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考俄罗斯_熊_文化_汪磊
2013年9月第5期
文化学刊
Culture Journal
Sep.2013
No.5
【辨风正俗】
探考俄罗斯“熊”文化
汪磊邵敏江门美食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女排五连冠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
摘要自古以来,俄罗斯就与熊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古斯拉人对熊的图腾崇拜,封建社会里俄国人猎
熊、驯熊、赏熊的传统以及用熊来取名造姓的风俗习惯,抑或是艺术家们以熊为主题创作丰富的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熊早已从简单的动物形象上升至俄国人的精神层面,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家的一种象征。本文对熊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义作了梳理分析,并对国际上惯用称谓“俄罗斯熊”的来历进行了探考。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俄罗斯熊”
郑州二本大学中图分类号G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13)05-0105-06
收稿日期2013-08-02
作者简介汪磊(1985-)男,安徽怀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文化研究;邵敏(1987-)女,山东宁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语翻译、文化研究。
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两种熊———白熊(又叫北极熊)和棕熊,前者主要活动在北极地区,素有“北极圈之王”的美称;后者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各地,是俄国森林中体型最大的动物,被誉为“俄罗斯森林的主人”。在俄罗斯,白熊数量不多,棕熊从北部针叶林带到南部高加索山区都有分布,因此人们所说的熊通常指棕熊。
熊体型健硕,力大无穷,行动笨拙,憨态可掬,深受俄罗斯民族的喜爱。人们常用熊来指代俄罗斯或
俄罗斯人。2006-2007年中俄国家年的徽标是身披两国国旗的大熊猫和棕熊,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之一也选择了脖系绿围巾的白熊,可以说在国际舞台上,熊已然代表着俄罗斯国家,“北极熊”“俄罗斯熊”等称谓成为我们北方邻居的代名词。那么,俄罗斯民族为何如此喜爱熊,并且用熊的形象代表国家呢这还要从熊本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说起。
熊的躯体粗壮肥大,是个名副其实的
501
“大块头”,一头成年棕熊的体重可达700 800千克,平均身长3米,站立时能有2.7米;它四肢粗壮有力,前爪爪尖最长能到20cm,可以用来抓取、撕扯猎物,甚至攀爬树木;熊行走时通常步伐缓慢,而在追赶猎物时,则奔跑迅猛,时速可达58千米/时。由于熊的步履总是脚趾朝内,因此人们常用“内翻足的”形容熊,俄罗斯俗语说:“走路像内翻足的米什卡”,用来比喻笨拙的人。
冬眠是熊的典型特征,每年十月份熊就开始躲进洞穴里蛰伏。冬季由于食物稀少,因而熊很少出来活动,经常靠舔食熊掌过活,熊冬眠常持续200天以上,这段时间如果它被惊动就会立即苏醒,变得十分暴躁,会攻击人和牲畜,但通常而言,熊的性情比较温和,不会主动攻击人和动物。熊冬眠的洞穴一
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枯树洞或深厚的雪堆之中。除冬眠期外,它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是“永远的流浪者”。对于熊来说,食物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哪里食物丰富哪里就有它的身影;熊喜欢在池塘岸边抓捕鱼虾吃,所以它常靠近水体以及有树桩的针叶林居住,瀑布、沼泽等是棕熊经常出没的地方。此外,熊还会经常抢夺狼捕获来的猎物,熊的懒惰和“不劳而获”就这样出了名。玉怎么分辨真假
