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东昆坛 名星璀璨
娄东昆坛 名星璀璨
娄东太仓  文化古城
鲸波万顷通番舶,盛名美誉扬天下。百里娄江接太湖,浏家港囗声名响。
江南小城,娄东太仓,天下粮仓天下良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600多年前(1314一1357年)“昆山州府”之地。
现存实证1329年建的“州桥”石刻“平江路昆山州太仓安福桥”。
昆太仓”精英荟萃,文人贤士雅集地。
时有76座园林:朱清花园、顾信淮云院、殷奎春水船园、姚文奂娄东园、吕诚来鹤亭、王静庵麋泾园瞿智南园、偶桓草堂……
延祐二年始,兴学而科举盛,名臣魁儒辈出,形成娄东文化。
吴伟业《太仓十子诗序》载:元时太仓“法令稀简,民人宽乐,城南为海漕、市舶之所,帆檣
灯火,歌舞之音不绝。”
《太仓州志》载:“自延祐三年以来,州城士兵终日征歌选优;州民每年四五月间,要在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设立高台,集优人扮演台戏,狂欢终日。至于官府、富民之家饮宴集会,更离不开演戏和歌舞表演。
《中国社会科学院》329期陈伟龄《太仓与昆山腔》载:“据考证太仓南郊是“昆曲鼻祖”魏良辅创制昆曲水磨腔之地,但太仓也是昆山腔发源地。”
元时,最著名太仓市舶司正顾观,捐家赀之半、招徕侠士、王子,赞成海运,筑刘家河至南熏关长堤三十余里,建十四座名楼,延请京都名伶歌星,齐集太仓港日夜笙鼓欢娱。聘著名戏曲艺人珠帘秀、桂天香、白惜惜、玉茭枝等歌女舞伎,演戏唱曲,蜚声海内外,激发戏曲隆兴发展,孕育昆山腔新声,催生昆曲雏形。
其次,太仓茜泾西顾瑛玉山草堂,吸引本邑八十三位文人雅士寄居直塘南沙郡词曲家杨维祯词雄文魁柯九思、虞集画家倪瓒、黄公望、王蒙、王冕,南戏鼻祖高明等二十五位雅集唱和
网络推广怎么时人誉为金石文史之富,园亭声伎之盛甲于东南 
杨维祯乐隐团溪记》载:玉山草堂雅集之冠于沙溪瞿孝祯乐隐园。
这些博学饱识之士,为太仓文化艺术滥觞初发,起到施雨滋润的贡献。
杨維祯《草玄阁集王左辖席上夜宴》载:银烛火残午夜过,凤笙龙管杂鸣鼍……西蛮小队舞天魔……
《太仓州志》载:王左辖王安贞,首任昆太仓知州。
杨維祯《铁崖古乐府》《习舞》透露:“十六天魔教已成,背反莲掌苦嫌生……
吕诚《神舟曲》印证太仓港“铙歌鼓吹,往来江潮,以答神贶”。
《茜泾纪略》载:“倪瓒字元镇,号云林,高啟字建季、号青邱,柯九思字敬仲,杨维祯号铁崖。元至正间,四公常 集于顾仲瑛之玉山草堂。”
高启撰《朝鲜儿歌》:“予饮周检校宅,有二高丽儿歌舞者。”
证实太仓港引进高丽舞女,广泛吸纳海外文化。
萌生众多家乐班:王锡爵家、王静庵家、王宸章家、赵汉家、赵廉家、许尧文家、张王治家、毕沅家.......
《太仓卫致士指挥同知郭公墓志铭》载:“一时乡曲叠为雅会,以觞酌自娱,公善於新声,填辞度曲,流丽遷妙.......
《昆曲娘家一太仓卫》载“名著三千、作家八百腾飞的地方
《太仓州志》载:“一唱百和,随风旋转,人士相嘲谓之孛,娄风习尚奢汰过粤寇之......
西关讲究舞弄棒,南关讲究吹拉弹唱,研究声腔的好地方。
历来邻里“山歌对唱,丝竹相闻,一唱百和、翩翩起舞”,因此,创制昆曲和江南丝竹不足为奇。
娄东昆坛  明星璀璨
沧江之畔兰韵盛,艺苑向荣花亦丽,香飘湖海馨香馥,弇州不愧钟灵地。
郑和在太仓刘家港起锚七下西洋,开启大航海时代,载入世界文明巨册。同时促进娄东文化蓄聚发力。
2002年第二期《社讯联刋》载曲家张允和话:“太仓是诞生水磨腔的圣地,魏良辅对昆曲贡献至大,我祝福娄东曲社!
