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一)野生植物资源引种栽培
  早在公元前111年,我们的劳动人民就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引种原则,北魏贾思勰也在《齐民要术》里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和“人力至,抑或可以回天”等引种原则,可以说起步很早。1950 4月,国务院曾发出“关于利用和收集我国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1年之内,组织3万多人在继承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的基础上,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野生植物资源清查,采集了20多万号标本,完成万余次的化验,初步摸清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其中药用野生植物的开发研究最为突出,各省区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药理和疗效试验,在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近年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取得可喜进展,应用野生植物疑难疾病方面也获得显著效果,如红豆杉、黄草等珍贵药用植物近年已经从利用野生资源逐步转向了人工栽培,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果用资源方面,猕猴桃、刺梨、沙棘、余甘子,山茱萸等,不久前还是野生状态下的植
物,由于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近年各地均有迅速的发展。在良种选育,人工栽培、资源建设、食疗效果及工业化生产加工工艺各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初步形成规模生产,开发出一批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在食用干鲜果的开发上,浙江的胡柚、香榧、山核桃、杨梅、青梅、桃形李;云南的核桃、板栗;湖南的无核香柚;江苏的银杏等,在近年的开发中,均呈现发展趋势。
    国内许多单位在筛选抗虫,杀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初步发现活性在80%90%的野生植物主要有地榆、苦参、毛蓖、黄芹、酸模、节蓼、黄花蒿、荐草及萝荤等。这些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可供研制植物农药的材料。从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虫害防治。从许多经济树种的产后物中,提取害虫拒食剂及抗生育活性物质,也是研制植物农药的可行途径。这些初步研究,为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研制长效、无公害的新一代农药打下基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另外,食用植物素方面已研制出越桔红、玫瑰茄红等;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素等也研制成功;在野生植物的筛选基础上研制成功了PW植物胶;在能源植物研究方面已初步确认黑皂树油、小桐子油用于各种柴油机燃料的可能性:对野生果胶植物豆腐柴进行了栽
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系列研宄,并研制出了产品;东北、西北在开发月见草中分别取得很高经济效益;我国还对蜜源植物的分布、蜜源花粉的开发利用及蜜源植物的评价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对绞股蓝饮料产品已开发研制;对紫胶虫寄主树黄檀、火绳树、合欢、木豆等进行了系列研宄;近年又对紫胶虫寄主树大叶千斤拔的生物学特性,产胶能力和胶质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南方推广应用;对白蜡虫寄主树白蜡树、女贞;五倍子寄主树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苦灯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热带野生油料植物,糖料植物的研究、引种、开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八年级暑假生活答案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园林观赏植物的需要量猛增,各地在观赏植物的野生驯化栽培中进展很快,如冬樱花、石楠、云南拟单性木兰、报春、云南山茶等已经被成功驯化栽培,丰富了园林植物。
(二)外来植物资源引种栽培
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栽培技术或历史的影响,植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天然物种或类型;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在国际或国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差距,因此,引进有助于当
地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的外来物种或品种,也是现代植物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在引进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植物资源方面,国际上有很多非常成功、给引入国或引入地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案例。
辐射松天然野生体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的西海岸,据估计,辐射松在原产地目前保存面积不到5000ha,而且生长差,也不是当地的用材林树种。但现在澳洲和新西兰、智利等广为种植, 主要用于造纸、建筑和木材加工。辐射松最早在冬至的文案1857年引入澳洲,目前澳洲的辐射松栽培面积达到750500ha,每年原木产值4 亿 澳元;辐射松产业也是新西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林业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 0.56%。通过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锯材的采伐周期从40-45年减少到了2530年(Wu2007),当前新西兰辐射松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已比60年前提高了30%,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平均年生长量为18 , 立地条件好的超过30 ,在新西兰有50m3/ha.y的记录。
桉树目前已知道的有七百多种,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种分布于菲律宾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目前全世界桉树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总
面积的1/3,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是任何其他树种难以相比的,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松树和杨树)。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居巴西、印度之后排在第三位,面积已达200-300万公顷,且上升势头不减,每年大约以20万公顷的速度向上递增。在1890年,桉树由意大利人引入我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1984年,我国正式与澳大利亚开展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合作。在广西东门林场先后引进桉树174个树种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桉树基因库。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广东、广西及川西等省区。种植品种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大叶桉及观叶型铜钱桉5种,桉叶可以提取桉油(芳香油),叶及精油可入药,有消炎杀菌、健胃、祛痰、驱风之效。木材具有质细、耐腐,心材可抗白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码头、造纸、矿井、养畜圈舍、燃料等各行各业,经济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属楝科,原产印度,后引种到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印楝是重要的生物农药植物,含有多种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印楝素,以种子中的含量最高,一般为0.3%-0.4%,可防治200多种危害农林、仓库的害虫,有杀精避孕、利尿等功效。老叶可治溃疡、疖,消毒杀菌。树皮可
提取杀虫剂和抗癌剂。根皮肤病。印楝种子含油率20%左右,可用于制作肥皂、牙膏、化妆品等,油饼是高效有机肥料。木材质似红木,可作家俱。印楝耐旱,是干热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我国海南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种印楝,九十年代中期,云南省引种印楝。红河州自1999年开始引种印楝以来,把印楝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到2003年全州已种植印楝20余万亩。
据统计,北京近30年来引进的外来园林植物已超过100种,其中的一些优秀种类,已经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从德国引入的金女贞,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重要的彩叶树种。丰花月季的引进,也填补了我国城市园林中缺乏地被型月季的空白,为北方城市园林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外来品种的引进,就没有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植物。
令胡冲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元江县林业局大话西游2跑商 、元谋县林业局等完成的国家林业局下一次奥运会在哪里举行的948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曲创新项目"干热河谷引进生态经济型植物技术创新与示范"的研究,在前期从国外引进印楝、木豆、印度黄檀、久树种质资源和相应繁殖栽培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基础上,收集保存印楝种源36个、久树种源2个、印度黄檀种源10个、木豆品种40个,并营建种质资源
210亩,筛选出印楝素含量超过0.75%的印楝优良单株35株,建立11个优株无性系收集区,嫁接优良无性系苗6000余株;筛选出5个木豆优良品种,提出了印楝苗木培育技术、印度黄檀苗木培育技术,在金沙江、红河流域地区营建印楝、印度黄檀、木豆、久树试验示范林5800亩,印楝、木豆及其混交模式辐射推广66570亩,为恢复我国西部干热河谷的植被,发挥热区生态经济打下了基础,从江浙引进的大果杨梅已成为昆明富民等周边地区的新兴水果,在初夏成熟上市,满足了市场的需要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绿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国际间的植物引种研究和应用栽培活动非常频繁,从园艺新品种,农业上的蔬菜、花卉、牧草、作物新品种到药用植物、能源植物、生态植物等,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国际间资源的共享和植物引种事业的发展。
(三)外来入侵植物
但近年世界各国对大规模种植外来植物带来的生态问题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我国对桉树的研究也显示,外来的桉树较本土林种(如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保持水土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均很差,对原生物种有极大排抑性,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原生物种衰减、生态退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绿荒漠

    近年我国大量的水保植物和优良牧草、草坪草均从国外进口,城市周围植被恢复或绿化美化环境中大量使用外来种,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中,也大量使用外来园林植物,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重要来源,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而我国对于生物入侵的管理,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还没有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项法规或条例。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完善引进外来物种的审批与决策机制,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单位和个人,在引进前,必须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引入的外来物种,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当在进境后进行隔离监管,经过监管期未发现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方可进行扩散。从事农业外来物种引种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应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外来物种引种安全证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