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葆棣
——访中国著名国画家陈葆棣
本报记者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郜景苏 万慧芬
陈葆棣简介:陈葆棣·1947年出生,祖籍山东龙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陈葆棣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他继承了先师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在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中,树立了创新不远离传统的绘画理念。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八次入选并多次获奖。作品 百花争艳》《迎春 现收藏陈列于全国政协礼堂宴会厅;作品《畅游》国务院中南海收藏并入编《中南海藏画集第二卷》;多幅作品陈列在我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家政要部门;作品 》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韩国总统卢武铉。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等出版《陈葆棣画集》 《陈葆棣写意花鸟画》 《当代中国花鸟画坛10名家陈葆棣作品集》《中国画精品系列陈葆棣
写意花鸟作品选》 《陈葆棣诗书画作品集》 《新编芥子园画传水族篇》 《当代名家画谱丛书陈葆棣写意鱼画谱》 《任伯年名画技法解秘》 《写意牡丹画法》等多部绘画专著。他的诗、书、画作品及论著多发表于各种专业报刊杂志。陈葆棣对陶瓷艺术创作有浓厚兴趣,他将陶瓷作为他绘画艺术的又一载体,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艺术才华加之多年的工美设计之优势,创作出的陶瓷作品为世人瞩目。
“有一种鸟,一生随着季节的转变,南来北往,为了一个目标, 不畏路途遥远的飞着,大家都叫它候鸟, 而在景德镇也有这么一外来的知名画家,他们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景德镇与老家之间。知名国画家陈陈葆棣先生就是其中一位,5年前,每到年底,陈葆棣先生都会来到景德镇,在景德镇的陶瓷作坊里一呆就是数月,陈葆棣先生就像一只候鸟,往返于北京和景德镇之间,因为艺术的迁徙,陈葆棣乐此不疲。
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他?陈葆棣先生回答说因为,“景德镇是做瓷器的天堂。
与陈葆棣先生结缘是源于一本他的画集,几年前,我从一家美术书店购买了一本《陈葆棣写意花鸟画》画集,经常在家临摹、学习。不久后,从一个朋友处听说陈葆棣老师来景德镇了,于是我带着敬佩之情寻他的足迹,随后,我如约来到锦绣昌南的一套寓所门前,
轻轻按住门铃。良久,门开了,陈葆棣老师出现在我面前。我赶忙毕恭毕敬地上前鞠躬,以表达一位年轻后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
于是,在陈葆棣老师的工作室里,我们开始了一次颇有穿越世纪意味的交谈,一方是21世纪下半叶的瓷城后生,一方是从北京远到而来的国画大家,与这位从北京远到而来的国画大家畅谈了国画和陶瓷,如同接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陈葆棣其人其画
景德镇人对陈葆棣先生并不陌生,他的画集在早景德镇广为流传,2007年他曾在景德镇举办画展暨陶瓷作品展,让景德镇人近距离的观赏到他的国画和陶瓷,也近距离感受了他的人格魅力。
在展览上,陶瓷泰斗王锡良先生评价说:陈葆棣先生来景德镇办展,让景德镇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都从陈先生的画上得到很多益处,对今后工作也有很多借鉴。
陈葆棣先生自幼酷爱绘画,12岁考入北京少年宫国画班,19岁起师从杰出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门下学习写意花鸟画,这为他的艺术生涯奠定了一个高起点。陈葆棣在恩师的
抗击疫情最暖心的句子指导下心领神会,刻苦用功几十年如一日,领略感悟画情画理,博学传统绘画精髓,刻苦习练笔墨功力。他笔下的花、鸟、鱼、虫传统国画作品,继承了先师王雪涛的绘画风格,俏丽、洒脱、清新感人。尤其是小品,更为简洁、生动、悦目赏心。
齐白石画虾,王胄画驴,在爱好书画的人们中,只要提及画鱼,特别是画神仙鱼,人们便会想到画家陈葆棣先生。陈葆棣笔下的神仙鱼,灵动、传神,笔墨酣畅、画法独特、个性强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观赏鱼,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传入我国,故前人很少涉猎,陈葆棣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画鱼的经验,谨遵恩师王雪涛先生要他画“精”画“绝”的教导,用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来自异域的观赏鱼,为发展和衍变的中国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陈葆棣还善于描绘牡丹、芍药等人们常见的素材,但在不同的画幅中或清新淡雅或浓郁沉着,总有冲破旧模式,创立新语言的追求。陈葆棣的焦墨花卉,笔简意赅,显示了他花鸟画的深厚的传统功力。他从写生幻化出来的双勾水仙、兰草作品,笔随人意、情真意笃,它源于自然而又能以笔墨技巧体现水墨精髓,飘逸高洁的物象在陈葆棣先生的笔下均能传达出中国文人的儒雅气质与涵养。
