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旅游线路规划
一、景区基本概况
龙门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5公里的伊河两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东经112°28′。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她东接万安山,南通伊河大谷,北濒洛阳盆地,西接宜阳丘陵,总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素为旅游胜地,礼佛圣地。
景区所在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市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景区所在的岩体系5亿年前古生代中寒武纪和2.7亿年前石炭纪造山运动形成的石灰岩。呈灰白、青灰,质地坚硬均匀,宜于雕琢。西山海拔263.9米,东山海拔303.5米。临河山势陡峭,气势壮观,南北绵延1公里,窟龛就凿造在沿河两岸的崖壁上。山顶表层覆盖厚度不等的中性沙质粘土,土质肥沃,适宜植物生长。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
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龙门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冬季多西北大陆性季风,夏季受东南海风影响,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景区年平均气温14.5℃,最热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平均气温-0.5℃。无霜期200天,早霜期十月下旬,终霜期四月中旬。夏季平均风速2.2米/秒,冬季平均风速2.5米/秒,风力最大8级。年总降雨量593.8毫米(多年平均),其中60%集中于夏季,年雷暴次数28.3天。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9℃(1968年7月6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25.1℃(1954年1月26日)。积雪深度最大达25厘米。冻土深度最大达21厘米。
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伊河发源于秦岭余脉熊耳山南麓,河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竭,水质良
,在偃师与洛河合流,称伊洛河,最终汇入黄河。特别是在龙门桥南,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中,泉水密布,普查有19处。其中西山9处,东山6处,河谷4处,总涌水量每小时146吨,其中珍珠泉、香山泉、禹王池等流量较大。水温24-26℃左右,矿化度0.398-0.41克/升,为符合饮用标准的淡水。伊河冬季枯水期常有结冰现象,汛期为七、八月份。景区内建有两座橡胶坝,形成水面南北长度约1.2公里,东西宽度约0.2公里。
2.2.3 土壤植被
龙门地区表层土壤均为石灰岩残积母质上发育而成,土层较薄,含有大量石离合新生料礓,均属褐土。西山土壤以少砾质中层灰石土和多砾质中层灰石土为主,土层厚度一般0.5米左右,局部山间洼地土层可达1米以上,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东山以少砾质薄层石灰土和多砾质薄层灰石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厚度一般不足0.3米,山谷处土壤稍厚。龙门地区属豫西黄土丘陵山地,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景区内现有林地约200公顷,总株数40万余株,其中针叶林约占总面积的70%,阔叶林约占总面积的30%。东西山森林覆盖率55.68%。景区树种品种齐全,除侧柏外,月桂、木香、榆叶梅、百日红、毛白杨、刺槐、迎春、核桃、枣树、椿树、榆树、楝树、栾树、法桐、柳树、女贞、紫叶李、白皮松、银杏、水杉、竹类等树种错落有致,生长于景区高山低谷之中。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暗黑2死灵法师加点两山现存大小佛窟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40余块,石刻佛塔60余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53年成立龙门文物管理所,196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重点保护区范围,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河南人民政府批准划定“龙门石窟”建设控制地带的界线。
位于东山的白园(白居易墓葬)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安葬于此而得名。坐落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宜人的小巧园林,占地40亩。依山势建有松风亭、白亭、翠越亭、道时书屋、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在传说为白居易当年饮酒赋诗之地,建有一座草亭,古风遗韵,游人至此,雅兴顿生。园内有一条镶有近百块白翁诗作碑的诗廊、流派纷呈,皆出自现代书法名家之手。琵琶峰顶即为诗人长眠之地,中央为白居易墓,墓碑上书“唐少傅白居易墓”。墓南立有清代石碑,墓北有一重24吨的自然卧石,上刻诗人的《醉吟先生传》之作。白园,山峦怀抱,柏青竹翠,临峰而立,清风送爽,可远眺龙门石窟,可旁观香山古寺,确为消夏旅游的好去处。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龙门东山,因地产香葛,又名香山。北魏时依岩壁凿佛龛,名香山寺。香山寺创建于北魏熙平元年(A.D.516)。当时香山寺的规模很大,计有登寺桥、寺前亭、连桥廊、石楼、藏经室、宾客堂,还依山凿有佛龛。到了初唐,香山寺已残破不堪。武则天天授元年(A.D.690),重修香山寺。武则天曾登香山寺令臣赋诗纪胜,被传为佳话。唐太和三年(A.D.829),白居易到洛阳任河南尹,当时香山寺年久失修,白居易出资助缮。此后,白居易常住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846年白居易病故,葬于香山寺北如满和尚塔之侧。香山寺几经兴废,后毁于金元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A.D.1708)重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佛殿、画像碑、御碑亭、衣钵塔、蒋介石故居等。
二、景区现状分析其评价word中如何设置页码
龙门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石窟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又是中原石窟的母窟。龙门位于河南省西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市南郊,处于洛阳市旅游景区的核心位置,是“黄河之旅”旅游路线以及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上的重要风景名胜区。东有嵩山风景名胜区,西有宜阳灵山寺、新安千唐志斋,南有范仲淹墓、陆浑水库、二程墓、白云山、天池山、老君山和龙峪湾景区,北有关林、汉光武陵、白马寺等,这些景点如众星捧月,使龙门更加夺目。