北极熊主要以猎取海豹、幼海象、幼鲸、海岛和鱼类为生,是食肉类动物,棕熊则什么都吃,属于典型的杂食动物,它的食物包括浆果、燕麦、玉米、昆虫、幼虫、蚁冢、蜂窝以及蜂蜜等。在如此丰富的美味佳肴中,棕熊最喜欢蜂蜜和浆果,因而它在俄罗斯还有着“甜食家”和“美食家”之称,熊在俄语中的字面含义就是“吃蜂蜜的动物”[1]。
不难看出,熊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人类确有较多相似之处,因而在斯拉夫人眼中,熊是最像人类的动物:它有人一样的眼睛,脚掌和脚趾像人的手和脚,能用两只脚站立行走;喜欢随着音乐跳舞,会像人一样高兴或发怒。古斯拉夫人甚至还把熊看作是人的祖先或亲戚。[2]据传说,熊来自于人类,是上帝将人变成了熊,为的是惩罚他们杀母弑父、拒绝留宿僧侣以及欲壑难填等罪行。正是由于人与熊的同宗同源关系,所以人类不能食用熊肉,熊也不能吃人,只有当人犯了罪获得上帝的指示后熊才会攻击人。
熊与俄罗斯人的亲密关系还体现在打猎驯养、节日仪式以及称谓命名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古以来,熊在俄罗斯就被认为是神圣的动物,它是斯拉夫民族的动物图腾。多神教认为,熊是家畜保护神韦勒斯的化身,人们对熊进行祈祷和念咒以后,它才会保佑家畜平安以及狩猎顺利。狩猎最初是古斯拉夫人的生存需要,尔后在历史中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的一项传统———打猎。现实主义作家阿克萨科夫在《奥伦堡省猎人笔记》曾阐述过,打猎丰富了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认识,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世界的知识。在俄国,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打猎,例如屠格涅夫不仅是文笔优美的作家,还是一位拥有丰富狩猎知识、技术和经验的高超猎人。在屠格涅夫的一生中,打猎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打猎不仅促使屠格涅夫形成了自己对大自然独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屠格涅夫理解并爱上了俄罗斯人民。作家根据自己打猎过程中的见闻,将俄罗斯
601
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探考俄罗斯“熊”文化汪磊邵敏
的大自然、农奴制度下人们的生活状况辑录成书,生动传神地描述了19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精神面貌,《猎人笔记》也因此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作为古时候东欧平原上最大和最常见的动物,熊自然是猎人们经常觊觎的目标。对于猎人们而言,猎熊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这不仅是一项既刺激又危险的活动,而且捕捉熊之后猎手会获得一张珍贵的熊皮。过去冬天的时候熊皮仅用来
铺盖马车和卧室里的地板,有时挂在墙上用作装饰,通常只有在富商巨贾或猎人的家中才能见到。
古时候,俄国人还经常驯养熊用来表演节目。熊身上有着许多类似人的特点,因此人们很容易驯服它们,教它们模仿人类的行为举止。在民间,熊跟随流浪艺人走街串巷,在村头广场上为普通百姓送去“视觉大餐”:熊在艺人们的指令下表演着一个又一个滑稽的场景,例如神父作日祷赞美诗,醉汉踉跄着离开酒馆,老妪洗衣等等;在王公贵族的宫廷院落里,棕熊不仅用来看家护院,而且经常用来游戏娱乐,贵族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便是观看“棕熊博斗”。那时候,来到莫斯科的外国人看到大街小巷都是棕熊的身影,竟天真的以为俄罗斯是一个到处都有棕熊出没的国家,“熊国”的传闻因而在欧洲传播开来,其实这是欧洲人对俄罗斯驯熊传统的误解和缺乏认识。时至今日,古老的驯熊传统逐渐演变成了马戏团的表演,棕熊自然而然地成为现代马戏团的主角之一,而且随着人类保护动物意识的增强,棕熊已不再表演高危险性的节目,驯兽师们也不再使用鞭子残忍地对待它们了,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每次棕熊表演完之后驯兽师们都会向熊的嘴中喂食“美味佳肴”,正是这种和谐的驯养关系,棕熊表演成为俄罗斯马戏团中的压轴好戏,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狗熊滚球、棕熊跳舞、走迷宫、小熊滑冰、骑自行车等都已是俄罗斯马戏团盛演不衰的经典节目。
