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瓷雕曾(1900-2021)
导航地图标注
百年瓷雕曾(1900-2021)
开派宗师曾龙升(1900~1964):融会贯通,开创新路,影响深远
曾龙升出生于江西丰城木刻之家,家境清寒。九岁跟着叔父到景德镇生活,初到景德镇学了几年私塾,十四岁开始在同乡蔡恒信店里做学徒,老板蔡恒信和当时的瓷雕能手游长子是好朋友,因而有机会向游长子请教瓷雕技艺。
曾龙升在蔡寿元和蔡恒记两家帮工时就已成为老板作坊里的出模人,也就是创作设计出样者,老板接了活,只要对他讲,他就能做出来,可见能力出众。几年后二十三岁曾龙升自己成立的作坊在新安巷开业,一年内就得到一些成绩,在二十五岁时扩大作坊,迁移至西辕门,正式建立曾龙升牌号。海的女儿的作者是谁
自民国起,中国传统艺术出现了三大雕塑世家,分别代表不同领域的艺术高峰,代代传承,被举世公认为民族文化瑰宝而享誉海内外。他们分别是天津“泥人张”、景德镇“瓷雕曾”和石湾“陶塑刘”。
作为景德镇瓷雕艺术的代表,“瓷雕曾”世家已有百年历史,历经四代人传承:曾龙升,曾山东,曾纪荣,曾锐。一百年多来,曾氏一门四代人的瓷雕艺术如同一棵大树不断生长,生机勃勃,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艺术见证历史”的最好说明。
窑彩描金《药王孙思邈》
曾龙升工作照
西辕门的五年,是曾龙升打下自己一片天地的时候。在这期间曾接受旅美华侨的一个订单,做了一件可
谓是成名之作的孙中山像,计高八尺,约两米高,参加
了1933年在美国举办的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
奖,由于巨大的尺寸,该像是分段烧成后联接而成,且做到联接处不露痕迹。这是空前未有的大制作,作品在
美国展出后被美国博物馆收藏,艺名由此不胫而走,遍传各地。
曾龙升不仅擅长人物雕塑,而且彩绘技艺少有人匹敌,其双手握笔为瓷雕开面堪称绝活。明清以后由于行业分工过细,瓷雕创作人员不搞彩绘,装饰人员又不懂瓷雕,而曾龙升首开瓷雕和彩绘集一身的先河,更是开创了雕塑瓷窑彩(在高温颜釉的瓷雕上用简单纹饰来加彩)的装饰手法 ,在此之前景德镇瓷雕都是在白釉上加彩。
1956年,在周恩来拯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号召下,“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携高徒郑于鹤来到景德镇,与“瓷雕曾”曾龙升共磋技艺。历时八十余天,共同研究与创作,取长补短,创作出一批精美的瓷雕,有《鲁林会》《三岔口》《将相和》《昭君和番》《宝玉与黛玉》《打渔杀家》等等。这对景德镇大力恢复传统瓷雕技艺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近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提高与兴盛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非主流游戏名字曾龙升嫉恶如仇、热爱生活及豁达的性格使其常常在艺术上取得突破。例如抗战爆发后,他创作了很多反映民族节气、英雄气概的作品,受到人们称赞。上世纪50年代末,曾龙升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设计了《天女散花》《屈原》《汤显祖》《陶渊明》《王羲之》等雕塑,1959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接见并拍摄纪录片《瓷都异彩》。瓷塑《天女散花》是曾龙
窑彩描金《三岔口》 窑彩《大头寿星》
污污污的段子
升的代表作,突破了传统的手法,不上彩,以青釉作为装饰,衣饰线条流畅,形象丽质
端庄,一反古代天女手托花篮的飘动式造型,巧妙地置天女于凌云飘逸的花篮之中,让
人们感到天女就是花的化身,给人们以圣洁、美丽、高雅、真善美的意趣,受到了当时
全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的高度评价,再次为景德镇瓷雕艺术
增添光彩。
《大龙船》是以曾龙升为主导的创作团队的巅峰之作,也是景德镇雕塑瓷历史上的
一座丰碑。龙船长120厘米,宽30厘米,高56厘米。船上塑制了150多个现代各族人
轰动了整个瓷坛,而且震惊了国内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大龙船》作为我国
的国宝之一,现收藏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内。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来景德镇参观时,看到曾龙升的瓷雕《钟
馗试剑》,喜不自禁,欣然提笔写下:“禹鼎凌烟笔意殊, 曾家绝技蜚瓷都。于今有
鬼犹多事, 喜得钟馗试剑图”。来赞叹曾龙升雕塑技法的高超。
正是因为曾龙升在瓷雕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和巨大贡献,1959年,市委市政府授
予其“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成为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之一。还曾当选中国美术
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协主席。曾龙升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被儿
