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2(含答案)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精练一 时间管理——《利用暗时间,不疾不徐地进步》
[2021岳阳]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利用暗时间,不疾不徐地进步
①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于每个人不是均等的。会管理时间的人,可以在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要多出很多时间,就需要将一份时间暗暗重叠使用多次。被重叠的时间就是时间本身之外的“暗时间”。我们花在走路、坐车、吃饭、逛街上的时间都可以创造暗时间,因为我们可以边做这些事,边思考我们看到和学到的东西。利用暗时间,日积月累,会产生巨大的威力。
②在生活时间中渗透思维时间,可以赢得暗时间。暗时间达人都是这样做的:贝多芬喜欢在午饭后散步,他的口袋里总是带着铅笔和几张五线谱,以便记录随时出现的灵感;毛姆经常一边泡澡,一边想文章的开头。他们将需要完成的事常驻其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所以,在生活时间里,他们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件事,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时间就用到了极致。
③缩短思维切换时间来创造大块时间也是赢得暗时间的好办法。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刚刚浸入书中的世界时,突然听到同学们在谈论你感兴趣的话题,你花10分钟听完后,如果想恢复到10分钟前看书的状态,就需要时间去激活记忆。假如你需要15分钟来热身,那么你听闲谈的时间实际就是25分钟了。这15分钟思维切换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④当我们沉浸在某种状态时,与之相关的大脑神经网络被激活了,这种忘记时间的“沉浸”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心流体验。按照实际投入时间是时间与效率的乘积计算,心流时间能将时间效率最大化。省去思维切换时间创造大块时间,让心流时间在大块时间里持续流动,就会赢得暗时间。
⑤连续很长时间思考一件事也极有可能赢得暗时间。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一件一直想不通的事情,某一天突然就想明白了。那是因为表层意识没思考这个问题,但潜意识还保持其“惯性”,仍然在做思考的努力,让你在某个瞬间就突然得出答案了。灵感缪斯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心心念念必有回响。潜意识在无形中把时间利用了,灵感便趁着暗时间喷薄而出。 海大鱼结局
⑥管理好暗时间,就能像八爪鱼一样,能同时推进多项任务,在和别人同样多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事情更多,成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巧妙利用好暗时间,就能在自己掌控的优雅节奏
里,不疾不徐地进步。
(文/庆哥,有删改)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2.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3.请你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内容,判断它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并陈述理由。(6分)
【链接材料】
(Ⅰ)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一位勤奋的女作家,年轻的时候,她的家务劳动很繁重,她在洗衣服、烤面包时都在构思,脑海中一旦出现灵感就立马记录下来。
(Ⅱ)司马光在他的书房中准备了一个奇特的枕头。这个枕头用圆木做成,光滑浑圆,是司马光为了约束自己不至于睡得太久而做的,当他睡得太久或太熟时,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这样他就会被惊醒,赶紧又起来继续看书。
4.平时你接受的教育可能是“玩就好好玩,学就好好学”。选文中却说可以在生活时间中渗透思维时间,你赞同选文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4分)
精练二 人生哲思——《趣话“三年”》
[2021荆州]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趣话“三年”
多大领结婚证 ①很多事以“三年”划段,如孩子上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专也三年;家中老人去世,需有三周年纪念。但在日常语境中,“三年”大多是泛指,有多年、长期之意。投资者“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节俭者“一顿省一把,三年买匹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②人们为何常以“三年”为限 盖因“三年”有规律,“三年”成法则。很多学问,时间短学不全,时间长熬不住,三年正好打基础,所谓“一年生,两年熟,三年正好能上路”“学戏先练三年声,打铁先打三年钉”。很多事需要三年去形成、去验证,很多理需要三年才能看得清、想得通,所谓“赶车三年知马性,吃药三年会行医”。老司机为何说“一年虎,二年狼,三年变成小绵羊”,就因为见得多了,才越开越怕,才能真正体会小心驾驶之重要。 手机清理垃圾
③“三年”可以让很多东西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对个人而言,三年的时间,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希望有可能化为泡影,痛苦可能变成了乐趣,厌恶可能变成了不舍。俗话说“分家三年成邻居”“当家三年狗也嫌”。其世态之变,冷暖炎凉,总让人心生几多感慨。三年能显露很多事情,“做贼三年,不打自招”。古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实何须七年 三年足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比较有寓意的号 ④“三年”,是岁月的一个符号,之于历史,三年实乃一瞬;而之于人生,三年却是重要阶段。三年可干很多事,能知很多理,即便不慎失误,尚有回旋余地;即便偶有落伍,奋起直追也来得及。“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的是为文者专志笃学、推敲锤炼之苦;“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为政者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之功。只要功夫深,“在石头上坐三年,石头也会发热”。但此话对“三年不目月”者无用,因为“好马闲三年,连块粗糠也驮不动”。