俄罗斯人与熊的关系还体现在在节日和仪式之中。西伯利亚的许多民族有专门的节日和特别的仪式来纪念熊:他们在即将进行狩猎或者狩猎顺利结束时要跳戴着面具的“熊舞”,而在猎熊之后还要举行特定的仪式———熊节。节日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剥熊皮”(或者称为“脱皮袄”),这意味着将熊变成人,
去除两者之间的差异。直到不久前在阿尔泰和北极地区都还保留着这些节日。人们捕捉活熊,将它们养肥后举行庄严的仪式,仪式结束后再用专门的箭将熊射死,举行丰盛的宴会。宴会上人们载歌载舞、隆重地欢送熊的灵魂,随后将熊的耳朵、牙齿、骨头、爪子以及熊皮、熊掌等制作成护身符。一些萨满教的巫师们还将熊头用作面具,以其作为与林妖建立联系的纽带。古时候人们认为,熊非常了解妖魔鬼怪,与林妖是兄弟或主仆,甚至有可能熊就是某些林妖的化身。因此人们在提到熊时,直呼其名是一种禁忌,对熊必须使用代称,例如把熊叫作“黑兽”“守林人”等,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人对熊的代称多达二三十种,直到现在,西伯利亚地区人们依然把熊叫做“主人”。[3]
熊在俄罗斯不但拥有许多代称,而且还和人一样拥有名字,如米哈伊尔、米哈伊拉、米沙、米什卡、米舒克、米哈伊拉·伊凡诺维奇、米哈伊拉·波塔佩奇等。熊也是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唯一拥有全名的动物形象,它的全名是米哈伊拉·伊
701
凡诺维奇·托普特金,其中,姓氏托普特金源自俄语的“踩踏”一词,意思指棕熊行走时步伐笨重。此外,俄罗斯人还给母熊起名马特廖娜、阿克西尼娅、纳斯塔西娅·菲利波夫娜,把小熊叫做米舒特卡、米申卡等。可以看出,这些“熊名”与普通俄罗斯人的姓名并无任何差别,它们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熊的喜爱和尊敬,而且显示出俄罗斯人真正地把熊当成自己的一员。
俄罗斯的许多地理名称也与“熊”有关。雅罗斯拉夫尔的市徽从17世纪中叶开始就一直是熊的形象,该州的学校、工厂、俱乐部等处的徽标都是熊,其他州府如彼尔姆,叶卡捷琳堡,诺夫哥罗德等也都将熊的形象用作自己的市徽。此外,俄罗斯地图中还有许多包含“熊”的地名,如梅德韦季茨科耶(意为:母熊的),梅德韦多克(意为:小熊),梅德韦季-戈拉(意为:熊山),梅德韦日耶(意为:熊的),梅德韦日耶科尔斯克(意为:熊的小山)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梅德韦日-乌戈(意为:熊的角落)了。这是2014年世界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索契的一个小镇名。小镇坐落在高加索山之间,风景迤逦,以温泉著称。它在旅游界闻名的是镇上丰富多彩的熊的雕塑。这些木制或石刻的熊雕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龇牙咧嘴,有的顽皮可爱,吸引了众多旅行者合影留念。据传说,以前经常有棕熊跑下山,来到镇上的小河湖泊里抓鱼吃。人们十分喜爱这些前来“偷腥”的笨拙可爱的棕熊,最后索性将自己的小镇改名叫“熊的角落”,并在镇里立了许多熊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吃维生素c有什么好处
俄罗斯人的许多姓氏也来自于“熊”。根据姓氏的词根,它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以一眼看出词源,含有词干梅德韦-(медвед-)的姓氏,如、梅德韦季、梅德韦德科夫、梅德韦德尼科夫、梅德韦杰罗夫、斯基赫等;第二类是由外来语中的“熊”产生的姓氏,如乌尔苏洛夫、阿夫泰金、卡尔戈波洛夫、乌尔曼诺夫,它们分别来自罗马尼亚语、摩尔多瓦语、波兰语和鞑靼语,词根含义都是“熊”。有意思的是,除了现任总理的姓氏来自于熊以外,许多“熊姓”持有者在体育竞技方面也颇有建树,例如阿列克谢·乌尔曼诺夫是俄罗斯花样滑冰名将,亚历山大·梅德韦季是苏联自由摔跤王、三届奥运会冠军得主。