《振飞曲谱》载:“昆山腔......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清唱南词,曰水磨调。
阳乾博客撰文辨析《江苏太仓是昆曲的鼻祖之地,昆山是流传昆曲地》
娄东昆坛,遐迩闻名,钟灵毓秀,人才济济。
1、明曲圣、鼻祖魏良辅(1501一1584年)
《太仓州志》载:“魏良辅居南关,善声律,转音若丝。张小泉、季敬波、戴梅川、包郎郎之属争师事惟肖。而良辅自谓不如过百户云适,有得必往请过称善乃行。
昆山腔肇始者魏良辅,流寓六国码头,悬壶济世郎中,唱曲、教曲;边给人治病,维持
生计。幸运遇上师友太仓卫过云适;得力助手张野塘弟子包郎郎等,足不下楼十年,将北曲与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融揉成“尽洗乖声,别开堂奧,调用水磨,拍捱冷板昆曲;《南词引证》即《曲律》二十条唱曲论文;弟子众多:太仓赵瞻云、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叶、包郎郎等;昆山梁伯龙;常熟周梦山;无锡潘荊南、陈奉玉、王渭台等 。
与婿张野塘,改三弦、创提琴,组成声益柔曼婉扬江南名乐,为昆曲伴奏,携之入洞庭,奏一月不辍,而提琴以传。
吴江沈宠绥载:“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
常熟钱谦益定论:“时称昆山腔,皆祖魏良辅”
绍兴王骥德《曲律》载:“昆山之派,以魏良辅为祖。
2、 唱响“南码头曲”诸先贤
《太仓州志》载:“絃子、提琴,州著歌吹“按吾州魏良辅开昆腔一宗嗣。有瞽者张野塘以絃子著,长子张八传父技;次子张九又工吹管,若提琴则推杨六,吹箫则推上百户,皆擅绝.......”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载:“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张进士新,勿善也,乃取良辅校本,出青于蓝,偕赵瞻云、雷敷民与其叔小泉翁,踏月邮亭,往来唱和,号南马头曲。
《太仓州志》载:“崑山梁伯龙效之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谱行世天下谓之崑腔,张进士新乃取良辅校本偕赵瞻云、雷敷民辈传板度节,又号南码头曲。” 
证实《浣纱记》,采用魏良辅水磨腔”,时称“南码头曲”。
朱彜尊《静志居诗话》载:“魏良辅者,造曲律,世所谓昆腔者,自良辅始,而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传奇,梨园子弟喜歌之。
王世贞题《浣纱记》:“ 吴闾白面游冶儿,争唱梁郎雪艳词。
吴梅村《琵琶行》载:“里人度曲魏良辅高士填词梁伯龙”。
张野塘和赵瞻云教授王氏家乐班,首演牡丹亭,成就昆剧实验剧团和丝竹实验乐团,为汤显祖成名及昆剧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作用。
3、戏曲评论家王世贞(1526一1577年)
文坛领袖涉足曲坛研究,多有建树。
戏曲论著艺苑厄言》附言《曲藻》,是他戏曲观精华处
编传奇鸣凤记,明汲古阁《六十种曲》原刻本题:明王世贞撰。
清音律家凌廷堪《论曲绝句》也认同。
明曲家冯梦龙语:“读王凤洲《鸣凤记,而不下泪者,必非忠臣......
对《琵琶记》评价至高: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了不见捏造,所以佳耳。”
姓王的好名字道出《琵琶》是高明于元至正九年八月,到太仓刘家港顾瑛“玉山草堂”一坐,写成《碧梧翠竹堂后》蓝本。
王世贞积极参与昆曲理论研究,促使昆曲艺术逐步走向完美。
4、 明剧作家王衡(1561一1609年)
与父王锡爵,两世鼎甲,同登榜眼,光宗耀祖。一生坎坷,仕途波折
他是诗格独标清韵,不染习气诗人自叹:“生长宰官家,心情春后花”,郁闷无奈心情,促成《没奈何》《真傀儡》《郁轮袍》《再生缘》《裴湛和合》等传奇,收入《盛明杂剧》中。
《列朝诗集小传》载:“学殖益富,能诗善书,散华落藻,名动海内。
5、清撰剧吴伟业(1609一1672年)
明崇祯四年,23岁金榜题名,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入仕途。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其著名七言诗《圆圆曲》。是他对明朝覆亡惨痛历史发出控诉怒吼。
长期隐居梅村,浅唱低吟,聊以度日。
清王昊撰《十七夜,饮吴梅村先生梅花庵》诗:玉喉练圆响、哀歈赴严节。秦筝十二弦,一弦一鸣咽......
