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开发特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旅
保护和开发特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功夫要下在旅游之外
摘要:西双版纳旅游的衰退源于特旅游资源的丧失,保护和整合特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旅游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突出特,改进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自然保护区为示范促进热带雨林生物和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干栏式竹楼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傣族风情文化旅游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实现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并最终实现西双版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区旅游 民族传统文化 干栏式竹楼 可持续发展
现状及其分析
以热带雨林风光和傣族风情闻名于世的西双版纳在云南旅游中长期独树一帜,早在未央是什么意思1982年就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进入90年代,版纳旅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统计,1998年版纳接
待国内游客、海外游客以及创汇收入分别是算什么男人247万人次、3.64万人次和1407万美元,分别是1990年的4.5倍、6.9倍和27.3倍。
然而,1998年后版纳旅游颓势毕现,集中表现为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引发了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服务水准和质量缺乏保证;客流逐渐向滇西北转移。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归纳起来,失去潜在顾客是根本所在,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省内滇西北片区以及周边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与邻近的泰国等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同质性,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日渐便利,周边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客源日益减少。 十大悍匪西双版纳赖以发展的两大特旅游资源退化。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原始或天然热带森林被橡胶等人工经济林所替代,保护区以外的热带森林景观正在发生变化,并且由于工程建设加剧了景观破碎,使自然景观在不断地被人工化。同时,民族文化逐步为主流文化所同化,浓郁的傣族民族风情急速消失,传统的傣族民居——干栏式竹楼正在被砖混建筑所替代 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特重视不够,文化内涵不足,且资源分散,未形成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和优势。 由于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竞争,旅游服务质量下降,走入恶性循环。
旅游资源的背景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对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作出准确定位。因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对旅游资源重新认识,准确地进行资源定位,集中突出特资源是吸引游客、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
西双版纳有着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热带雨林和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这是版纳旅游得以起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资源依托。
由于西双版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来自两个洋面的西南、东南热带季风的影响,东南亚热带雨林沿中南半岛北伸至北回归线一带,是我国大陆上也是北回归线上保存面积最大,原生状态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最丰富,落结构最奇特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同时具有特殊的生物美学价值并能提供游客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热带雨林是西双版纳生态旅游最具特的资源环境。
天安门升国旗
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局调查显示,西双版纳世居少数民族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回族、佤族、壮族、景颇族12种,有已确定归属于布朗族的曼咪人和昆格人,归属于哈尼族的阿克人、补过人和排角人,也有未识别民族克木人、老品人和八甲人,其民族文化多元性十分丰富。作为我国傣族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悠久而灿烂,民族风情特明显,优势突出,是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笔者认为将西双版纳作为澜湄次区域的一个重要通道和节点,发展为澜湄次区域重要旅游组织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虽然热带雨林和民族风情在一定程度上与周边国家具有同质性,特别是对于热带雨林,不具比较优势,但由于中国特别是云南省大的旅游资源背景和良好的旅游环境,西双版纳仍然具有相应的综合资源优势。
提高质量,重塑形象,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版纳有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但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重新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从质量上突破,是争取客源的关键,深度挖掘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是树立品牌、做强版纳旅游的核心问题。通过管理和营销盘活市场;通过保护和整合,激活资源。管理主要是体制和经济上的问题;资源保护主要是观念
和途径的问题。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先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所以旅游资源保护与重建是西双版纳旅游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必须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主要是保护与重建,最终要实现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和重建特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西双版纳是世界公认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并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在我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西双版纳仍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呼声日益高涨和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因为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利用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西双版纳谋求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加大对生物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西双版纳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在国内外高度关注下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又能在地区经济建设中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要实现西双版纳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实现三大转变:
3要树立保护是为了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们必须树立保护与发展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最终要达到和谐发展的观念。的确,在相当长的时期和一些特定环境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生态、经济与社会三种关系的理解不断深化,人们已经看到保护与发展两大主题经过冲突、相持到和谐发展的希望和现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护与发展已经不是矛盾,甚至是彼此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经济的发展是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物质基础,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要树立新观念,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到要发展不能没有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护必须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我们应该看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条主线,这种矛盾是不可能在
短时期内全面消除,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发展必然要以资源的消耗作为代价,但我们是可以缓解并最终转化这一矛盾的,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的非消耗性价值的开发利用都是对这一矛盾的缓解。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正在逐步转化为不同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如何在这一转变中把握机遇正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
3要实现资源有效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车辆违章查巡)变消极被动保护为积极主动保护
西双版纳是我国最早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地区之一,覆盖面积广大,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体制健全,管理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地位,为我国热带雨林和其中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样板示范。然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凸现了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保护区与社区的冲突和保护管理目标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矛盾。总的来说,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种被动的封闭式的消极保护管理模式,现行的有关法规和管理方法滞后于当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如果保护区管理机构仍然按照以往被动地死守严管,封闭运行,必将脱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之目标,变为孤岛,陷入
困境和矛盾冲突之中,失去保护最终为发展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保护区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保护区作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区划,拟定有效的管理计划,属于重要保护对象和严格管理的区域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适于并能够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在保证保护对象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方旅游业发展中,让这一西双版纳也是全中国宝贵的资源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绝对保护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举
传统林业以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特征,而现代林业则以非木材森林产品和森林非消耗价值的开发利用为特征,并且将成为今后林产业发展的主流。我国正处在由资源消耗型的传统林业向资源非消耗型环境性林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等自然景观为欣赏对象并且以不损害旅游对象为基本原则的,因此生态旅游是典型的资源非消耗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产业,是我国现代林业中正在快速崛起的一新兴产业。西双版纳在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具有突出的特和明显的优势,在世界热带雨林被大量开发、面积迅速减少的今天,保护区内保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热带雨林无疑吸引着
许多热爱自然,各向往森林的旅游者。西双版纳两个国家级保护区保存了全州黄子韬家境80%以上的原生状态的热带雨林,有巨大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自然保护区应在切实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管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职能,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区热带雨林生态环境资源,变绝对保护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举,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由自上而下的单一行政管理向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式管理的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倡社区参与,社区参与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垂直行政管理运行体制,尤其是国家级保护区,这种管理体制在当前对于鼓励保护区内和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建设管理特别是作为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到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已显得很不适应。因此,保护管理机构应尽快学习国际国内关于保护区参与式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
国际上最早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主要根据是居住在保护区或周边的居民受到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所有正面及负面的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是最直接的利
益相关体,无论是保护区建设管理还是旅游开发,将他们排斥在外,任何管理发展计划都不可能实现。并且社区本身的生产生活与传统文化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共同构成了文化生态系统而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主要吸引力,社区参与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