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楼》看李渔小说创作
  从《十二楼》中看李渔的小说创作
摘要:李渔是清时期的一位戏曲家兼小说家。他的两部代表性的小说是《无声戏》和《十二楼》。他把第一部小说命名为无声戏,充分的体现了他把小说当作无声戏来看来写,这种小说观点在他的第二部小说《十二楼》中被充分的体现出来。小说《十二楼》具有着通俗、传、喜剧等特点,而形成这种特点与他的戏曲创作和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李渔;小说创作;《十二楼》
    李渔(1610-1680)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其作品《风筝误》《奈何天》都是传世佳作,同时他也是继凌梦初、冯梦龙之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家,作品《无声戏》《十二楼》在清代白话短篇中可推为上乘之作。李渔的戏剧理论已经被普遍的重视,可是他的小说创作却往往被忽略,因此,研究李渔的小说创作,对了解李渔、了解他的创作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物。
一、十二楼中上演无声戏”----李渔的小说观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小说家者流,盖出
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这里小说与后来所谓的小说是不同的,可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小道”“银子儿稗官野史等来称呼小说却屡见不鲜,而且影响极深。出生于明代的小说家李渔则认为:吾于诗文,非不究心,而得志愉快,终不敢以稗史为末技。1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2如何使用卷发夹】从而将小说、戏曲的地位提到与诗文评平等。李渔穷其一生以小说、戏曲为业,在戏曲方面李渔总结出了《闲情偶寄》,而在小说方面李渔却没有系统理论的论述,但他却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命名为《无声戏》,并且《十二楼》之《拂云楼》第四回回末云:各位各洗尊眸,看演这出无声戏。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渔一方面把小说看成是无声的戏剧,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的小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戏曲理论的影响。这种小说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俗
      通俗文学在当时是一种盛行的文学样式,有不少文人墨客开始写通俗式的文学作品,李渔就是其中一位。他促进了话本小说由俗入雅的文人化进程,代表了话本小说书面化新时期的到来。
      1通俗的提出。话本小说源于说话,说话者,谓口说古今之事。宋代人的通俗小说观与唐代的传奇不同,它出自于杂剧中的说话予大和末,因弟生日观杂剧,有市人小说【3市人小说概括出了说话的基础是广大的市民,而这种说话要被市民阶层所接受、喜欢,说话hellsing地狱之歌”人就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即所谓的通俗。杜睿《十二楼·序》云: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入情啼笑,接引顽痴。概括了《十二楼》的创作目的和李渔的通俗思想。李渔曾自称:予作柳七,交无数周郎4】表明了李渔自己欲追随柳七,去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
      李渔从事通俗文学创作,通俗成了他写作文章的基础与思想。李渔的通俗论是较具体和明确的,他说: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使文章之设,亦为与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则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亦只浅而不深,如今世为小说矣。5】在这里李渔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小说的创作要因人而异,要适应读者的特点和符合他们的要求。小说既然是以广大的市民阶层为基础,那么它就必须贵浅不贵深,这就是通俗。要达到通俗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无贤无愚,无不能读的程度,语言上就要浅显明了,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被广泛的流传,而那些
读起来让人费解的作品,正如李渔身上所说:凡读传奇而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6动漫情头一男一女污能于浅出见才,方是文章高手7】由此可见通俗就成了李渔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张,同时也成为了李渔评判作品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
       2通俗的表现。李渔是一位小说戏曲兼擅的作家,在他眼里,小说和戏曲有着同样的众基础和社会功能,甚至表现方法也有相同之处,所以他用小说的形式来演绎无声的戏剧。在他的小说里提倡、高举通俗这一旗帜,所面向的是广大的众,认为小说戏曲应该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8】即使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9】同时,他还认为不论写什么,都必须戒板腐、严肃,他主张离合悲欢,嬉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凡此这些,在李渔看来,与传统诗文相比,小说应别是一家,小说应有鲜明的大众特,av女星最漂亮排名“街谈巷议、通俗易懂,这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为故事奇特、情节曲折、结构单纯、语言通俗浅显等艺术特点。
       首先,故事新鲜奇特,情节波澜起伏。李渔认为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
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10】所谓有奇事方有奇文,强调作品题材和作品故事的奇特,是俗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一点上李渔做得很好。以往古典文学作品题材和作品故事中,才子佳人爱情题材的作品非常多见,有的写越墙私奔,有的写红娘引线,有的写花前月下的幽会等等。而这里的李渔则打破常规,不蹈前人之辙,完全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在《十二楼》中《合影楼》,他让主人公珍生和玉娟对这池中人影谈情说爱,借着流水花瓣传递情诗;在《夏宜楼》里,他让主人公瞿吉人借千里镜与詹娴娴眉目传情,这些都打破了以往惯例中的格局,让读者耳目一新。