24月14号是什么情人节.1.1 人脉分析
在我国历史上,自北魏开凿石窟,魏孝文帝亲临龙门拜佛,到末代皇帝溥仪等,历代皇帝差不多都来过龙门。无数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名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故事和不朽的诗篇。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也有许多来龙门石窟参观游览的。国际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学者及英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柬埔寨等1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曾慕名而来到龙门石窟。这座杰出的艺术宝库,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向世人放射出绚丽的文化光彩。
(1)古代帝王
北魏孝文帝493年迁都洛阳,开始开凿龙门石窟。这一年始建古阳洞,号称“龙门第一窟”,坐落于龙门西山南段,是龙门最早开凿的石窟。人们利用天然石室,依山开窟,就石造像,历时10余年渐次完工。其中造像题记800余品,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19品就在古阳洞中。也是这一年,魏孝文帝为他的改革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从此,100多万包括鲜卑族和北方各族的移民融入中原,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亚洲的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到龙门石窟来游玩,并于香山寺留下“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佳话。
(2)名人雅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晚年就在洛阳18年之久,他与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禅僧如满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号称“香山九老”,白衣鸠杖,徘徊在香山寺,或行吟山林,或啸唱泉边,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的诗篇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一颗闪耀了75年的诗坛巨星陨落了。白居易的亲属,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龙门香山寺下。今天的白园,就是他的后人为纪念他所修。白居易在洛阳18年,曾修葺香山寺,开凿八节滩、九峭石,造福一方。
龙门石窟还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的宾阳洞前的褚遂良碑,唐代名相姚崇为母开凿的极南洞,都是孝道的典范。
历代游历至此的文人学士,多对龙门留下美好的诗篇。如李白诗云:“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杜甫诗云:“天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韦应物也赋诗说办护照流程:“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3)高僧大德
龙门石窟亦有许多高僧大德的足迹。相传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就曾在这里传法,达摩的弟子慧可,最早学习佛理便是在龙门的香山寺。善无畏、金刚智(密宗)不仅以龙门为传法中心,死后亦葬于此。龙门的佛学渊源,诚不可谓不深。
(4)近现代名人
1972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及其夫人参观龙门石窟,其间对龙门二十品格外青睐。龙门二十品,这魏碑书法的精髓,被康有为归纳为具有“十美”,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足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
2.1.2 地脉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龙门位于河南省西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市南郊,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全省范围来看,龙门位于河南省钻石型中原城市的西部。与郑州、三门峡、开封、平顶山、焦作、济源等大中城市相近。区位优势十分优越。
在这里开凿龙门石窟,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为此处接近都城洛阳,山川秀险,风景宜人;二为此处多石灰岩,质地坚韧,易于雕凿,宜于保存;三则其中还充斥着许多政治因素,实乃历史与政治的产物。
伊阙风光,美奂美仑。相传伊阙为大禹所开,造福先民。其后此处就有了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的优雅景致。至隋炀帝,改伊阙为龙门,又有了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山川形势,往往成为兵家守御的关隘和军事战略重地,龙门也不例外。自春秋始,历代都在此设关,并在此发生了多次杀伐大战。
龙门素有十寺八庵之说。龙门十寺即乾元寺、奉先寺、香山寺、天竺寺、潜溪寺、看经寺、石窟寺、敬善寺、宝应寺和广化寺。民间谚语说:"龙门十寺首乾元,水绕河湾是奉先。香山寺内蛤蟆塔,天竺云晴八角泉。潜溪寺内真泉水,看经六祖访大贤。石窟寺作钓鱼台,敬善寺下珍珠泉。宝应落在深涧里,足踏广化望嵩山。"八庵有姑姑坪、榴花庵、牡丹庵、芙蓉庵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与白居易结下不解之缘的香山寺。今天的香山寺亦为龙门的一大景致。
2.1.3 文脉分析
古代的洛阳,地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她不只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朝建都之地,还是全国水陆交通的中枢。所以自东汉以来洛阳就是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丝绸之路是洛阳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都洛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它滥觞于夏商周三代都洛时期,繁盛于东汉至隋唐时期。构成洛阳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因素,除了洛阳长期以来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外,还因为宋代以前河治地区发达的桑蚕业,为以丝绸生产为主的手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使这里成为商贾云集的货物集散地、人文荟萃的文明渊源。络绎于途的信使客商,大多以此为起止点,谱写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