尽管熊自身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它总是深受作家和艺术家们的青睐,成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动物形象,而且还经常出现在绘画和工艺品之中。
在俄罗斯民间文学、寓言和童话故事中,熊总是像人一样表现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它时而贪婪、愚蠢,如《树梢与树根》《玛莎和熊》;时而笨拙、粗鲁,如《小阁楼》《隐士与熊》;时而英勇、威猛,成为主人公御敌制胜的主要帮手,如《青蛙公主》等。在一些神话传说中,熊还担任着重要的社会角,是社会的领导者,它被亲切地称作“贵族”。普希金在《母熊的故事》中这样写道:“此时此刻/大大小小的动物们/或迈着步伐,或提足奔跑/纷纷聚到熊这位贵族跟前”。[4]在俄罗斯文化中,熊还是“未婚夫”的象征,民间有一种说法:梦见熊意味着将要举行婚礼。被别林斯基誉为“19世
801
探考俄罗斯“熊”文化汪磊邵敏
纪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就描写了塔吉娅娜梦到熊的情景:“可是突然,一堆雪在摇摆,是谁要从雪堆下钻出来?原来是只大熊,满身长毛……”,[5]此后不久塔吉娅娜嫁给了莫斯科的一位将军。普希金将熊的形象安排在女主人公的梦境里不是偶然的,作家笔下的熊不仅
是女主人公嫁人心愿的反映,也是俄罗斯民间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折射。无独有偶,契诃夫一部轻喜剧的剧名就叫《熊》。作品讲的是19世纪发生在俄罗斯乡村里两个地主间的故事。叶莲娜·伊凡诺娃·波波娃是一位女地主,脸上挂着甜美的酒窝,却不幸成为了寡妇,对爱情和生活都失去了希望。她的邻居———中年地主格里戈里·斯捷潘诺维奇·斯米尔诺夫,有一天到她家里讨债,并与之发生了激烈争吵。女地主将他骂作“笨熊!蠢材!怪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斯米尔诺夫假借争吵向这位女地主表达自己的爱意。戏剧在两个欢喜冤家的接吻中落幕。剧作家将《熊》用作标题独运匠心,一方面它暗示了男主人公是一位像熊一样身材高大、举止粗鲁的俄式地主的形象,另一方面该标题也表达了熊在俄罗斯民间象征“未婚夫”的传统寓意。
熊也是俄罗斯艺术家们经常描绘的对象。“巡回展览派”创始人之一、风景画家希什金的名作《松林中的早晨》描绘的是几只小熊在阳光照耀的树林中嬉戏的温馨场景,画家运用鲜艳的彩调和出清晨松树林静谧、祥和的场景,出神入化地传达出小熊们活泼可爱、淘气顽皮的特征。画作问世以来深得俄罗斯人的喜爱,至今常被影印在巧克力以及糖果的包装纸上,成为俄罗斯甜食的一道亮丽风景。
“奥林匹克小熊米沙”是1980年莫斯科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它诞生于1977年12月20日。此前苏联《动物世界》栏目组在数万名电视观众中曾作过问卷调查:如果将一种动物用作奥运会的吉祥物你会选择谁?最后棕熊获得了最多的投票。将高大笨重的熊变成亲切可爱的吉祥物米沙是由莫斯科艺术家维克多·亚历山德罗维奇·奇日科夫完成的,他这样解释道:“动物是我主要的创作对象,而熊是它们之
中我最喜欢的……我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小熊的形象上,渴望看到他彬彬有礼、和善可爱的模样,同时又有威严的感觉”。[6]经过数月的精心设计,第22届奥运会的吉祥物被制作成面带微笑、活泼可爱的卡通熊“米沙”。这一吉祥物产生以后立刻赢得了全俄罗斯人民的喜爱,在明信片、邮票和徽章等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著名的杜列夫斯基瓷器厂还特意制作出“小熊米沙”的运动员系列,涵盖了拳击、冰球、足球、跳水、游泳、体操等众多体育项目,在这些精美的陶瓷作品中,“小熊米沙”摆出形态各异的运动姿态,俨然一名深谙多种运动项目的“体坛高手”。不仅如此,苏联宇航员科瓦列诺克和伊凡奇科夫还将吉祥物带上了太空,“小熊米沙”与他们一起在太空整整遨游了140个昼夜。
最后我们说说北方邻国的别称“俄罗斯熊”的来历。
“俄罗斯熊”这一称谓的发源地是在欧洲。1539年,一位瑞典神父在其绘制的《海洋图》中最早使用“熊”作为俄罗斯的标记。他用“熊”来标记俄罗斯
9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