子曾山东全盘继承,并自出机杼。
窑彩描金《文昌星君》
继往开来的曾山东(1926~2000):静渊峙岳,后人仰止
天才总是与苦难相伴。曾山东,曾龙升的独子,1926年6月出生于景德镇龙船弄,天资聪颖,活泼伶俐。6岁那年不慎落水得病,因用药不当,致终生聋哑。这种痛苦和不幸,非常人能承受,却造就了一个杰出艺术家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
曾山东8岁正式随父学艺,14岁时便能独立创作。1952年3月至8月,在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合作社制作瓷雕,同年9月至1953年2月调南昌参加农业、卫生展览会雕塑作品展,期间在聋哑学校学习文化和手语。1953年3月至1956年2月,先后在江西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江西省美术工艺社从事雕塑创作。1956年3月转入景德镇市联社试验瓷厂,后转入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作室工作,直至退休。
曾山东全面继承了父亲曾龙升的技法和艺术思想。在1950~1964年这段时期,是曾龙升创新探索的又一个成熟期,曾山东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最终集曾龙升一生精粹和自己风格于一身而大成,为传统瓷雕开创出了新天地,成为“瓷雕曾”百年历史上又一座高峰。
1961年,曾山东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作为一个残疾人,1960年与1964年,他连续出席了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盲聋哑人代表会议,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雷锋》半身瓷雕,获全国美术展览一等奖,《人民日报》《美术》杂志均予以介绍发表,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期间,他在福州创作的大型雕塑《伟人》时,由于全身心投入而失足摔下架子,“文化大革命” 期间, 腰部等几处受伤,却依然倔犟地继续坚持工作,受到福州军区司令员嘉奖。
1979年赴北京参加全国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
国锋、接见并留影。
急急忙忙的近义词
窑彩描金《钟馗试剑》
窑彩描金《送子观音》
在长达半个
多世纪艺术生涯
中,曾山东先后
创作出近千件瓷
雕作品。作品具
有浓郁的民族风
格,质相浑厚,神态通真,人物心理活动刻划入微,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被人称为“以型写神,形神兼备”的造诣精深的瓷雕艺术大师。
曾龙升性格外向、嫉恶如仇,其人物创作多为现实人物,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应;而曾山东的人物创作,以想象中人物为主,或神佛或神话传说,或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突破了以往既有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创作者的心境和自我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以父子两人都创作的观音题材而言,曾龙升观音的脸圆润、帽巾短、人富态雍容,延续的是明清以来观音创作规范,世俗化倾向明显;而曾山东的观音却是全新美女形象,瓜子脸、高挑身材、衣服飘逸,比例更修长,超凡脱俗,追求表现对象的气质美。曾山东创作了很多美女瓷雕,灿烂笑的很少,大都淡淡、沉静的笑,别有韵味。像这样的美感表现,是曾山东独创,并成为“瓷雕曾”世家特之一。
人生的不幸,却成就了雕塑艺术的大幸。聋哑生活,让曾山东更敏感、更细腻,也和现实世界保持了距离。两耳不闻、沉默无言,却恰如静渊峙岳,让后人仰止。他的创作,是自我实现的方式,一种得到快乐和自由的漫漫路途。放眼景德镇雕塑史,乃至放眼中国雕塑史,这样的个例有几人哉?回观曾山东人生不同时期的作品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对其作品价值会有更多发现。
三代曾纪荣:在继承中发展
“瓷雕曾”到了三代曾纪荣手中得到很好继承,并有所发展。曾纪荣1955年生,从小便跟随父亲曾山东学艺,受到严格教育。1970年在省委的特批下十五岁的曾纪荣以带子传艺的形式进入雕塑瓷厂工作,进厂后,为全面掌握雕塑瓷生产过程,他先后到各生产车间虚心向各个工种的师傅们学习,两年多时间,他逐步学会了翻模、印坯、注浆、吹釉、装坯等多种技术。
1972年,17岁的曾纪荣调到厂美研所从事创作和研究。在父亲曾山东教导下,他继承了父亲传统瓷雕技艺表现形式,20岁-24岁期间,
与父亲联合创作的《天女
散花》《和合二仙》《西
方三圣》和《单刀赴会》
等作品频频获奖,有的陈
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有
充电宝的被选作国家礼品瓷。
他热衷于广泛吸收
众家之长,经常细心观察
生活及名家作品,并从绘
画、影视作品中提取供揣
油彩《嫦娥奔月》
油彩《风调雨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