       李渔的小说除了题材和故事的奇特外,在情节上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一部作品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它的内容再好,读者读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完整的情节、情节上的起伏是作品至关重要的环节。《闻过楼》里写呆叟移家之后,祸难迭起,几次遭变,一次比一次花样翻新,一次比一次使人丧胆,搞得呆叟惶恐不已,读者的心也随之起伏;而最后却是殷太史等人玩弄的圈套;又如《生我楼》里尹厚失子---得子老房子装修多少钱---失子---得子等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让故事一波三折,最后还是团圆结局。情节的波澜起伏,使小说充满了悬念与回味,也丰富了故事内容,突显了小说的张力,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其次,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前后照应周到。李渔在他的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寄》里曾提出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戏剧结构,而这样的理论在他的小说中有程度不同的体现。李渔的所有小说都注意突出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虽然故事结构新奇而巧妙,但绝不设置过繁的枝蔓,故事的展开、人物的穿插、矛盾的激化和松懈,写来有条不紊,错落有致,而且前后照应周到。如《归正楼》里主人公贝去戎,故事始终围绕着贝去戎如何行骗,如何归正这一过程,以贝去戎为唯一的主要人物,在作品中看不到其它的枝蔓。李渔小说中绝大部分都有着这样的结构特点。
      李渔小说不仅突出了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而且结构非常严谨,密针线,前后照应周到。如《鹤归楼》事件繁琐却主线分明,其中段玉初为保其妻故寄决绝之词,至后方点名是一首回文诗,逆读则皆慰藉温存之语,显其针线细密;又如《生我楼》开头交代尹厚三四岁的儿子,随着几个孩童出去嬉耍,晚上回来不见了,这才引起尹厚思量立嗣,外出卖身等一系列行动;事原机巧,到头来买他为父的姚继正是他十几年前失去的儿子,这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儿子未被虎衔去。开始交代带的一段文字,措辞含糊,并不十分肯定。这条伏线安排的很深、很妙、很巧,直到最后才见分晓。照应周到,使整篇小说贯通一气,浑然天成。
      再次,语言通俗浅显,生动流利,涉笔成趣。李渔提倡通俗,易在贵浅显”“重机趣”“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这就使他的小说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貌---既浅显圆熟,又佻达机趣。他的小说,如艺人执板说书,娓娓道来,却不使用口头禅;又如清雅居士闲谈,说及事理却又不失其机趣。如《合影楼》开头作者对男女情爱的看法。若到那男子妇人动了念头之后,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摄,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获的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心了愿。11】这里把男子妇人一旦产生了爱慕之情的心态描写的恰如其分,不但要惊天动地,还要轰轰烈烈。语言的通俗浅显,明白如话,而且诙谐生动,机趣横生,破能体现李渔小说语言风格。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管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它都是为要表现的内容、人物所服务的。李渔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使小说更加精彩。如《夺锦楼》里边氏问丈夫娶媳由父,嫁女由母。若还是娶媳妇,就该由你做主。如今嫁女儿,自然是由我做主,你是何人搀越?”“只消一个边氏捏了闩门的杠子,横驱直扫,竟把过去的人役杀得个片甲不留,一个个抱头鼠窜这两段的描写有对话、动作,生动的描绘出了一个悍妇的形象,这对了解小说内容,展现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帮助。
      李渔小说的通俗论,使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故事奇特、情节波澜、语言生动等艺术特,他在这一方面的努力是极其成功的,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中,李渔成为了仅次于冯梦龙和凌梦初的白话优秀短篇小说家。
(二)传螃蟹怎么养才能活得长久一些
       李渔小说故事新鲜奇特,每个故事都充满奇幻彩,新颖而绝不雷同,这在《十二楼》中比比皆是。孙楷第先生评价说:篇篇有篇篇的境界风趣这里所说大的境界风趣就是文章中的
,李渔这样要求着,而他也是这样做的。
       首先,他是非奇不传,常中求。明代思想家李贽首次提出奇即在于平常,李渔对这一观点也阐发了他自己的见解,他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已见之戏场,则于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12】李渔写文章要求有新意,但不是千篇一律,这是他一直所强调的非奇不传,只有做到非奇不传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
的目光。只要故事,在他笔下不惜别出心裁,各显神通:《合影楼》对影谈情说爱;《夏宜楼》靠镜占名媛;《归正楼》靠骗求正果等等,所有的这些在以往的小说里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人异事,可见,题材要有传奇性。但是,并不是为了故事的奇特,就要怪诞、离奇,它是要贴近现实生活。李渔说: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新,不当索诸闻见之外,无论词曲,古今文字皆然。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世间奇事无多,常事为多13】,这是所说的常中求,也就是小说要有现实性。传奇性和现实性,二者合一,则构成了李渔小说的题材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