21世纪,共同生产理论重新回归研究者视野并成为新公共治理的重要内容%—些西方国家如英国、芬兰、瑞典等,将共同生产理论运用到警察服务、教育服务和社会福利等政策领域的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中,政府通过与社区、民众和社会组织建立共同计划(Loef O er and Bovvird,2016'、共同管理(Pestof f,2006)和共同创造(Alford,2016)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应%上述实践突破了公共服务只关注政府供给的研究范畴与政
策传统,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本质上,共同生产是“公共服务使用者在服务设计、管理、提供或评价中志愿性或非志愿性地参与”(Osborne,2013)。换言之,共同生产指向的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包括服务的设计、生产、供给、管理和评价等环节。从总体上看,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研究聚焦社会转型与新公共治理,经历了沉寂和复苏两个主要阶段,研究重心从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概念诠释、理论变迁转向类型学分析与实证研究(Nabatchi et al.,2017;Eijk and Steen,2016)。这些研究从公共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核心与价值等方面重述了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认为需要建立不同主体形成的多种机制安排以打破公共服务提供唯政府或唯市场的局限性,提出重拾共同生产作为公共服务系统核心的理论判断。
概括起来,共同生产理论研究所形成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共同生向的政府公民,现的政府公民之的作系,是公民主动直接参与服务的过程,通过知识(knowledge)、资源(resource)或能力(cypability)方面的积极贡献,提升公共服务绩效。第二,公民参公服务的为,现的服务
导的治理逻辑。第三,共同生产能够创造公共价值(puble value)。共
98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0卷
同生产中创造的价值在政府与公民联合行动中产生,有别于个体选择所做出的个人贡献%
教师节内容
通过以上研究综述可以发现,在治理场域中,政府与公众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公共事务协同共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的形成涉及广泛复杂的政治过程,结果是政府与公众最终达成一致,建立互信机制,共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王学军、韦林,2018'。由于我国基层治理体系长期以来重“管治”而轻“服务”(吴理财,2009),面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短板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弱化,服务提供与需求期待不匹配,网格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为应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政策选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政府正逐渐让渡更多职能于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也将在这一不断赋权的过程中得以重塑,以上条件共同构成了共同生产的社会基础%—方面,中国语境下的共同生产需要确认社会组织主体性问题,这是决定其能否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关键因素%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双重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并加强制度建设能够突破社会组织面临的体制性障碍(葛道顺,2011)。同时,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一定自主性,方能有效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并参与不同形式与层次的协商民主进程中(徐家良、张其伟,2019)。这为共同生产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奠定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中实施共同生产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需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陈义平,2017)。
共同生产如何落地城市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石%实证研究表明,重视并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吴
拍一拍怎么弄
结兵、沈台凤,2015;徐家良,2017)。在中央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加快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进程,在激发社会活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即为共同生产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社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