悉心研究陶瓷艺术
已在国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陈葆棣老师在谈及自己为何爱上陶瓷绘画时,他说:500年前流传至今的国画的品相已经非常差了,而上千年出土的陶瓷却还跟新的差别不大,如何让国画作品流传下去,陶瓷是最好的载体。
在此之前,陈葆棣老师就有将国画画到陶瓷上的想法,几年前,他曾去过我国的产瓷区唐山、醴陵等地考察,但他还是将最后的目标定在了景德镇,这不仅是因为景德镇有着很好的制瓷配套设施外,还有这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其实,在我国的陶瓷历史上,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与有造诣的文人和国画家的参与密不可分。现在,各地美院许多教授、画家陆续来景德镇参与陶瓷创作,对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将是一个促进。
陈葆棣先生把陶瓷作为他绘画艺术的新的载体,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艺术才华加之多年的工美设计之优势,借助陶瓷工艺的技巧,结合各种器型的多维创作空间,在陶瓷上发挥自己的笔墨之长。他将国画墨的深浅,演化为青花的彩变化,使中国画的水墨神韵在陶瓷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后的瓷器既保留了国画在宣纸上的水墨效果,又发挥了陶瓷的晶莹典雅,永不退的特质,他认为陶瓷绘画与在宣纸上的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中
国画展现为立体的形态,在其它载体上都难以达到如此完美效果。陈葆棣的花鸟画在陶瓷上更加鲜活、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正是陈葆棣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满足于当票友在景德镇玩一玩,而是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真情投入,他才创作出了非常难得的精品。陶瓷作品的成功率不高,更何况他要求的是尽善尽美。陈葆棣先生画陶瓷是以釉中为主,是在施过一遍釉的坯胎上作画,针对不同器形,先在内心设计好三维立体图案;釉适当,下笔准确,这要求作者具有把握全局、立体造型的美术设计能力。作品的360度,每一个角度都应该是完美的画面,都应具有可欣赏性。
陈葆棣全然不只是把国画搬到陶瓷上,以他对装饰设计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他的审美和设计理念完全服从于陶瓷的器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非常有限的创作空间,构图严谨、奇巧、生动,既要表现所绘主题,还充分体现了陶瓷的晶莹如玉的质感。
个性空间名字
陈葆棣说在这个陶瓷艺术的天堂里,做陶瓷的原料是应有尽有,在陶瓷的作坊遍地都是,到处洋溢着艺术的氛围和艺术灵感。在以前,为了一种陶瓷材料往往是那么的难,但是在景德镇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从泥料、釉料、工具、烧制一切都是那么得心应手。
大四自我鉴定范文随后,在景德镇一位朋友的建议下,陈葆棣在锦绣昌南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于是每年寒假陈葆棣在告别家人,都会迁徙至景德镇专心于创作。每次来景德镇陈葆棣都会有丰硕的收获,这也是他不辞辛苦长年两地迁徙的原因。
每次陈葆棣来景德镇都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在景德镇的时间陈葆棣倍加珍惜。每天陈葆棣都只睡几个小时,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创作,有一次连续创作太过疲劳,陈葆棣累得靠在座子上就睡着了。陈葆棣的作品非常美,题材和手法除了载体是瓷器外,少有景德镇本土元素,陶艺创作自成风格。他谓之的“天堂”,不过是制作上的便利,传统的力量并未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
qq充值中心采访中陈葆棣告诉记者,在景德镇这么多年,他已渐渐融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圈,来到景德镇研习陶艺,是我艺术生涯的一次飞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