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正月十五的古诗词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九十________ ②杂然相________ ③惧其不也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务艰巨,为下文愚公移山等情节做铺垫。
B.文中穿插京城氏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标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请写出他的一
句名言(本文之外的):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划线字。 
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________(课文名称)也出自这部书。   
样板房设计装修(2)翻译句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tǎng)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居安思危》)
(1)解释划线字意思
其心志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士________
③四夷2023年五一高速公路免费几天服________                    ④自古所希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3)甲文中能表现全文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中能表现唐太宗治国之道的成语是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入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
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纯肉宠文高h一对一(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儿童节祝福语10字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中庭景物时极富特: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报酬的意思闲人—— __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  , 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ƒ。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②禁中:皇官。③外面遂以为例: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④逐夜:每晚。逐,每。⑤馁:饥饿。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昨夕不寐而甚饥/未若柳絮风起
B.比禁中每有索取/操蛇之神
C.恐自此逐夜宰杀/帝感其
D.以非时供应/四时俱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3)故事体现了宋仁宗怎样的品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木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清代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能见吾之/山而居
B.假于镜而见/且置土石
C.泰然谓美莫已/未柳絮因风起
D.镜何于目哉/势竞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五 官 莫 明 于 目 面 有 黑 子 而 目 不 知 乌 在 其 为 明 也
(3)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8.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要塞)
B.杂然相(赞同)
C.遂率子孙担者三夫(肩负,扛)
D.曾不能毁山之一(指草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