⑤学器乐的说“一年筝两年笛,三年二胡不咋地”,做木工的说“一年斧子二年锛,三年刨子学不真”。故欲成大事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习武者尚要“入门先站三年桩”,更何况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个
人要放到盐水里泡三年、热水里烫三年、糖水里浸三年、冰水里冻三年,才算真成熟。话虽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⑥人生短暂,不过百年,以“三年”划段,不过三十多个“三年”。一生太远,命运或难自控,但三年之期,自己或可说了算。驾驭好“三年”,“三年”就是收获的标志牌、前进的里程碑;轻薄了“三年”,“三年”也是成败的分水岭、胜负的分界线。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15日。有删改。作者:张英俊)
1.本文看似“趣话”,却是正论。请你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2分)
2.文章第①段是如何引出话题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3.研读第④段,分别说说“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目月”的含义。(4分)
4.赏读第⑤段画线句子,自选角度,给这句话做一条批注。(3分)
5.下面三句俗语可以分别补充到文中的三个段落中,应该怎样匹配 请连线完成。(6分)
A.一去三年故人疏 第②段
B.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第③段
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第④段
精练三 勤勉笃行——《勤勉多岁月》
[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7分)
勤勉多岁月
陈 凌
①三五好友相聚,聊起过去一年的感受,一位朋友很有感触:“以前总给自己定目标,结果却往往完不成。仔细一想,又似乎总有理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抽不出空……直到后来看到一句话,‘勤勉多岁月’,才猛然醒悟,没有时间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②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给任何人多一分,也不会给任何人少一秒;但时间也是有偏向的,惜时如金者往往会得到时间的奖励,虚掷光阴者则会徒留怅然。所谓“勤勉多岁月”,或许并不是
说勤勉之人就能在人生中额外多一些时间,而是说勤勉之人能把点滴时间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让时间更加充实。当别人犹豫不前的时候,你已经在行动;当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你已在学习充电;当别人选择放弃的时候,你依然在坚持……面对恒定流动的时间,不同的选择会被赋予不同的人生意义。
③当然,勤勉恐怕并不简单地等于“让自己忙碌起来”。李大钊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只顾着把时间填满,却“只见动作,不见前进”,那只会是瞎忙、空忙、白忙。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前者只有勤勉之名,却往往无尺寸之功;后者才是名副其实,在不弃微末中收获成长。
④勤勉不仅是一种时间管理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为了“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在85岁高龄时仍笔耕不辍,决心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历时多年,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李云鹤23岁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有60余年,他依然耕耘不歇,至今已修复了4000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500多身塑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⑤有人会问,勤勉是不是要始终忙忙碌碌,连偶尔驻足休息都不需要 当然不是。忙不胜忙
绝非人生的必然选择,从容应对才是更好的态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种健康的生活,也必然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我们既需要和时间赛跑的精神状态,也需要乐享身边风景的淡定从容。勤勉既不是盲目地忙,也不是始终忙忙碌碌,而是以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之事,是通过赋予时间效率,从而走在时间前面。事实上,只有善于做时间的主人,才能让自己有更多主动的选择,最终收获收放自如的人生。这也恰恰是“勤勉多岁月”的题中应有之义。
⑥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邓拓在《生命的三分之一》中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惜时如金,勤勉如牛,相信这样的人生自有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8日,有删改)
1.下列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B.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D.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3.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中“勤勉”的具体含义。(6分)
4.框架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阅读选文之后,有同学画了【甲】【乙】两幅结构框架图,你认为哪一幅更合理 请说明理由。(4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