证实吴家“梅村”,也是文人雅集地。
撰《梅村乐府》《临春阁天气变冷短信》《秣陵春》等剧,自演並赠友冒辟疆。
余怀观秣陵春云浮美食撰《至娄东、吴骏公宫尹留饮廓然堂、同周子俶剧饮》诗。
6、清撰《击筑余音》归庄(1613一1673年)
与顾炎武志同道合,一起参加太仓张溥为首的复社,寓居太仓顾宅,顾炎武是双凤名门望族顾章志曾孙。
归庄著《击筑余音》,唱出孤臣一片心,对盘古以来的圣贤君相痛加抨击;对那些投降清朝官吏痛骂不休。
归庄镇因文学家归庄隐居此卒而命名。
7、清剧作家王锡爵重孙王抃(16281692)
太学生,天姿英迈,工诗,善乐府,诗律清新隽雅“娄东十子”之一。
巢松集》《北游草堂集》问世。康熙十二年冬,作乐府《玉阶怨》。十三年《戴花刘》《舜华庄》传奇,在弟王抑家厅堂演出。后撰《筹边楼》传奇,在鹤来堂演出;康熙十八年春,撰《鹫峰缘》已演。后著《浩气吟》等上演。
时人誉:“所著乐府,不让元人。
8、清撰《红楼梦散套》吴镐
戏曲家监生,父武官,却喜爱舞文弄墨,受诗人彭兆荪赏识。
专攻诗古文词,笔意古雅,善作传奇。著《荊石山房诗文集》、《汉魏六朝志墓金石例》,根据《红楼梦》改杂剧《红楼梦散套》十六折,用于昆曲清唱。
蒋瑞藻《小说枝谈》载:“言之有味。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载:“脍炙人口,这样精彩,简直可以和汤显祖媲美。湖南高考时间”
9、清《桂枝香》与状元毕沅(1730一1797)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累官河南巡抚,湖广总督。
酷爱戏剧,倾心男旦李桂官。每天观戏名落孙山。没钱买票跟李车到戏园,演毕回寓又跟,风雨无阻。李了解后感动,邀一起住下......
毕高中状元,李相伴同往,时人称李为状元“夫人”。
赵翼瓯北诗钞》专写其事;同治年,长沙杨恩寿作《桂枝香》传奇。
《中国戏剧概论》载:“《桂枝香》取材《品花宝鉴》,上田春航与优人李桂芳事,相传影射毕秋帆的。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杨超伯,“《桂枝香传奇》与毕秋帆”一文,复印《桂枝香》传奇,寄太仓县戏曲资料办公室,证实毕沅与李桂官之事。
10、著名音韵学家沈乘麐(1714一1795)
武生,隐居教授,工音韵之学。耗时五十年,七易其稿,编就部合南北音韵于一书韵学骊珠》上下两卷,此书一问世,二百多年来奉为“圭臬,成为填词度曲韵书,成为昆曲界
规范,具有指导意义。
11、清雍乾年间优伶陈九公
《茜泾记略》载:“陈九公,与其兄圣孚同居毛家弄口,后迁扬州入姑苏集秀班,名噪时,演《达摩过江》、及《打子》诸出为绝技云。
中国昆剧大辞典载:“陈九公,清代乾隆年间昆曲名伶。扬州老徐班小生,苏州人。擅演潇洒性格的人物,以《彩豪记》的《吟诗》、《脱靴》诸出最佳,形成“风月派,年九十演剧依然风流橫溢,堪称化工。后任教习,传其技于石涌塘。”
12、清善音律顾子惠,得“南曲当今第一”苏昆生正传。
《太仓州志》载:“初苏昆生至太,珍其技,不轻授人。子惠窃听之,尽记其点拍,退而习焉。已诣苏歌之,苏惊曰:子从何处窃我歌耶?’遂悉指授。后子惠颇通韵谱二变七声之义,游京师有声。
13、 南社“四剑”之一撰《翩鸿记传奇俞剑华(1887一1936)
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南社笫一次苏州虎丘雅集。任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喜爱昆曲回太仓,筹太仓青年俱乐部,延请曲师吕书庵、伍春如、高步云等教习昆曲。参加成员发展到二百多人,遍布城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