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组织与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并且还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的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的安排。
(一)关于课程的内容与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的《会计学原理》教材版本很多,但究其内容和体系,大多设计不够合理。一般都是开篇表述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会计基本前提和基本准则等,并以工业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经济业务为例来说明会计方法的运用,有的甚至穿插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其次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最后是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这种结构体系的教材,缺陷十分明显:
其一,开篇就讲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职能、任务和会计准则等概念和理论问题。尤其是在第一章讲会计基本准则包括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使初学者如入迷宫,难以理解。对于既无感性知识、更无理性知识的初学者,一开始就“倾盆大雨”是无法接受的。由于违背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其二,忽视会计工作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起点教材和入门课程,它的内容应重点放在“三基”上,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特别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然而,由于很多教材本身固有的缺陷,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等的展示与实际脱节,有的教材甚至连各种凭证、账簿的样式都没有,影响了基本技能的培养。由此会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致使学生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到了实践中往往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操作能力较差。
怎么学好数学鉴于此,必须将该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进行调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会计核算原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具体包括复式记账原理、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形式等。当然,在第一章绪论中,还应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和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和会计任务以及会计方法体系等。在介绍记账方法运用举例时,应以工业企业产供销过程为主,对于行业性较强的成本计算和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等内容则应当回避,在以后其他课程中讲解。
第二部分,会计实务技巧。会计学原理中的实务技巧,应当是作为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所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基本技能。具体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装订、整理、保管方
法和技巧;账簿设置登记方法与技巧;错账查、更正方法与技巧;财产清查方法与技巧等。
第三部分,会计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等。至于各种学术观点的简评和会计史等,应当安排在以后有关的课程中教学,或者在高年级开设会计学专题讲座,这样可以循序渐进,便于教学。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根据《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1.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计核算原理,教学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将基本知识前后连成一线进行讲解。这些基本知识包括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方程式、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及其运用。尤其是这些基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重点讲授,让学生理解。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由于资金运动比较复杂,为了进行核算,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这就是会计要素。这些会计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就表现为
会计方程式,而会计方程式又是设置账户的理论依据。在让学生理解以上内容后,再引导他们熟记会计账户。二是在讲解借贷记账法时,必须借助会计方程式。很多教材在叙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类型时仍然是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即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与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表述不一致,不便于学生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损益类进一步划分为“损益收入类”和“损益支出类”,会计方程式中的费用包括成本类和损益支出类,这样使会计方程式和账户类型很好地统一起来,方便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对于借、贷的含义,教材一般是根据账户的类型分类解释,其实也没有必要。结合会计方程式,可以表述为:会计等式等号左边的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会计等式等号右边的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在讲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时,很多教材将确定账户增减变化表述为“同类账户一增一减、异类账户同增同减”,事实上,资产和费用是不同类,按照上述表述则理解为同增同减,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在讲授时可以这样强调:涉及会计等式等号一边的账户一增一减;涉及会计等式两边的账户同增同减。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清楚。
2.更新教学手段。与其他重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相比,《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方法和手段。因为,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通常用“丁”字账作为帐户结构形式;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常常借助会计分录。学生在作业时也是采用以上方法,与实践相差甚远,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该课程的这种特点,在该课程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手段上,必须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真实化。在讲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时,尽可能借助实物展示,使学生能对经济活动过程的处理有实际的切身体验。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如黑板板书、挂图图示,还辅以投影、电子网络、实务操作、单位实习,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讲解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便捷,增大的课堂含量。还可打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格界限,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将账、证、表等实物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单位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全新的《会计学原理》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可在校园局域网上运行。
学完《会计学原理》后,有为期两周的手工模拟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内容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变成凭证、账簿、报表等看得见的会计信息,课堂教学只完成实务的8
0%的内容。在手工模拟实习过程中,会见到课堂上无法讲解的内容。学生学会整理、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據凭证登记明细账,采用一定的会计组织程序登记总账,根据报表的编制原理,编制会计报表,然后是装订凭证。由于实习时牵涉到账簿的启用、有关税费的计算、成本的计算、银行单据的传递等内容,这就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在大三时,再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实习(即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大四时,进行校外毕业实习,作为模拟实习的补充,使学生“样样”都会,就业时能够随心应手。
(三)关于课程的教学安排
2022年最好听的十首最火歌曲教学安排主要包括开课学期、学时分配、作业次数和考核安排等。
首先,作为一门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对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都有具体要求,开课的学期安排不宜过早或推迟。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理解《公司法》和《税法》有关精神。根据课程的需要,本课程的先修课至少包括《企业管理学概论》、《经济法》和《税法》等。因此,该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是比较合适的。同时,根据绝大多数教材的教学内容,将学时设计为45-54学时,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表所
示:
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进行大量的作业练习,授课老师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必须进行认真批阅,并安排课时统一答疑讲解难题,作业次数以6-9次为宜。
再次,课外学时主要是确定学生自学的必要时间,因课程难度大,所以课外学时安排较多,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紧跟教学内容,课后抓紧时间看书做题,掌握教学内容。
最后,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按照各学校统一规定,平时学习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30%,卷面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实践环节另计)。期末考试宜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的确定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学习效果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程德兴.对《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2).
[2]吴昊雯,王江丽.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探析[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2).
>1平方公里是多少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